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6.2016届 北京市精华学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5 浏览数:121

一、单选题

1.

战国时期的孟子说: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 认识你自己。 这两位思想家的相同之处是(  )

A.都重视对自身的反省B.都认为心是世界本原C.都体现民本主义主张D.都反映个人主义思想

2.

董仲舒认为: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上述言论反映了(  )

A.克己复礼的主张B.独尊儒术的建议C.顺应自然的理论D.君权神授的思想

3.

钱穆《国史大纲》写道:北宋初年,宋太祖 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艺殊绝者送都下,补禁军之阙(缺),其老弱者始留州。 这一措施在当时应该被称为(  )

A.强干弱枝B.分散兵权C.以文制武D.重文轻武

4.

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体现了(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B.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C.个体小农经济的衰败D.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5.

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上奏皇帝的临终遗折云:西方国家也有其自己的 体用 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 这是西方国家的 ;轮船、大炮、洋枪等是西方国家的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应该 采西人之体,以行用。 据此,张树声的主张是(  )

A.反对学习西方的技术B.中西 体用 观是相同的C.应该学习西方的制度D.坚持 中体西用 的原则

6.

曾有人指出 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新知识分子自身认识的局限,以及错综的国内外政局,使得五四新文化运动充满了复杂性。它一方面强调科学、推崇理性,另一方面又表现得过于情绪化。 下列各项体现了 过于情绪化 的是(  )

A.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 B.要拥护德先生与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和旧文学
C.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D.任何政府皆为强权,惟个人自由不受侵犯,需为无权、无秩序之态。

7.

下表摘引了一部关于某支人民军队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红军主力,保卫中央苏区

艰苦奋斗,率先达到陕北

十二

十六

挥师入关,威震平津

二十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A.国共破裂,武装反抗 B.强渡长江,将革命进行到底 C.星星之火,井冈山会师 D.平型关大捷,驰骋敌后

8.

以下是四首新中国不同时期歌曲的海报。按海报中内容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B.①④②③C.④①②③D.①④③②

9.

罗马平民的来源主要是 零散迁居罗马的外邦人以及较后被罗马征服的拉丁部落居民 ,而古代雅典的平民是世世代代生活在本地的氏族成员,此现象造成雅典政治状况不同于罗马的一个重要表现是(  )

A.小国寡民和人民主权B.平民和贵族斗争激烈C.关注民主但忽略法治D.贵族长老议事会当政

10.

俄国1861年改革剥夺了贵族地主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遇到贵族地主的强烈抵抗。过去贵族地主不能随意转让和买卖土地,他们现在成为真正的土地所有者并获得最好的土地。许多贵族已经或濒临破产,改革却使他们获得了一大笔资金。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改革实际上是由贵族地主支配的B.改革使俄国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C.改革加强了贵族地主的经济实力D.改革未能反映当时历史发展趋势

1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接近5%,其中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的增长更快,均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在经济保持高增长率的同时,保持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基本稳定的物价水平及较低的失业率,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历史上的 黄金时期 大繁荣时期 。造成这种经济发展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效果   ②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促进
③国际金融贸易体系的影响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

读图4,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A.西欧六国在①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B.在东欧剧变的过程中②实现了统一C.轰炸③是北约首次对主权国家动武D.④是二战后 马歇尔计划 受援国

二、材料阅读

13.

历史上的领海和海权。(34分)
材料一 中国南海诸岛早在宋代便在中国史籍中有明确的记载,据《宋会要》、《岭外代答》、《舆地纪胜》、《诸番志》、《方舆胜览》及以后的官方航海图、海道交通专书、渔民水路簿等多有记载,历时七八百年。今西沙、中沙一带古称为万通专书、渔民水路簿等多有记载,历时七八百年。今西沙、中沙一带古称为万里长沙、千里长沙、万里长堤、石星石塘,南沙一带称千里石塘、石堂、万里石塘,而越南史籍中的大、小长沙、万里长沙是指越南中南部沿岸边岛屿、边滩。三国时代万震《南洲异物志》和康泰的《扶南传》中已经对西沙地形作了描述,北宋《武经总要》记载的 九乳螺洲 便是指西沙群岛。元代曾在西沙建立天文测量点,以后为明清两朝有效控制,主权十分明确。南沙群岛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有我们祖先的遗迹,以后有 崎头 的名称。唐代贞观年间一度将其划归琼州管理。

——蓝勇《中国历史地理》

材料二 海权论 的集大成者马汉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到发展海权、控制海洋对国家繁荣强盛具有决定性影响,并得出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性领悟,即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就能控制海上主要战略通道和海上贸易这一主要的国家富源,便可控制世界财富和资源的流向,从而决定一国兴衰并影响世界历史进程。

——李家成 ?李普前《马汉海权论及其对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启示》

材料三 中国海权思想的产生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海洋由天堑变为通道,不再具有不可逾越性;二是对安全造成威胁的势力从海洋而来。鸦片战争后,清朝的敌人主要是来自海上的西洋诸国,由此催生了海防思想的形成,体现在以近代海军作为防御手段。林则徐、魏源最早提出建立西式海军以防御海上的入侵。林则徐认为 剿夷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 。林、魏的主张被左宗棠、李鸿章等继承。正是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清朝在甲午战争前完成了西式海军的创建。在马汉海权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也注意到海权与商业之间的关系。时人论曰: 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而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 晚清民国官方也对海军与商业之间的关系有所认识。光绪二十八年(1902)政务处奏称: 海军实为立国之要,平时巡阅洋面,保护商税 。但是马汉海权理论的扩张性和弱肉强食的强权特质并未在中国落地生根,清政府虽大倡创建海军,但其着眼点只是近海防御和本土防御,如姚锡光在《拟就现有兵轮暂编江海经制舰队说帖》中所言: 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坐失。 言下之意,建设海军的目的仍是防卫沿海省份。

——摘编自高月《近代中国海权思想浅析》

(1) 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是历史形成的 。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相关史实。(10分)
(2)依据材料二,简述马汉 海权论 的主要观点。选择一个近代西欧国家,以该国的历史事实说明马汉的观点。(12分)
(3)以 近代中国的海权思想 为主题,对材料三进行解读。(12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4.

题目主题:扶贫(8分)
材料一 全面彻底的土地改革,不仅完全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而且通过没收地主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分配给贫苦农民的办法,改善了农村贫苦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缩小了农村的贫富差距。与此同时,国家还通过兴修水利、增加农贷、城乡交流和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等办法促进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增加农民收入。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农民生活有了较明显的改善。全国按农村人口的人均乡村社会商品零售额,1950年为21.7元,到1952年则提高到30.7元,平均每年递增18.9%。

——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1)阅读材料一,说明新中国建立之初,党和人民政府帮助贫苦农民改善生活状况的措施和成效。(8分)

15.


材料一 埃及以最先努力争取从西方控制下获得政治经济独立,避免奥斯曼帝国的半殖民地命运而占突出地位。这一历史性创举的领导者是穆罕默德·阿里。他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阿里最后还是失败了。1849年他逝世时,他办的工厂已不复存在。部分是由于内在原因,埃及人民中的文盲和迷信的现象相当普遍,这是阿里前进道路上的第一道障碍。但主要是外部原因。英国反对阿里的计划,因为它是对英国在中东的统治和剥削的挑战。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说: 我恨穆罕默德·阿里,我只把他当作无知的野蛮人 。西方人认为,非欧洲人应起的作用就是作为欧洲的原料供应者和制造品的消费者。经济学家查尔斯·伊萨维教授说: 穆罕默德·阿里计划的失败,表明埃及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缺乏政治上的自主权。

——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上册)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穆罕默德·阿里怎样 争取从西方控制下获得政治经济独立 ?他的努力为什么最终归于失败?(10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