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3.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6年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65

一、单选题

1.

《左传》载: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 无之。 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bì,给与)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材料反映出的实质是(  )

A.周天子地位衰微B.分封制遭到破坏C.宗法制崩溃D.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

2.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引用《诗经》中的一句话: 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 。下列主张与《诗经》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  )

A.必吾先从事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 B.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C.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D.治大国,若烹小鲜

3.

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新全球史》提出: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据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制度(  )

A.自曹魏开始实行至唐朝废止B.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C.平均分配了全国土地D.反映了封建国家与大地主之间的矛盾

4.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 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同年, 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人海捕鱼。 材料主要体现了(  )

A.倭患是实行海禁的重要原因B.明朝厉行海禁政策C.明初禁止一切海外贸易D.商品经济的日益衰落

5.

民国初年,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是 易数千年之帝制以共和,其造端之宏大,非一姓之兴亡所能拟也。 1921年梁启超表示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材料表明梁启超(  )

A.对辛亥革命从颂扬到完全否定B.意气用事和思想的摇摆不定C.从注重政治变革到只看重文化变革D.对辛亥革命的批判和深刻反思

6.

有学者认为“ 五四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化复兴运动。 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批判袁世凯推行的尊孔复古逆流B.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C.新文化运动批判与重建传统文化,呼唤人性的复苏D.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权威思想,倡导个性解放

7.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时期,在英国支持下,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材料反映了(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稳定金融B.此后中国的银价波动性加强
C.国民政府放弃了长期实行的 银本位 D.此后法币币值受世界银价波动的影响加大

8.

图8是冯玉祥创作的漫画《播种图》,并配有 打油 诗: 妈妈在前,爸爸在后,弟弟播种,哥哥打寇,男女老少齐报国仇,多产粮米,把倭打走。 其创作背景是(  )

A.全民抗战尚未形成B.太原会战正在进行C.抗战处于相持阶段D.百团大战取得胜利

9.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 腐蚀雅典青年 的罪名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这表明(  )

A.苏格拉底侵犯了雅典公民的权利B.雅典民主不能保障言论自由C.雅典民主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D.公平和公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10.

马丁··路德说过, 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做。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 由此可知马丁·路德(  )

A.主张信仰即可得救B.反对信仰基督教C.主张人是自由和独立的D.认为人人都可直接阅读《圣经》

11.

19世纪, 雾都 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20世纪以来,英国倾力治污,使伦敦的天空从滚滚毒雾到重现蓝天白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的放缓B.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C.科学技术的进步D.政府治污措施的加强

12.

表1 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统计表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差产业

1950

70%

380%

550%

1980

25%

334%

641%

2006

10%

200%

790%

表1反映出(  )

A.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B.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C.经济危机阻碍了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D.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农政全书》共60卷,约70余万字,分成12目:农本(经史典故、诸家杂论、国朝重农考);田制(井田考和《王祯农书》中各种田制图);农事(营治、开垦、授时、占候,以屯垦为中心);水利(水利工程、农田水利、《泰西水法》);农器;树艺(名物、蔬菜、果树);蚕桑;蚕桑广(木棉、苎麻);种植(经济作物);牧养;制造(食品、房屋);荒政(备荒、附《救荒本草》和《野菜谱》)。

——摘编自麦群忠等《中国古代科技要籍简介》

材料二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书共五部分:首先是 定义 ,这一部分给出了物质的量、时间、空间、向心力等的定义。第二部分是 公理或运动的定律 ,包括著名的运动三定律。接下来的内容分为三卷。前两卷的标题一样,都是 论物体的运动 。第一卷研究在无阻力的自由空间中物体的运动,许多命题涉及已知力解定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轨道、速度、运动时间等),以及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所受的力。第二卷研究在阻力给定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流体力学以及波动理论。压卷之作的第三卷标题是 论宇宙的系统

——摘编自百度百科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竺识,分析两部著作问世的历史背景。(10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部著作在内容上的不同并说明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列宁曾经以一个公式来概括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总和=社会主义。

——摘编自《列宁全集》第34卷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阶和俸禄均以 的单位 来表示。到了汉代逐渐将官阶与俸禄分成两种方法表示,官秩( 为官员等级标准, 为官员的报酬)以 表示,如万石、二千石等;官俸则用 的单位 来计算,如最高秩万石月俸三百五十斛等。
在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隋代官员的俸禄分京官、外官两种支付标准。京官按品级,外官按州、郡、县的等级计户食禄。除俸禄外还有职分田,以品为差,由一顷至五顷不等。
至于宋代则因货币的广泛流通,俸禄多以钱币计算。百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而元代官员俸禄以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式支付,地方官俸禄中无实物部分,但却享有职田收入,作为俸禄的补贴。
到了明代则实行折色俸禄制,即以米为单位折算成钞、钱、布、银发给百官,并以货币为主。而清代官员俸禄是银米兼支,但以银为主。京官有俸银、禄米,外官有养廉银。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趋势。(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中国现有的八个民主党派分别成立于上世纪20至40年代,他们代表了民族
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在政治上不赞成激进的阶级斗争,但他们主张民主、
自由,希望政府更加开明、更加民主,希望能够和缓地改革进步。

——于刚《中国各民主党派》

材料二 1948年1月,民盟领导人沈钧儒等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宣布不承认蒋介石政府宣布民盟为 非法团体 之无理而又狂妄的举动,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并恢复民盟总部。会议总结了民盟斗争的历史经验,清算了中间路线。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根据材料,指出民盟政治主张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盟政治主张变化的原因及影响。(9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和约规定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以 委以统治 形式予以瓜分。根据国际联盟盟约第22条的委任统治文件,太平洋的德属新几内亚和赤道以南除德属萨摩亚和那卢以外的群岛归属澳大利亚;赤道以北原德属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为日本所得;那卢岛名义上委托于英国,实由澳大利亚统治;萨摩亚分给新西兰。德属西南非洲交给南非联邦;多哥和喀麦隆由英、法共同瓜分;德属东非(坦噶尼喀)归属英国;干达——布隆迪地区划归比利时。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二 对1904年由于日本背信攻击(日俄战争)所受侵害的帝俄旧有权利,应予恢复。如:(a)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的一切岛屿均须归还苏俄;(b)维护苏俄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权;(c)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俄的优先利益。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千岛群岛让与苏俄。

——摘编自1945年2月《雅尔塔协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则材料的共同之处。(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7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尼古拉·哥白尼(拉丁语:Nic。laus C。pernlcus,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文艺复兴时期波兰数学家、天文学家。18岁时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拉科夫大学(Krak6w University),学习医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40岁时提出了 日心说 ,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0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提出了他的学说的要点。直到在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垂危的哥白尼在病榻上才收到出版商从纽伦堡寄来的《天体运行论》样书,他只摸了摸书的封面,便与世长辞了!

——竺可桢《哥白尼》

材料二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白尼 日心说 提出的原因及意义。(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哥白尼在临终时才决定出版《天体运行论》的。(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