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8. 天津市南开区2016年高考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6 浏览数:365

一、单选题

1.

下图为汉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对该图历史内涵的解读与历史事实基本符合的应是(  )

A.四方诸侯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初步实现了权力的集中
C.成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必须严格履行D.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权利之间的纽带

2.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说: 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 他提出此观点的主要目的是(  )

A.借助天意加强君权B.教导百姓积德行善C.巩固中央集权统治D.强调人民力量巨大

3.

某西方学者这样评论罗马法: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下列对 理性 的最准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以前的习惯法B.罗马法能及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C.罗马法形成了较完备的法律体系D.罗马法主要保护了统治阶级利益

4.

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 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是(  )

A.君主立宪的主张B.自由平等的学说C.社会契约的理念D.议会至上的特点

5.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可以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总统享有行政大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州际贸易;最高法院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这些规定的主要意图是(  )

A.限制地方自治B.加强国家权力C.避免专制独裁D.建立世界霸权

6.

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其家乡那种 单调的纯净 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 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 。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他(  )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C.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D.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7.

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 1903年2月,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到的 自由民主派 是指(  )

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

8.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 个体企业 ,同时规定 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 。这说明(  )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C.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

9.

有学者认为: 历来任何主权国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自身的地位,在对外关系方面(无论政治或经济)制定的政策、措施,都带有限制性。 下列内容可为这一观点提供历史依据的是(  )
①明朝推行 海禁 政策 ②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③中国签署《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④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 个体企业 ,同时规定 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 。这说明(  )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C.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

11.

某西方学者这样评论罗马法: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下列对 理性 的最准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以前的习惯法B.罗马法能及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C.罗马法形成了较完备的法律体系D.罗马法主要保护了统治阶级利益

12.

在《不平衡的发展:二十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 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下列选项最符合 修补资本主义 的是(  )

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建立欧洲共同体C.掀起信息技术革命浪潮D.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13.

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之一是 民本 思想。下列表述最能体现此思想的是(  )

A.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B.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
C.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D.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二、材料阅读

14.

(20分)阅读下面 欧洲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示意图,回答问题。

——据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等整理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3~18世纪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特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地位开始改变的主要原因。(4分)
(3)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8分)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欧洲一体化的步伐也加快了。请列举两个相关史实。(4分)

15.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70年以后约二三十年中,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速度尽管相当可观,但落在了日本和西方的后面。当工业化扩及整个日本的时候,它在中国却仍局限于几小块飞地。中国工业化的缓慢可以归结为许多因素……

——摘编自费玉清、赖肖尔主编《中国:传统与变革》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所说的1870年以后约二三十年中,中国工业化缓慢的原因。(4分)
材料二 1928年至1937年,在经济史上有时候也被称为 黄金十年 。在这十年里,工业经济增长率平均达到8.7%(也有学者计算为9.3%),为现代中国史上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之一。

——吴晓波著《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8年至1937年中国经济增长较快的原因。(4分)
材料三 以全球化的视野来俯瞰,我们看到,在20世纪50年代初,已然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计划……它们都不出预料地达到了振兴经济的目的。

——摘编自吴晓波著《跌荡一百年(上)》

(3)材料三中所说的 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计划 分别是指什么?西方世界的国际援助计划的政治目的何在?(8分)
(4)综上,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4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914年,欧洲军队在战场上面临着一次技术上的革命。现代武器使各部队对对方的防守阵地都束手无策,直到1918年,不管是部队指挥官还是参谋本部都没能制定出一种如何使用现代科技的方案或发展出一种新的战术观念来攻破那些防御地点。

——摘编自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材料二 在以后的三年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条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造成这一流血的僵持局面的原因是:防御性武器从战争一开始就优于进攻性武器。传统的进攻方式是大批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发起冲锋。但是,在这深壕沟、铁丝网、巧布的地雷和机枪掩体相结合的防御设施面前却完全无效。……西线的战斗这时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只要人被有计划地训练来对人类犯罪,这样造成的心理状态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导致大灾难。我们唯一的希望就在于拒绝会有助于准备战争或者以战争为目的的任何行动。

——摘编自许良英等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材料四 人类正面临许多严重的问题,如资源的短缺甚至耗竭,环境的污染,疾病、原子武器、生化武器的威胁等等。这些问题不能说与科学技术没有任何关系,但把这些问题都归罪于科学技术,是不公平的。这些问题的出现,更多的是由不合理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人的不合理的行为造成的。

——摘编自郭继海,江晓梅《科学技术是双刃剑之分析》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一战为什么变成旷日持久的阵地战?这种形势有利于哪一军事集团?为什么?(8分)
(2)概括材料三中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主要观点。(4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如何减少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认识。(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