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二、材料阅读
——曾国屏《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
——李积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
——摘编自叶荭《中国能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版本
封面
内页印刷
防伪程度
备注
1949版
无
手工填写
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中俄文对照
1953版
棕色漆布硬皮
繁体、竖摊、手工填写
很低
从<?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 1956 年 8 月 13 日 起 分为因公、因私两类护照
1971版
栋色人造革软皮
同上
有一定防伪措施
中法英文对照,印章有“革命委员会”字样(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1975版
简体、姓名及地名用汉语拼音
同上。前面印有“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
1980版
前面印有“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地有效”
1992版
枣红色PVC涂塑软皮
资料页内容为机器打印
采用较多的防伪技术措施
1997版
玫瑰红色、由植物纤维、乳胶及硝化纤维合成
相片等个人资料全部机器打印、反转膜加印
采用大量防伪技术措施
制作防伪技术水平接近国际前沿
2005版
相片等个人资料全部机器印刷、反转膜加印
前面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请各国军政机关对持照人予以通行的便利和必要的协助”。年均签发400万本,80%是因私护照
——根据陈永利《中国公民因私普通护照签发历史沿革》等资料整理
——王洁《宋代台谏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阎照祥《中国晚期和都铎王朝英四议会制的演进》
——钱乘旦、陈晓律著《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条约名称
《布列斯特和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签订时间
及国家
1918年3月苏俄同德奥集团成员国
1939 年 8 月 23 日 苏联和德国
主要内容
双方立即停战,结束战争状态,俄国军队全部复员。俄国承认乌克兰和芬兰为独立国家,放弃对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的管辖权。
缔约双方互不以武力进行侵略和攻击,也不勾引他国以对付缔约国另一方;缔约国一方如与他国交战,另一方决不支持该第三国;缔约国双方不参加任何直接或间接反对缔约国另一方的国家集团;条约有效期10年。
在俄国全部军队复员及全面和约签订之后,德军才全部擞出其占领的有关地区。和约批准后双方立即恢复外交关系。
《附加秘密议定书》规定: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划归苏联的势力范围,立陶宛划归德国的势力范围;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大体上以纳雷夫河、堆斯杜拉河一线为界;德方承认,属于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地区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
苏俄还与德国签订了不平等的贸易协定,予德国赔款60亿马克。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有在同时签订一项特别议定书,并以之为该条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情况下方属有效。
——摘编自周启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布列斯特和约>之比较研究》
——摘编自王兴国《郭嵩焘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