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4. 甘肃省2016年第一次高考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甘肃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41

一、单选题

1.

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官,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这主要反映出(  )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C.新兴工商业城市兴起D.官府对经济文化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2.

《资治通鉴》指出: 汉历中衰,当更受命……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 这体现了(  )

A.无为而治的思想B.外儒内法的观念C.尚贤非命的主张D.天人感应的学说

3.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 宋代的汇兑业务比唐代有更大的发展,除了沿袭唐代使用飞钱(宋代称便钱)外,国家还发行一种钞引,可以持钞引到各地换取需要的货币或实物。 这主要反映了宋代(  )

A.金融业发达B.手工业兴盛C.对外贸易繁荣D.印刷业进步

4.

《四库全书总目》评述: 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 由此可见当时清朝官方对西学的态度是(  )

A.全盘接受B.仅学技艺C.去粗取精D.全面否定

5.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记载: 1928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后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 这在一定程度上(  )

A.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B.维护了国际国内市场的稳定C.保护了民族经济的发展D.推动了关税自主运动的开展

6.

《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 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 材料反映了(  )

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

7.

据统计,1953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总数是601912371人。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全面的普查所得到的准确的人口数字。此次人口普查的直接作用是(  )

A.作为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依据B.作为实行普选的基本数据C.作为实行三大改造的依据D.作为普及义务教育的根据

8.

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己,时称个体户(图6)该政策出台的背景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沿海经济特区的设立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行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

9.

梭伦在国家危亡之际被授予绝对的帝王权力,全国同胞都盼望他能接受,被他严词拒绝;华盛顿也严词拒绝了一些人让他担任君主的建议。这表明(  )

A.民主政治的环境决定了伟人的品格B.伟人品德对民主政治形成有重要作用C.伟人言行决定了民主政治的发展D.梭伦与华盛顿对自己国家的贡献相同

10.

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摈弃特权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构的审批或核淮,企业就可以设立。这主要反映了(  )

A.经济发展推动民主化进程的加快B.生产发展促使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C.科技进步改变了国家的经济职能D.生产发展推动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11.

《全球通史》中称: 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 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这表明列宁实行该政策的最终目的是(  )

A.向社会主义过渡B.恢复社会经济C.缓和工农矛盾D.发展马克思主义

12.

某高三同学复习时,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高尔基的《母亲》、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放到一起寻找主题。你认为比较合适的一项是(  )

A.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学B.现实主义文艺的魅力C.启蒙运动的学术精品D.融合交流的东西方文化

二、开放性试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孔子: 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 商鞅: 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 越王勾践败于吴王阖闾后,曾 十年生聚(发展生产,增殖人口),十年教训(教育百姓、训练军队)”。《资治通鉴》: 人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材料二 1798年,马尔萨斯针对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所造成的大批工人失业、贫困问题突出等社会问题以匿名的方式发表了自己的《人口原理》。其基本思想是:如没有限制,人口是呈指数速率(即:2,4,8,16,32,64,128等)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线性速率(即:1,2,3,4,5,6,7等)增长,所以不可避免地要导致饥馑、战争和疾病。只有自然原因(事故和衰老),灾难(战争、瘟疫、及各类饥荒),道德限制和罪恶(马尔萨斯所指包括杀婴、谋杀、节育和同性恋)能够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他倾向于用道德限制(包括晚婚和禁欲)手段来控制人口增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马尔萨斯建议只对劳动群众和贫困阶级采取这样的措施。

——根据好搜百科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在人口问题上所持观点的异同及其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尔萨斯人口思想的主要观点,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并对其观点进行评价。(12分)

三、材料阅读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书中指出,各种内外因素对近代中国大变革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复杂的网络运动。如下示意图9:
请从现代化、革命化、边缘化、衰败化四种趋势中任选一种,根据示意图,结合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的相关史实,对其内涵、原因、相关事件加以分析说明。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中国农村改革之乡——安徽风阳县小岗村在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瞄准市场,按照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发展蘑菇、花木、葡萄种植业,形成了一定规模和效应,并涉足旅游、加工制造等新兴产业,掀起了二次创业热潮;聘请农业科技人员对农民进行生产技术培训,推动了种植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成立行业合作社,统一购买原料、提供技术指导、签订单,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扩大了销售渠道;帮助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创建地理标志产品,使农产品顺利打入市场,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第一次创业的背景、内涵及意义。(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岗村第二次创业的特点。(6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英、法、美三国的历史实践,昭示了迈向民主制度的三种方案。第一种是英国的 贵族+演化 道路,特点是重视自由胜于重视平等。第二种是法国的 专制集权+革命 方式,特点是重视平等胜于重视自由。第三种是美国的 宪政民主 立国,特点是对平等和自由都给与了均等的重视。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二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一是革了皇帝的命,一是革了辫子的命。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说明英、美两国迈向民主制度方案的各自特点。(8分)
(2)阐释材料二中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指出辛亥革命与上述三国革命中的哪一个更接近,并说明理由。(7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二战结束后,有人主张对法西斯战犯一律处决。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罗伯特·杰克逊尖锐地指出: 如果你们认为在战胜者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可以任意处死一个人的话,那么,法庭和审判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人们将对法律丧失信仰和尊重,因为法庭建立的目的原本就是要让人服罪。
东京审判从1946年5月3日开始,到1948年11月12日结束,前后持续两年多,共开庭818次,有419名证人出庭作证,受理证据4336份,英文审判记录48412页。整个审判耗资750万美元。从1948年11月4日起宣读长达1231页的判决书,到12日才读完。判处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等绞刑,于1948年12月23日执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东京审判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结束后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的重大意义。(7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光绪年间,梁启超面对中国遭受帝国主义野蛮蹂躏的严峻形势,走上一条充满曲折的救国救民道路。在雏新时期,他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猛烈抨击封建专制统治,大力提倡西学,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实行君主立宪。维新运动后,面对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梁启超又提出了 虚君共和 的主张,意欲使革命派与清廷实行妥协。一战结束后,梁启超认为西洋文明已经破产,拯救世界还要依靠东方 固有文明 ,主张极力发扬传统文化。梁启超一生致力于中国社会的改造,付出了几乎全部的心血。然而他的思想主张却又因时而异,前后矛盾,归根到底都不能超出改良主义的樊篱。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思想主张。(8分)
(2)根据材料,分析梁启超思想的变化历程及根源。(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