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0.2016届 湖北省黄冈市高三3月份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235

一、单选题

1.

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 曾侯乙墓 。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2.

《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 自建兴以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 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 。由此可知(  )

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3.

宋初曾设谏官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宋真宗时期,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折言事的责任;仁宗时期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建炎三年下诏谏院不再隶属门下、中书两省而另立官署同与两省官在朝中相见议论政事。北宋时期谏官和谏院的变化意味着(  )

A.监察制度不断完善B.官僚机构日益膨胀C.君主专制走向没落D.三省六部名存实亡

4.

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大学士倭仁虽然在对待西学的态度方面方面针锋相对,但是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在他们影响下 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 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社会危机的影响B.经济变迁的推动C.理学功能的更新D.中央集权的削弱

5.

下表为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收人变化情况(单位:百万两白银)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收入来源

1850年前

19世纪90年代早期

20世纪初

地税、贡粮

30

32

33

外贸关税

4

23

39

捐纳功名及官职

4

5

4

其他收入累计

56

28

27

总计

436

88

103

A.农业税始终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苛捐杂税日益沉重.人民苦难加深C.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D.卖官鬻爵越来越严重导致世风日下

6.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 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 这实际上是(  )

A.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B.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C.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D.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

7.

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 文化大革命 ,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 官司 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  )

A.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B.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C.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D.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

8.

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中,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下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最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 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  )

A.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B.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C.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D.朴素的 法律至上 思想

9.

19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实行改革,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 公报 公布议会辩论记录,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等。1870年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期的变化意味着(  )

A.工人的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B.民选议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C.元老院的政治地位无足轻重D.皇帝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巩固

10.

彼得格勒起义当晚,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的通告称:起义 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 苏联解体后研究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官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节,是为了(  )

A.赞扬列宁的英明决策B.证明革命具有残酷性C.证明敌人的凶恶顽固D.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

11.

观察下面关于 经济全球化 的漫画。该漫画表达的主题是(  )

A.中美关系中,合作重于对抗B.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阻挡C.中美贸易深受意识形态操控D.发达国家对全球化贡献巨大

12.

17世纪开始,在西欧、特别是法国流行一种文学思潮,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该文学思潮属于(  )

A.人文主义B.理性主义C.浪漫主义D.古典主义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DDT大事记

时间

基本情况

1939

瑞士化学家米勒发现DDT及其毒性。

二战时

美国军队中,疟疾病人多达一百万,特效药金鸡纳供不应求。后来,有赖于DDT消灭了蚊子,疟疾才得到有效的控制。

1948

DDT的发展者米勒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8

女作家蕾切尔·卡逊接到一封朋友的来信。信中写道,一架喷洒DDT的飞机飞过她的私人禽鸟保护区上空,结果她的许多鸟儿都死了,卡逊逐渐意识到必须写一本书,并立即着手写作。

19622

1962年,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该书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表明DDT破坏了生物链,使人患上慢性白血球增多症和各种癌症。

19622月以

报纸上开始连载卡逊的作品,引发了五十多家报纸的社论和大约二十多个专栏的文章;化学工业界、农场主、某些科学家和杀虫剂产业的支持者对卡逊展开攻击,包括人身攻击;公众的高度关注导致了政府的介入,肯尼迪责成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进行调查,结果完全证实了卡逊的论题正确,该委员会要求立即减少DDT的施用直至最后停用。

1963

卡逊前往国会作证,得到参议院的高度肯定;受其影响,美国限制使用多种杀虫剂。

1972

DDT正式在美国被禁止使用。

材料二 《寂静的春天》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威廉·道格拉斯大法官称颂是 本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根据360百科寂静的春天条改编

(1)《寂静的春天》出版,立即引起许多人的强烈不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寂静的春天》一书何以能深深影响美国的政策。(10分)
(3)DDT作为科学成果最终被禁止使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科学 的认识。(5分)

1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 科场舞弊 的传闻沸沸扬扬。
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 调查小组 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 反贼 ,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
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 南北榜 ,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

——摘编自张嵌:《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

上述材料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府兵制是和均田制紧密结合的兵役制度。军人按均田令受田,免除租调,平时生产,每年有一定的时间轮番宿卫。府兵需要自备一部分装具和兵器,因为可以分配到足够的土地,有一定的经济保证,能够以优良的装备出现在战场上。
材料二 自(唐)高宗以后,国有土地不足,立功将士又日益增加,使府兵得不到足额田地,经济地位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难以自备资粮和武器服役,国家不能保证按规定加以奖赏,打击了军人的战斗积极性。
中唐以降,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民免除了兵役,部分地分担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士兵由朝廷招募而来,长期服役,军器衣粮均由朝廷供给,一旦为兵,终身仰食官府,由专门将领统御,改变了府兵制下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现象……

——摘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朝兵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募兵制可能导致的的问题。(5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建国大纲第一条言: 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 标示革命建国的方针—并明定建设程序为军玫、训政和宪政三时期……为国民革命的革命法典。
材料二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宣言中,昭示要端四点:
(1)国民政府之职责,在履行中山先生的遗志,贯彻国民革命志业。
(2)国民革命之目的,在造成独立平等自由之中国,首在废徐不平等条约。
(3)废除不平等条约,当召开国民会议为执行之枢机,以收回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夺去的主权。
(4)执行国民党党纲及政策,扫除障碍,从事建设。

——摘自王正华:《国民政府初创时期之组织及党政关系》(1925年)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国民党革命建国的基本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革命建国方针的意义。(7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描述1945年初波兰的局势。(9分)
(2)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二战结束后波兰的前景。(6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利玛窦于1552年出生于意大利,九岁时进入耶稣会学校学习。十六岁时到罗马学习法律,十九岁时加入耶稣会,继续在耶稣会举办的学校学习哲学和神学。并师从著名数学家丁先生学习天算,二十五岁时参加一个学术中心,二十六岁时乘船前往东方传教,并于1582年8月抵达澳门,从此,他便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足迹踏遍中国南北,于1610年死于北京。
利玛窦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直接的知识,是第一个直接掌握中国语文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对中国的科学技术也表示称赞,对中医也很感兴趣。同时,他第一次正式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宗教和科学技术知识。
利玛窦对明末官僚体制的臃肿无能和吏治败坏,也有详细的描写。他说: 大臣们作威作福达到这种地步,以致简直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的财产是安全的,人人整天提心吊胆,唯恐受到诬告而被剥夺自己所有的一切。 有时候,被告送给大臣一笔巨款,就可以违反法律和正义而得活命。 ……而利玛窦和其他传教士正是通过向皇帝、大臣和大吏们赠送礼品才逐渐取得立足之地的。

——摘编自《<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译者序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并且长期在中国停留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利玛窦对中国官场情况的描写。(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