4329. 山西省2016年高考考前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36

一、单选题

1.

三省六部制的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魏晋南北朝以尚书省为宰相机构,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宰相权力系统,再到北宋时期以中书门下为宰相机构。这一演变反映了(  )

A.相权集团逐渐从内朝走向外朝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成为发展趋势C.通过调整相权结构以对抗皇权D.帝相共享决策权的机制逐渐完善

2.

陆九渊说: 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  )

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了 六经 的权威地位

3.

1842年的《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这一规定(  )

A.反映了中英两国不平等的外交地位B.加快了英国资本输出的步伐C.体现了中国开始接受近代贸易规则D.使中国完全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4.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B.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发生于近代中国文明转型初期

5.

下表是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况。据此推断洋纱的输入(  )

A.瓦解了传统小农家庭生产结构B.便利了洋布对华大量倾销C.加速了家庭纺织业的纺织分离D.满足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

6.

1849年,思想家徐继畲针对美国政治制度曾说: 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创立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焉。 这说明徐继畲(  )

A.主张中国实行美国的共和制B.推崇夏商周的社会制度C.力主汲取民众意愿推进改革D.反思中国的政治体制

7.

有学者说: 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  )

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

8.

公元前406年,雅典的10位将军在指挥对斯巴达的海战中取得胜利,却被指控犯有不打捞海战时浮于海面的士兵尸体之罪。他们虽然努力证明自己无罪,但是公民大会还是判处其中8位将军死罪。这说明古代雅典民主(  )

A.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B.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化倾向C.缺乏权力之间的制约平衡D.程序的公开保证了结果公正

9.

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因此,美国确立了(  )

A.中央集权制B.共和制C.联邦制D.两党制

10.

德国诗人海涅曾这样总结康德的思想,最初把上帝赶出了家门,而后来又偷偷地把上帝请了回来。这反映了当时(  )

A.人们对待上帝的态度摇摆不定B.科学万能论 让理性无限扩大C.反对天主教会成为时代的潮流D.人们反思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11.

1947年5月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制订的《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指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这说明美国(  )

A.旨在稳定西欧的民主制度B.在欧洲大陆与苏联争霸C.力图提高西欧的经济水平D.谨防西欧倒向社会主义

12.

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 大国群体体系 :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

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C.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明朝自一开始就禁用金银,并很快建立了宝钞(即纸币)货币制度,然而民间却存在一种白银逐渐发展应用的势头。洪武八年(1375年)是宝钞开始推行的时间,在此后的十几年间,是民间使用宝钞相对比较顺畅的时期。民间交易使用白银的趋向在建文时期(1398~1402年)表现明显。集中建文时期的契约22件,其中11件是以白银支付的,占有50%。永乐帝(1402~1424年在位)一即位就颁令禁止金银交易,22年间,民间使用宝钞交易活动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实物,在收集的契约中,银的使用只有一例。景泰与天顺年间(1449~1464年),民间以白银交易为主体,以白银论价并成交的交易,分别占有契约总数的90%和近94%,只残留了极个别的实物交易。至成化年间(1464~1487年),收集的90件契约中,无一例外地使用白银进行交易。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由于世界白银价格大幅度跌落,明末崇祯年间(1627~1644年)发生了金银比价与欧洲拉平的现象,达到了1:13。社会出现了通货危机,银贱物贵,既缺少白银,米谷等实物也相当匮乏,市场一片萧条。于是,社会震荡加剧,内忧外患迭起,明朝在中外互动作用下灭亡。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与明朝兴衰》

材料二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物价关系动荡不定,这对社会制度的演变,对各个阶级的分化改组起了重要作用。贵金属充斥于欧洲,导致了在近代硬币基础上发生的一场最大的价格革命。……如此大幅度通货膨胀的后果,就是当时令人触目的货币购买力的可怕的低落。1650年,英国物价上升到最高点,相当于1451~1500年物价的3.31倍。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依据,说明宗教改革运动具有经济社会的特点,成为发泄普遍不满的一种方式。而且,还须看到,1600年以后不久,这种灾难迅即达到顶点,这与劳动阶级最初从欧洲迁居美洲殖民地的时间刚好相吻合。他们希望在美洲找到较好的生活环境,或至少可以摆脱国内的环境。毫不奇怪,17世纪是以欧洲居民向新世界迁徙为其特征的。新英格兰、弗吉尼亚,乃至我国所有沿海各州的移民开拓,更多的是由于欧洲的经济灾难和社会怨恨而不是由于宗教迫害引起的。

——摘编自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朝时期货币演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 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白银货币化与同时期的中国相比有何不同。(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科学是启蒙思想家们彻底批判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科学已不单纯是一种自然知识体系或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工具,而是代表了一种崭新的精神、一种独特的文化。科学文化与法国启蒙运动的互动,为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科学文化在经历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洗礼后,变得愈加丰富多彩,法国科学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出现空前繁荣。启蒙运动参与到民族主义话语对于历史和民族认同的建构之中,在理论层面上阐释民族情感与爱国主义。 哲学家们 还在公共领域中传播着这些观念,在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公共舆论中,民族主义已经获得了更为普遍的接受。
反思启蒙是学者们对研究领域的重要拓展。近代启蒙实际上抽离了人的信仰与道德,人的纯粹理性没有价值关怀。近代启蒙的后果是物质文明伴随着物欲的泛滥,并最终使人类陷身于疾病、灾害与诸多血腥的争斗之中,近代启蒙之后出现了传统社会不可能有的诸多灾难。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 新视野新知识》

运用中外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汉武帝通西域,为了给军队提供粮草,大规模实行屯田(政府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最初屯田在酒泉、张掖等地,后逐渐扩展至莎车、龟兹、轮台等地。随着屯田带来西域经济日益繁荣,匈奴加强了对西域的争夺。武帝后期西域之路逐渐畅通, 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西汉宣帝时青海羌人叛乱,汉政府又在青海河湟进行大规模屯田。东汉政府除了在北方推行屯田制外,在湖北、河南也广推屯田。
两汉屯田制分为军屯和民屯。军屯可以做到生产、战斗两不误,其生产者的衣食住都由官方解决,此外别无报酬。民屯劳动者租种国家多少土地就缴纳多少租税,剩下都是自己的,同时,他们要承担一些防守任务,遇到敌人袭击时要参与战斗。

——摘编自朱绍侯《两汉屯田制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汉屯田制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汉实行屯田制的影响。(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1898年7月,康有为关于法国大革命给光绪皇帝上奏: 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中人,暴骨如莽,奔走流离,散逃异国,城市为墟,而变革频仍,迄无安息,漩入洄渊,不知所极。至夫路易十六,君后同囚,并上断头之台,空洒国民之泪,凄恻千古,痛感全球。
材料二 1901年5月创办的月刊《国民报》,藉以向国人宣传法国式的革命。在该刊物第一期的《二十世纪之中国》一文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文字: 西谚有言: 法兰西,革命之产地也。 今我中国二十五倍于法,受祸之极亦数十倍于法。民权之运已渡太平洋而东,日本既稍受其福,我中国不愤不发,斯亦已耳,如睡斯觉,如梦斯醒;于二十世纪而效法人十九世纪之所为。

——摘编自高毅《法国式革命暴力与现代中国政治文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知识分子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并简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大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5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6年5月3日,德国境内美国军政府的长官卢修斯·D·克莱将军通知柏林盟国管制委员会里他的俄国同事说:除业已商定的 先期赔偿 外,美国占领区内德国剩余的主要设备将停止递交,直到俄国人同意把德国作为一个经济单位来管理,并且同意对俄国占领区内业已拿去的赔偿制定一份清单后,再行恢复。这是美国人第一次带头反对俄国人的要求。克莱的行动在俄国报纸上引起了喧噪的激烈抗议,美国政策第一次遭到俄国宣传机器的大声抨击。
1946年7月13日,美国国会最后批准给予英国一笔三十七亿五千万美元贷款的决议,且不提这笔贷款对英国的重大的经济意义,它和随之而来的辩论的重要性在于它确保了英美在战后世界上的政治团结。它还把美国人回复正常的那个宏大的美梦展延到无限期的未来,大概要到俄国人同意改恶从善的时候。
国际经济和政治领域里的这些发展,还带来了俄国、美国和英国宣传和舆论方面的变化。像通常那样,舆论的变化部分地是国际事态发展的结果,同时它又促成外交政策的进一步变化。

——摘编自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初期美苏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关系的变化对国际局势带来的影响。(7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583年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前往肇庆,开始了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事业。为了能吸引人们到教堂,利玛窦在接待室里陈设了从澳门带来的当时西方所制造的时钟、时晷、浑天仪等物;又在墙上悬挂了一幅用汉文标明地方的世界地图。为了迎合中国士大夫的自大心理,他故意把地图上的第一条子午线的投影的位置转移,把中国放在正中。从1594年起,他改穿儒服,戴上儒冠,并自称儒者。
1601年1月4日,利玛窦身穿儒服来到了北京城,受到了万历帝的优礼。他向万历帝传教时说: 上帝就是你们所指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补充而已。 他在北京住了十年,连续译著了《几何原本》《乾坤体义》《圜容较义》《万国舆图》等图书,其中有一些是与徐光启、李之藻等合译。

——摘编自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简析利玛窦在中国能顺利传教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利玛窦的活动。(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