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2.2016届 山东省德州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63

一、单选题

1.

唐代,皇帝诏书由中书省详拟定稿,皇帝批览后降出奉行。宋初,则先草拟,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式拟旨。这一变化使得(  )

A.决策机制更加完善B.政务处理更为快捷C.皇帝权威有所加强D.官僚机构急剧膨胀

2.

从明朝后期到清初, 苏湖熟,天下足 逐渐变为 湖广熟,天下足 ,江南地区的粮食甚至需要其他地区接济。这主要是因为江南地区(  )

A.手工业发展引起农业种植结构变化B.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C.摊丁入亩导致了农民赋税负担加重D.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3.

黄宗羲提出: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顾炎武认为: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这些言论(  )

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D.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

4.

1919年6月,北京《晨报》就政府派军警抓捕上街演说的学生发表时评: 打雷,闪电,下雨,一时天地如晦。记者这个时候,不禁发了悲天悯人的感想,何以故呢?因为老天大怒的时候,正是那几百位青年学生被围的时候。 《鲁迅日记》记载当日: 晴,下午昙(多云)……晚大风一阵后小雨。 两者对当日天气说法不尽相同,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

A.前者是记者的亲历见证,晨报叙述应为准确B.后者是新文化运动先驱,记述应为真实可信
C.时评带有明显政治倾向,存在夸张描述可能D.日记具有个人主观色彩,鲁迅记载不能采信

5.

1933年7月,《申报月刊》出版 中国现代化问题 讨论特刊,征文探讨中国应当以何种方式重建经济。该刊共刊登了16篇论文和10篇随笔。

方式

私人资

本主义

社会主义

非资本

主义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计划

经济

统制的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混合体

篇数

1

9

3

2

1

1

1

从上表可以看出(  )

A.国民政府的统治失去了民心支持B.实行社会主义成为民众普遍要求C.中共的革命宣传取得了显著成效D.知识分子对苏联经济模式的认可

6.

20世纪50年代,江浙地区农村某次变革中出现 地主哭死,中农气死,贫雇农争死,干部走死,工作队讲死 的现象。这一现象(  )

A.反映了农业合作化实施时的场景B.体现了人们对这次变革广泛不满C.折射出小农私有观念的落后狭隘D.造成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

7.

雅典公民大会辩论时,发言人不能一次提出两个问题或讨论两件无关联的事,不能就同一问题发言两次,不能诽谤谩骂他人,不能打断他人讲话,不能攻击议会主席。这些规定(  )

A.降低了公民大会的工作效率B.违背了雅典民主的基本原则C.限制了雅典公民的参政热情D.保证了大会运行的基本秩序

8.

1610年,伽利略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确凿证据。由于教会迫害,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清初官方历法上曾刻有 依西洋新法 ,被批评为 奉西洋之正朔,毁灭我国圣教 。对此,合理的解读是(  )

A.统治者排斥先进的科学技术B.科技对思想信仰有支持或瓦解作用C.中外宗教信仰存在较大差异D.当时中国科技发展与世界保持同步

9.

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欲任命保守色彩极为浓重的罗伯特·博克为最高法院大法官。此举招致自由派人士强烈反对,最终影响参议院以58比42票否决了该提名。根据美国宪法,里根总统应该(  )

A.另择合适法官人选B.强行任命该名法官C.解散议会重新选举D.调解两派之间矛盾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中女性就业人数已经占工人总数的40—50%,而发展中国家只有20%,伊斯兰国家仅为10%,甚至更少。据此,正确的结论是(  )

A.发达国家女性取得了与男性平等地位B.性别平等程度与工业化进程相关C.宗教是影响女性就业的主要因素D.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高于伊斯兰国家

11.

国际企业管理学会主席阿兰·鲁格曼断言: 虽然存在着一些推动全球化的经济力量,但是更存在着极强的文化和政治壁垒……对于大多数(跨国公司的)其他生产部门和所有的服务业而言,区域化比全球化的意义更大。三极区域(美、欧、日)以异质性而不是同质性为特征。 由此可见,他认为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

A.并行不悖B.矛盾对立C.相互促进D.目标趋同

12.

冷战时期,很多批评家指责北约和华约这样的军事联盟推动了军备竞赛,带来了核对抗。冷战结束后,批评家们又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能力。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冷战结束后(  )

A.恐怖主义猖獗B.世界缺乏抗衡美国霸权的力量C.地区冲突不断D.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白鹿洞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宋初称为白鹿国学,来就学的常常有数百人。但到朱熹知南康军时,由于长期失修,已荒为丘墟。……(朱熹)派下属杨大法、王仲杰重新修建,并设置田地以赡养到此读书问学的士子。朱熹为白鹿洞书院的修复和开讲花费了很大的心血,亲自为书院诸生订立《白鹿洞揭示》(亦称《白鹿洞书院教条》),主要教条包括: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室欲,迁善改过。
……

——摘编自张鲲《诋诃百事推圣学——朱熹传》

材料二 1891年,康有为始开学堂于广州省城之长兴里讲学。乃著长兴学记以为学规: 天下道术至众,以孔子为折衷,孔子言论至多,以论语为可尊,论语之义理至广,以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四言为至赅。今举四言为纲,分注条目,以示人德焉。
公与诸子日夕讲学,大发求仁之义,而讲中外之故,救中国之法。……时功课共有七条:读书、齐心、治身、执事、接人、时事、夷务。……其见于形式者如音乐、兵事体操诸课,皆属创举。

——摘编自《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康有为 梁启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贡献。(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康有为讲学的异同。你如何认识康有为与朱熹的不同?(15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500—1840年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节选)

世界

中国

    16世纪,新航路开辟。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87,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

1696年,巴黎出版《中国近事报道(16871692)》,该书是法国耶酥会士李明在华期间写给法国要人的通信汇编,对康熙年。间的中国作了详尽的介绍。

    ●1718世纪,欧洲思想启蒙运动。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1765年,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1840年前后,机器制造代替手工劳动,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完成。

1593年,番薯由吕宋今菲律宾引入中国。

1602年,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1637,宋应星完成《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688年,法国传教士张诚到由葡萄牙人徐日升神甫引荐觐见康熙帝,与法国另一传教士白晋同在宫廷供职。1689年,张诚和徐日升被委任充当中俄尼布楚边界谈判的译员。

    ●1663年,黄宗羲完成《明夷待访录》。

    1644年,清军入关。

    ●1729年,雍正设军机处。
1736年,清朝祈谷于上帝,乾隆帝亲诣行礼,自是每年如之。建京师先蚕坛。

1840,鸦片战争爆发。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三组中外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12分)(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

15.

【历史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元朝采用汉式中央集权官僚制为统治全国的主要制度,行省之下,设有路、府、州、县,分层统治。但又保留蒙古原有封建制度,即使在汉地亦有五户丝封户,遍布多数州县,并与朝廷分享其分户所在地之主权。边远地区的统治方式也各不相同,如畏兀儿族由大都护府管辖,吐蕃直属宣政院,湖广、江西等行省境内少数民族地区仍由土官、土司世袭统治。
元朝建立南北一致的货币及度量衡,但主要的赋税北方则为岁粮、科差,大体以丁与户为征收单位。江南则沿袭宋朝两税制度,分秋税、夏税,按亩征收。
元朝多种法律并行,种族不同的涉案人由不同裁判管辖机构,依 从其本俗法 的原则加以审理。不同族群者同涉一案时,则组织混合法庭共同审理。不同族群法律待遇不同。

——摘编自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巩固国家统一措施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巩固国家统一措施的影响。(6分)

16.

【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法国大革命采取了与神权彻底决裂的态度。在制宪会议的少数精英主导下,大革命向 神权 发出了挑战:没收教会财产,不承认天主教为国教,要求神职人员宣誓忠于国家、法律。……一开始选择站在第三等级一边的教士们转而成为大革命的敌手。
……平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革命早期,第三等级就是为了争取政治上的地位而通过三级会议同僧侣和贵族展开斗争的。到了后期,卢梭的学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其思想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平等主义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政治思想的主旋律。
随着革命的不断深入,各派别围绕着革命中的基本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争论。政治思想家从自己本阶级的立场出发,阐发自己的政治理论。仅就革命期间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来看,就可以分为大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派和小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派。前者以孟德斯鸠为代表,后者则以卢梭为典型。

——摘编自徐大同等《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概括法国大革命期间政治思想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大革命期间政治思想特点的形成原因及其对革命进程的影响。(9分)

17.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交战双方都认为自己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自己的利益合理合法。奥匈帝国意在维护内部一致与扩大在巴尔干的势力。沙皇俄国则想捍卫国内秩序免受革命影响,同时对巴尔干怀有野心。俄国人与巴尔干地区的人民的确有特殊的关系,他们都源于斯拉夫族。德国认为自己四面受敌,想打破包围同时又增强自己的实力。法国则希望削弱自己的宿敌,收复阿尔萨斯一洛林。英国感到德国海军舰队的威胁与德国的扩张意图,认为那是对英国海上霸权的挑衅。

——以上材料均摘自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德法两国的战争动员有何相似之处。(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所述现象。(9分)

18.

【历史一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1690年,徐光启在南京见到利玛窦。后者向他介绍了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水利等,这些都是徐光启以前闻所未闻的。利玛窦还利用儒家经典来解释天主教义,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年后,徐光启加入了天主教。徐光启在《辨学章疏》中写道: 其说一切诫训规条,悉皆天理人情之至……所传事天之学,真可以辅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者也。
材料二 早在1610年,《大统历》出现明显偏差,徐光启就在在传教士熊拔三的协助下,先后翻译了《平浑图说》、《简平仪说》等著作,并且动手制作了一些测量仪器。1629年,徐光启正式主持修历,他延请了传教士邓玉函和龙华民参加修历(后又延请汤若望和罗雅各)。徐光启以 熔彼方之材质,入《大统>之型模 为指导思想,认为要超过西历,首先必须了解、学习西历。他要求一义一法都要有根有据, 今所求者,每遇一差,必寻其所以差之故;每用一法,必论其所以不差之故。 最终修成《崇祯历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施宣圆<徐光启与西方科学》

(1)根据材料一分析徐光启加入天主教会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主持修历的特点。(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