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2.2016届 江西省赣州市高三3月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5 浏览数:121

一、单选题

1.

据《史记》载: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 父命也。 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而确立的制度是(  )

A.井田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

2.

朱熹指出: 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理在。 朱熹在此(  )

A.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B.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C.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D.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

3.

据明朝万历《华州志》记载,陕西华州 郡之柳子镇,有千家铁匠,作刀剑剪斧之用,天下士大夫所共索,以为转相赠予者。 这表明华州柳子镇(  )

A.铁业全行业资本主义萌芽B.家庭手工业技术高超C.冶铁开始采用机械化生产D.铁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4.

江太新在《清代前期押租制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清朝康熙年间有押租(租赁土地刚支付的保证金)记载之州县数为2个,雍正年间3个,乾隆年间30个,嘉庆年间62个。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有所松弛B.清政府不断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C.清初农业生产技术的实质性变革D.农村人地关系紧张局而得到缓和

5.

19世纪60年代,广东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香港,再运回广东。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洋货质地好更受欢迎B.为洋务企业筹措资会C.国货较洋货税负更重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6.

不合时宜,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材料主要反映出(  )

A.进化论冲击中西方宗教思想B.中国儒家思想传入西方C.启蒙思想推动中国教育变革D.西方宗教思想传入中国

7.

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

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B.求同存异 的思想得到实践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D.中国放弃了 一边倒 的方针

8.

图8分别是1978年、1997年我国各类工业比重示意图,从1978年到1997年的变化表明(  )

A.增强国企活力成为深化改革中心环节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C.中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动摇

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一一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这表明(  )

A.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B.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C.变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D.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

二、材料阅读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朱棣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奏章,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 士者 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录取的名额。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215年,英国颁布《大宪章》,重申王国贵族的封建权利和防止国王侵夺这些权利。《大宪章》宣布国王不可擅自征税的原则,强调除传统捐税贡赋外,任何赋税的征收都必须得到以大贵族为核心的大会议的同意;国民享有人身自由的权利;大会议有权成王一个由25名男爵组成的常设委员会监督国王和大臣的行为。1238年,大会议的全体会议改称议会。13世纪中叶,平民代表(乡村骑士和城市平民)先后进入议会。议会成为制定法律的重要机构,各阶层同国王斗争、争取权利的合法工具。国王定期召开议会逐渐制度化。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在中世纪,议会的立法权实际上是不完备的。因为,法律的动议主要来自国王;1688年确王议会主权后,法律的创制权转为议会控制。但是,国王仍然拥有法律的审批权。1703年,安妮女王最后一次动用否决权。此后,英国国王再也没有行使过否决权,议会完全确立了最高王法权威的地位。在中世纪,上院地位高于下院。但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打击,特别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下院的地位更加重要,所有重要的法案几乎都来自下院。1911年,一项议会改革法案规定,几下院通过的议案被上院否决后,只要在两年内连续通过三次便可以直接呈国王批准。这样,上院的否决权实际上只剩下两年延搁权。到1949年,两年延搁权改为一年,议案在下院重新通过的次数由三次改为两次,上院权限的下降使下院在立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得到确定。

——摘编自洪波《世界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封建社会晚期中英合法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议会立法权的变化趋势。(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趋势的原因。(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从1840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崩坍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成长的时期。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资本主叉思想理论和价值体系取代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价值体系,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材料二 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是中国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思想为主体的社会价值观而不断失败的过程,同时又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价值体系不断成长并最终确立主流地位的过程。
材料三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占主流地位、逐渐陷入发展困境的时期。
上述观点能否直接作为 中国近代或现代思想发展历程 研究主题的材料?请结合史实对上述材料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一则材料或多则材料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进行修改、补充、否定,并运用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1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河北定县翟城镇是1 900年以后有名的乡村改艮示范点。望族改革者米鉴三乡试不中,遂不许儿子参加科举考试,进而把儿子送往日本留学,自己则在家乡致力于通过教育改造地方社会。他认为,孔孟之道由于过分强调自我修养,对买际管理强调不足而受到歪曲,于是重新阐述清代初期的某些批判。1902—1903年,米鉴三应知县之请,创正新式学校体系,着重民众识字和公民教育。在1 908年后宣传地方自治运动时,米家自然起了主导作用。翟城镇不久成为地方改良的有力样板,重点在于教育、社会习俗(禁吸鸦片、禁止缠足等)以及地方治安。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史》

材料二 乡村建设运动是国民政府发展乡村的重要内容。20世纪30年代初期,蒋介石就认识到 农业之衰落尤为年来最惨痛之现象,甚至米面供给商借舶来,其将何以立国 ;村建设运动由此兴起。短短几年,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团体和机构如雨后春笋。据统计,这类团体到1934年增加到691个。其中官方团体占绝大多数;其余团体主要是知识分子组建,不少人是归国留学生,或是大学校长、教授和著名专家。其具体内容包括兴办乡村教育、卫生、医疗、娱乐,整治村容、道路,禁绝鸦片、赌博,破除迷信,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等;政府工作的核心是组建合作社。1931年4月实业部公布《农村合作社暂行规程》,19 34年3月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合作社法》等,推动合作化运动发展。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史》

(1)根据材荆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河北定县改革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乡村建设运动的特点。(6分)

13.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但是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在这方面,如同其他各方面一样,防御规定必须与攻击的危险相称。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
在组织一个人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困难在于必须首先使政府能管理被统治者,然后再使政府管理自身。毫无疑问,依靠人民是对政府的主要控制;但是经验教导人们,必须有辅助性的预防措施。
用相反和敌对的关心来补足较好动机的缺陷,这个政策可以从人类公私事务的整个制度中探究。我们看到这一政策特别表现在一切下属权力的分配中,那里的一成不变的目的是按这样的方式来划分和安排某些公职的,以便彼此有所牵制。

——摘编自【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1)根据材料,概括联邦党人关于建立政府的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联邦党人上述主张在美国的实践意义。(9分)

1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不断对凡尔赛体系发起挑战。日本于1934年12月宣布废除华盛顿海军协定,新一轮海军竞赛初露端倪。1935年上半年,随着罗马协定、伦敦声明、斯特莱沙阵线、法苏互助条约的缔结和达成,法国的结盟政采取得了显著成绩,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得到相当的增强。自感力不从心的英国统治者苦于如何保住自己的海军优势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获得的利益,主张在对德让步的前提下,通过谈判的方式与德国达成和解,对希特勒希望两国就海军力量进行谈判的提议倍感庆幸。英国政府经过反复磋商,决定接受德国代表提出的德国海军占英联邦各成员国海军总吨位35%的比例;德国潜水艇的总吨位可以相当于英联邦各成员国潜艇总吨位的45%,必要时可以达到100%。英国当时的掌权者担心如果错过机会,就 可能得不到比这更好的协定了 。德国海军司令指出: 这项海军协定对德国来说是一次政治上的胜利。

——摘编自梁占军《19 35年英德海军协定的缔结与英法关系》,沈志华编《贺齐世荣先生八十华诞学术文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国同德国缔结海军协定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35年的英德海军协定。(9分)

1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叔孙通,西汉初年薛县人,曾为太常。为汉定朝仪,充分显示出对人的严格限制与强大束缚力,一改以往缺乏约束的局面。奏定庙乐的程序(仪式),撰乐歌。撰《汉仪》一一《傍章》18篇和《汉礼器制度》。《傍章》涉及宗庙、陵墓、守丧、省示、休假、洗沭、祝福、祭祠、消灾等礼仪,并有免职、度国、遣归、谴责、警告、治罪、论杀等处罚。《汉礼器制度》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乃至庶民,所用器具与服冕,无论是量或者是质,部分别作出了规定。
叔孙通为汉制定的礼乐制度是礼制上的重大改革,是服务于新的社会政治经济需要的重大措施,其作用是法与军等所不能代替的,在中国礼学史与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代长期被沿用。所定朝仪、宗庙仪法、《傍章》是汉武帝时《朝律》的本源;所撰《汉礼器制度》到唐代仍以为定礼制的借鉴。

——摘编自华友根《叔孙通为汉定礼乐制度及其意义》,梁国楹等《史学研究新视野(中国古代史分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叔孙通为汉所制定的礼乐制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叔孙通为汉所制定的礼乐制度的意义。(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