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6.2016届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一)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7 浏览数:123

一、单选题

1.

乾隆五年,大臣胡定上奏曰: 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入盈千万石 。上述现象对清代工商业的影响是(  )

A.造成农民贫困市场狭小B.促使工商业向乡村渗透C.导致了工商业资金的流失D.扩大了手工业生产规模

2.

辛亥革命之后的10年间是中国社会剧烈变化的时期,社会上出现各种思想观点。表中空白处的主张应是(  )

序号

主张

1

民主共和

2

提倡国货

3

4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兼容并包,思想自由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打倒列强,除军阀

3.

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950年1月2日,一名塔斯社记者问毛泽东将在苏联逗留多久,毛泽东回答道, 我逗留苏联时间的长短,部分地决定于解决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利益的各项问题所需的时间 ”。毛泽东访问苏联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  )

A.实现中苏建交B.同苏联结盟以打破美国的封锁C.共同抗美援朝D.学习苏联模式以建设社会主义

4.

从图一、图二到图三,反映了建国以来(  )

A.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提高B.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地提高D.生产资料所有制经历了多次变革

二、材料阅读

5.

(20分)我们往往关心的是法治思想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但是却忽视了法律的本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论述了法治的好处:第一,法律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第二,法律是由许多人制定的,……第三,法律具有明确性。第四,实行法治符合历史发展和国情。总之,他认为法治优于人治,可以防止政体的蜕变,防止专横与特权。

——倪健民 公丕祥《西方法律思想历程》

材料二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三 《十二铜表法》大部分都是习惯法,主要内容涉及私法,以民事法律规范居多。……一般来说,民法可以等同于私法。在世界古代各地区的法律体系中,唯有罗马法能够明确的区分公法和私法。私法调整的个人之间的关系,……公法是限制、规定公权力……国家公权力在司法领域仅仅发挥保障私权的功能即可。

——任世江《高中历史课程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四 孟德斯鸠把法视为事物内在规律的体现,完全抛开了神权和特权。他明确提出 一切存在都有它们的法 ,上帝有上帝的法,物质世界有物质世界的法,人类也有自己的法,立法的基础就是人的理性。既然人类的法是人的理性的体现,那它的本质就应该是维护人的权利。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五 第544条: 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利,但利用以不受法律禁止为限。
第545条: 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法国《拿破仑法典》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亚里士多德和韩非子对于制定法律的目的的认识有何不同?(4分)(不得完全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三,说明罗马法与世界古代各地区的法律体系相比所具有的主要特点。(2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评价孟德斯鸠法治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8分)(不得完全摘抄原文)
(4)材料五体现了哪一法律原则?结合所学阐述《拿破仑法典》颁布的意义。(6分)

6.

各国工业化的道路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英国是工业革命发生最早的国家,也是工业革命及其后果表现最典型的国家。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1872 1894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

1913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注:商办企业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
材料三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其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化化进程》

材料四 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 一五 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陈争平 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五 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这一任务。……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了初具规模、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却是以资源的极度浪费、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等为代价的,它只完成了初步工业化的任务,在新的时期,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很难培养出竞争优势,所以,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陈争平 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1)依据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中生产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5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1895~1913年哪一类企业的发展居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主导地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居于主导的原因。(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大林模式建立的背景;并概括材料三中苏联工业化的特点。(7分)
(4)依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 一五计划 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一五计划 的积极意义。(5分)
(5)依据材料五,指出传统工业化道路存在的问题。(2分)

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3分)
材料一 按照《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德国解除了武装并向协约国集团赔偿巨额战债,军国主义、民族主义情绪激增,纳粹党适时提出了修改《凡尔赛和约》的主张。美国的退出使凡尔赛体系受到严重冲击,维护战后秩序的主要责任落在了英法肩上,两国由于战争消耗实力受到极大削弱,在维护体系稳定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摘编自宋晨《凡尔赛体系的缺失与纳粹德国的崛起》

材料二 德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尤其严重,面对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形势,政府显得软弱无能。

——摘编自尼尔·弗格森《世界战争一一二十世纪的冲突和西方的衰落》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纳粹战犯在纽伦堡审判中受到了战争罪、反人道罪等罪行的判决。……从战后到2002年,德国的战后赔偿金额达到1040亿美元,…… 1985年,魏茨泽克总统把5月8日对于德国的纪念意义从 战败日 改为 胜利日 感谢盟军把我们从纳粹统治下解放出来 。1994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勃兰特 惊世一跪 的20年后,对波兰再次道歉。……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辛格说: 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德国法西斯发动二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对战败国德国的处置与一战后相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战后德国对战争的反思体现在哪些方面?(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