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1. 吉林省延边州2016年高考复习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吉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0 浏览数:161

一、单选题

1.

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 谈天说地 ,西方人喜欢说 天上 ,而中国人更喜欢说 天下 ,甚至认为, 凡我族类,其心必同 ,可以共 天下一家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那就不是一个 天下 ,而是 不共戴天 。这说明古代中国的 天下 (  )

A.和近代 国家 概念基本相同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 文化认同 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

2.

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 进步 是指(  )

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C.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3.

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 ,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一变化(  )

A.导致宋代边境贸易严重退化B.促进了宋与边疆的贸易往来C.缓和了宋与少数民族的关系D.说明政府贸易政策因事制宜

4.

中国历史上累世同居的大家族被社会称为 义门 。元朝浙东浦江义门郑氏, 其家十世同居,凡二百四十余年 ,屡受朝廷褒奖。元末战乱,农民军多次进入浦江县,都互相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护送外出逃难的郑氏家人返回。这反映了(  )

A.封建社会聚族而居的安全功能B.儒家忠孝节义的道德底线作用C.郑氏的善行义举赢得社会尊崇D.郑氏结交农民军以求乱世自保

5.

梁启超在1903年指出: 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 在梁启超看来(  )

A.帝国主义的目的就是开拓市场B.海权的强弱决定了商业势力的大小C.帝国主义是发展商业势力的前提D.能否争夺和维护海权关乎国运兴衰

二、材料阅读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00年,一些有识之士看到洋人在华经商已达到 肆无忌惮 的地步,公开大声疾呼 中国商业之不振,大率由于商学不讲,商律不谙,商会不单 ,强烈呼吁 广商学以植其材,联商会以通其气,定专律以维商事,兴农工以浚商源,效法西欧,振起商战 ,其中 尤以创设商会为入手要端 。1901年,中国先后成立了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天津商务公所、杭州商会。1903年,清政府成立了商部,为振兴商务上书朝廷 劝办商会 ,并制定和发布了《商会简明章程》,其中规定各地商业公所及商务公会一律统称商会。商部倡导推行商会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 振兴工商 的规划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和执行者。很快,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改名为上海商务总会。1904年,天津商务总会成立。从1903年到1906年间,全国范围内共成立商务总会30处,商务分会147处。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是由上海商会发起的,并通电21处商会开展抵制美货运动。1914年,上海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商会机构——中华全国商业联合会。
材料二 近代英美等国家将商会定性为民间的社团组织。其产生、发展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是伴随着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商会是由企业以及参与工商业和服务业的人士等资源组成的组织。被近代英美国家视为市场的润滑剂、协调器和保险阀。它起着维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降低经营者之间的交易费用,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改进对市场的决策和管理,制定行业规范的作用。

——摘编自朱英《商会与近代中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商会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商会与近代英美商会的主要区别,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13分)

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西周时期,我国便有了一套户口管理与户口统计制度,但户籍制度原始而简陋。春秋战国时期,以成年男子自立为户的小农家庭为基础的新的社会格局形成, 以户定籍 的户籍逐步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在其统治区域内,开始全面整顿户籍制度,使其初步制度化,尤其是对成年男子登记十分严格,这与秦王朝大兴徭役有密切关系。秦代的户籍除一般人民的编户籍之外,由于各色人等的社会地位不同,还有一些特殊的户籍。秦代户籍等级的明显区别,还具体表现在 闾左 制度中。贫富阶层分居闾里左右,在户籍中也是有所反映的。
汉承秦制而有所变革,户籍制度更为完善、更为严格。当时的户口登记,县、里、爵、名、年庚,依次登录,前面还缀有现任身份。不过,在西汉初,除男子要登录年龄外,其他人恐怕是只书县名数即可。随着口赋、算赋的征收,所有成员均需登录年庚。后来,由于赀算的征收,对家庭资产的登录也成为户籍登录的一项内容。至武帝时代,汉代户籍制度臻于成熟。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户籍制度的内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8分)

8.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社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政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 主权在民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书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 自由国事付国会议行 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前后国人对宪政态度的变化及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宪政的提出与实施的历史意义。(9分)

9.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爱慕虚荣,向以独裁者自居。他即位不久就宣布: 这个国家只能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我。 他很希望成为一个超级军阀,虽然他使自己的国家在二十六年中没有投入战火,可是他的许多荒谬言论却早已足够使他在国际政治中成了一只斑螫。1890年,他罢免了俾斯麦;第二年法国因为害怕这位德国的新主人,开始与俄国谈判,终于在1893年签订了防御性的同盟条约。
材料二 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力量,努力争取适合我们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强国的话,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特将军《我们的前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9分)
(2)据材料二,指出德国的政策倾向。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每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1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盛宣怀(1844—1916),清末官员,官办商人,洋务运动主将,有 中国商父 之称。盛宣怀一生创造了11项 中国第一 :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民用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1880年创办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1886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山东内河小火轮公司;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逐渐发展为真正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建成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卢汉铁路;1897年创建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5年办成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大学堂;1897年在南洋公学首开师范班,这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师范学堂;1902年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1904年在上海创办红十字会;1910年办成私人的 上海图书馆
材料二 1910年初,就任邮传部大臣之后,盛宣怀提出 铁路国有 政策,下令将已经承诺由民间商办的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路权收回作抵押,向英、法、美、德四国银行借款600万英镑,以统一全国的轨道。盛宣怀的 铁路国有 政策,引发了 保路运动 ,进而引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从去世那一天起,盛宣怀就成为一个难以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盛宣怀传》的作者夏东元对盛宣怀的评价: 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 。鲁迅对盛宣怀的评价: 卖国贼、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

——摘编自新京报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盛宣怀的主要活动。(不得抄袭原文)(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盛宣怀。(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