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5. 福建省南平市2016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7 浏览数:191

一、单选题

1.

古代经筵官对君主负有 辅导劝诫 的职责。元代 天下事……宰相不得言则台谏言之台谏不敢言则经筵言之。 表明元代经筵官(  )

A.比台谏和宰相的权力更大B.是君臣沟通的主渠道C.能有效避免帝王决策失误D.与宰相台谏相互牵制

2.

李贽在《藏书》中既反对专权,又称颂 圣主 ;既同情农民起义,又视起义为 盗贼 。其认识源于(  )

A.历史的局限性B.个性的价值观C.思想的矛盾性D.主张的片面化

3.

图8表述最准确的是(  )

A.集宗教、商业、娱乐于一体B.源于六朝民间集市——草市C.民间信仰与经济的有机结合D.城乡商品经济发展重要表现

4.

光绪二十年,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面世, 朝野震动,各界人士纷纷争阅,求书者络绎不绝,一印再印仍不敷需求,甚至科场考试也常以书中所谈时务为题目。该书畅销的背景是(  )

A.科举考试的改革B.市民阶层的需要C.近代工业的兴起D.民族危机的深重

5.

杨度认为: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即此以言,则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他的 民族观 强调(  )

A.民族血统论B.文化共同体C.种族融合体D.地理决定论

6.

1904年《时报》载:共和国家,主权在民,举凡一切政务,非由吾民通过,不可贸然施行,此必然之理也。由此观之,吾民责任重大,已不待言。从中折射出当时中国(  )

A.民主革命成为时代主流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众积极参与国家管理D.民众国家责任意识增强

7.

下表为1928—1930年中外火柴销售量情况

年份

国产火柴万箱

瑞典火柴进口量万箱

瑞典火柴占国产火柴比重(%)

1928

456

129

2821

1929

41

168

4102

1930

354

179

4807

对表中信息理解最具说服力的是(  )

A.资本输出不断增多B.民族工业发展减缓C.市场竞争日趋激烈D.社会需求出现过剩

8.

毛泽东致电陈(毅)、邓(小平): 请你们准备着,在攻克郑州休息数日后,迅即全军东进,相机攻占开封。或者不打开封,直出徐蚌线。 其战略意图在于策划(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9.

据统计,雅典一年之中有祭典和节日六十余个,这些文化活动既是民众的大事,也是城邦的大事,因此雅典政府是十分重视的。这主要基于(  )

A.民族习俗的影响B.城邦的重视倡导C.政治文化的融合D.雅典的公民素养

10.

图9是某学生对西方代议制的理解而制作的图示,最恰当的标题是(  )

A.统而不治的 虚君 政治B.打着民主幌子的君主专制C.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典范D.相互妥协下的 一票共和

11.

1932年,美国财政部长梅隆说: 我不相信我们没有什么秘诀或灵符来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可见,梅隆(  )

A.反对自行调节B.主张干预经济C.抨击经济改革D.相信自由经济

12.

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B.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C.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D.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等都日益完善和规范。书院注重明辨义利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教育以社会群众为价值主体,并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课程设置以 四书五经 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重视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宋元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尽量把两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

——摘编自李强《简论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及启示》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开始关注下层贫民的教育,各种办学形式出现,主要有慈善学校、主日学校(星期日学校)等。慈善学校的男生以园艺、木工、制鞋和印刷等技术课程为主,女生开设缝纫等生活课程,最主要对学生进行宗教和道德训练,使他们养成对上层尊重的态度。主日学校,主要是利用星期日对贫苦儿童进行宗教和文化教育,学习基本的读写知识,工作之余教儿童阅读圣经,使下层群众养成勤劳虔诚的习惯。此外还有一些文化和技艺课程设置,适应工厂生产的需要。

——摘编自朱静轩《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教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元时期书院教育的功能,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书院教育对当时社会的影响。(9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贫民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得以发展的原因。(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这两种教育方式的不足。(8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宣传画是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很强的政治、文化色彩。
提取反映两幅图片历史变化的一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鸦片战争后,我国度量衡无一定准则,制度混乱。民国初期进行改制,但效果不佳。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权度标准方案》,规定(一)标准制发:定万国公制为中华民国权度之标准制。长度,以一公尺为标准尺;容量,以一公升为标准升;重量,以一公斤为标准斤。(二)市用制:以与标准制有最简单之比率而与民间习惯相近者为市用制。长度,以标准尺三分之一为市尺,计算面积以六千平方尺为亩;容量,即以一标准升为升;重量,以标准斤二分之一为市斤,一斤为十六两。为保证实施,国民政府成立度量衡推行委员会,公布《度量衡法》,分地区、分期、分器逐步推行公制和市用制。成立全国度量衡局,掌管全国度量衡行政事务。标准制虽未能在全国推行,但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市用制,在各省市商业行会促进下通行起来。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指出国民政府计量改革的方向。(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计量改革的影响。(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自卢梭《民约》风行,社会被其影响不少,不惜喋血捐生以从其法,然无济于治,盖其本源谬也。刻拟草《<民约>平议》一通,以药社会之迷信。

——摘自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二 鄙人行年将近古稀,窃尝究观哲理,以为耐久无弊,尚是孔子之书。四书五经,固是最富矿藏,惟须改用新式机器(指西学)发掘淘炼而已。

——摘自严复《致熊纯如》(1917)

(1)指出材料一中严复对卢梭学说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严复的文化观?(9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有王莽(8-23年在位)之篡弑,则必有扬雄(西汉辞赋家)之美新。有曹操之禅代,则必有潘勖之九锡。是故乱之所由生也,犯上者为之魁,巧言者为之辅。

——摘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王莽是一个很有建树的士大夫,一个文学赞助者,一个对朋友和穷人仗义疏财的巨富。他篡位之后,环侍其左右的皆是文学、科学与哲学方面的饱学之士。他把土地收归国有,将其平均分给农民,并且取消奴婢制度。像汉武帝一样,他也试图通过平准的办法来控制物价。他规定以低息向私人企业发放贷款。

——摘自威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对王莽所持态度的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兰特对王莽的评价。两则材料对王莽的评价标准有何不同?(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