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0.2016届 四川省德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6 浏览数:117

一、单选题

1.

春秋初年,郑桓公迁都新郑时,因得大商人的资助而与之订立盟约。双方约定: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这个盟约的签订(  )

A.导致工商食官制度的瓦解B.表明重商政策的实施C.体现商人经营自主性增强D.推动阶级结构的剧变

2.

唐代除开国之君李渊外有19 位皇帝,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只有2 人,由大臣拥立的5 人,由宦官拥立的9 人,特殊事变继位的3 人。这种情况说明唐代(  )

A.统治阶级贪婪腐朽B.君相政争异常激烈C.阶级矛盾错综复杂D.宗法制度受到冲击

3.

孔子本人罕言 性与天道 ,而朱熹则常提 太极 等形而上的概念。这一变化体现了儒学(  )

A.思辨化的趋向B.信仰重建的完成C.普及化的实现D.伦理纲常的弱化

4.

明清世情小说中,有描述僧尼因沾染上世俗气息而还俗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出现僧尼世俗化的行为,甚至为此而还俗。这一现象源于(  )

A.君主专制的强化B.商品经济的发展C.理学地位的动摇D.雇佣关系的诱导

5.

晚清顽固势力在攻击洋务派时,常常把维护祖宗之法同爱国之情联在一起,他们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为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B.维护纲常名教统治地位C.在争论中占据道德优势D.禁绝西方所有器物传播

6.

据史载,戊戌变法后慈禧欲以光绪病重为由将其废黜,各国公使便推荐一法国名医进宫诊治,认为并无大碍,慈禧只得暂时作罢。这反映出当时(  )

A.西方列强全力支持戊戌变法B.清廷决策受到列强态度影响C.列强的侵华方式发生了变化D.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7.

1931 年底,国民政府取消了地方政府设卡征税的厘金税制度,实行新的统税制,规定凡缴纳了统税的商品准许在全国范围流通销售,地方不得征收其他任何捐税。统税制的实施(  )

A.得益于法币政策的推行B.有助于削弱军阀割据的基础C.抵制了外国资本的侵入D.有利于增加政府的关税收入

8.

在古代,有 闰七不闰八,闰八用刀杀 七上八下 的俗语;但改革开放后,由于粤语 的发音类似 作为吉利数字的说法很快遍及全国。这反映出(  )

A.粤语成为时尚潮流的象征B.人们价值观的根本转变C.珠三角的经济影响力上升D.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

9.

法学家西塞罗曾说: 法必须合乎自然和上帝的意志 ;法学家乌尔披亚努斯也说: 法是关于人事和神事的知识 。二者对 的界定都(  )

A.蕴含了君权神授的思想B.受到了宗教理念的影响C.渗透着法律至上的原则D.体现出自然权利的观念

10.

下表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情况统计表。(注:当时资本输出的利润率是商品输出的5 倍左右)

年份

1870

1890

1910

商品输出单位:万金镑

1996

2635

4304

资本输出单位:万金镑

512

1013

2071

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英国(  )

A.经济指导思想的转变B.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C.经济扩张方式的调整D.世界工厂地位的动摇

11.

20 世纪70 年代中期,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到80 年代,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石油出口,而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用于进口食品。这种情况体现出苏联(  )

A.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B.新经济制度初现成效C.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D.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

12.

有学者认为,1919 年英、美、法控制着整个世界;而100 年之后,任何政治集团将不仅是由3 个西方人组成,而是由世界7 个或8 个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的领导人所组成。这一观点成立的主要依据是(  )

A.殖民体系瓦解,新兴力量崛起B.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对抗C.国家实力消长,力量对比变化D.区域集团发展,局部冲突加剧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张謇(1853~1926 年)既是清末民初实业界举足轻重的巨擎,也是慈善界的头面人物。作为近代中国儒商的代表,张謇早在戊戌维新期间就主张废科举、兴学校,后来又提出了发展盲哑人教育的独特见解。针对各地水灾不断,他认为不能单以赈灾作临时应付之策,以工代赈才是 办赈至善善策 。同时,1903 年从日本考查回国的张謇进一步意识到,发展慈善必须与地方自治、实业、教育紧密相联,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在张謇的撑持下,南通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由养老院、新育婴堂、残废院、盲哑学校、贫民工厂以及医院等组成的集救济、改良、赈恤、教养、抚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然而随着张謇的大生集团在一战结束后由盛而衰,其慈善事业也深陷困境,出现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的悲剧。

——摘编自虞和平《张謇: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等

材料二 安德鲁·卡耐基(1835~1919 年)是世纪之交美国最大的工业巨头和著名的慈善家。卡耐基在1889 年发表的 财富的福音 一文中提出,财富集中造成贫富扩大是文明进步不可避免的代价,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社会主义所提出的推翻现有秩序,而在于如何恰当地管理巨大的剩余财富。富人应该把这笔钱在他们生前通过适当的运作用于造福公众的事业,投向建立大学、图书馆、医院、公园、公共泳池以及捐赠教会等领域。1901年卡耐基退休后,开始尝试以管理企业的运作方式——现代基金会的形式会来有系统地捐献财产。在他名下的基金会和非盈利机构甚多,但最主要的当属1911 年建立的卡耐基基金会。该基金会以 增进和传播知识,并促进美国与曾经是英联邦海外成员的某些国家之间的了解 为宗旨,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研究新形势,提出新的工作重点,迄今在美国仍有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资中筠《散财之道:美国现代公益基金述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慈善公益思想的特点,(4 分)并简析其思想产生的原因。(5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謇与卡耐基慈善公益活动的不同之处,(6 分)并对卡耐基的慈善公益活动予以评价。(10 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某西方学者指出, 民主 资本主义 法治 公民社会 犹如四个长条黑匣子,是构建西方文明所需的四大支柱。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黑匣子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使得公元1500年后西方社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1900 年后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有人据此图示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结构图(见图7)。

——据尼尔·弗格森《西方的衰落》摘编

结合图7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该学者的任一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所选观点进行肯定、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并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魏晋以后,宗族聚居成为传统,形成了 人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 的现象。逮到隋初,这种局面依然存在,故文帝下令 大索貌阅 ,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 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如堂兄弟)以下,兼令析籍贯,各为户头,以防容隐。 同时又接受高颎的建议,以 人间课输,虽有定分,年常征纳,除注恒多,长吏肆情,文帐出没,复无定簿,难以推校 为由,推行 输籍定样 ,规定 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巡人,各随便近,五党三党,共为一团,依样定户上下 ,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入册籍。至炀帝初年,裴蕴再行 貌阅 ,规定 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 又许民相纠,若纠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服役。 据统计,文帝和炀帝时期的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 万余。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隋代括户制度改革的特点。(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括户制度改革的作用。(8 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5分)
材料 表1 欧洲近代民主思想的演变历程 

时间

概况

15世纪

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个性解放的宣传。

16世纪

宗教改革家加尔文的民主、共和主张,法国进步思想家鲍埃西等人的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17世纪

格劳秀斯、洛克等人的社会契约思想、分权说的产生,英国立宪政体的产生。

18世纪

孟德斯鸠、卢棱等人民民主思想的激荡,法国民主政权的建立。

表2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演变历程  

时间

概况

19世纪4050年代

魏源、徐继畲等开始注意中西政制之别,赞扬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又

19世纪60年代

冯桂芬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批评专制制度不如立宪制度通达民情。

19世纪70年代

个别改艮派如郑观应等发出开设议院的议论。

19世纪80年代

部分洋务派如崔国因、张树声等提出立宪问题,个别改良派如何启开始宣传公平思想。

19世纪90年代

先是开设议院主张的普遍提出,而后是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20世纪初

先是革命派民主思想的激荡,紧接着便是专制制度被推翻。

——摘编自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与欧洲民主思想演变历程的差异。(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演变历程与近代欧洲不同的原因。(8 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