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4.2016届 四川省广安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2 浏览数:94

一、单选题

1.

韩非子说: 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计数之所出也。 指出君臣之间不过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  )

A.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B.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C.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D.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

2.

汉朝时,儿童从七岁开始每年收 口钱 23钱, 以食天子 ;成年男子每年要缴纳 军赋 120钱;所有人不定期的还要交 献税 63钱,供皇帝祭祀宗庙;不服徭役的男子要交 更赋 若干钱,以雇人代役。这说明汉代(  )

A.编户人口成为赋税征收的唯一标准B.税收目的是服务皇室经费开支C.税收制度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D.税收方式有利于商业贸易活动

3.

孔子曰: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孟子曰: 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这反映当时的儒者(  )

A.适应社会转型之努力B.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C.重构礼乐纲常的愿望D.不受重用的愤懑之情

4.

1876年,英国人傅兰雅在上海创办格致书院,办学主旨为: 使中国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 。王韬主持书院期间, 以西学为主,而旁及时事、洋务……”材料体现该书院(  )

A.中体西用的办学理念B.经世致用的办学特色C.文化渗透的办学目的D.中西并重的办学内容

5.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1982年为144.6kg公斤,2002年降至78.5公斤,这表明(  )

A.自然灾害致粮食产量下降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C.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6.

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了 陶片放逐法 制度;伯利克里宣称: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这表明古代雅典(  )

A.公民享有立法权和决策权B.体现权利的制约与平衡C.法律针对意欲独裁者而定D.重视维护公民合法利益

7.

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之所以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一是主张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  )

A.没有公开挑战传统势力和思想B.为资产阶级崛起提供理论依据C.符合当时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D.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实验验证

8.

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到1851年,根据该法案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911年,洛克菲勒公司因市场垄断被肢解为34个独立石油公司。这两个法案(  )

A.起因、宗旨和影响完全对立B.维护公平秩序,促进社会良性发展C.都和垄断组织有直接的关系D.保护知识产权,助推两国产业革命

9.

1930年,美国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摘收机的产量依次为:92万台、6.1万台和5万台;到了1940年,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摘收机的产量依次为:156.7万台、19万台和11万台。导致上述现象是由于罗斯福新政(  )

A.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B.推行 以工代赈 C.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D.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二、材料阅读

10.

民族主义 ,指以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本民族的认同、归宿、忠诚的强烈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是思想、学说、运动的统一,是一个历史性概念,与近代主权国家一同产生,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文化现象。(25分)
材料一 十九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日耳曼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学者文人对于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颇多歌咏,这个文化活动对于日耳曼人的统一建国激励甚大。……1862年, 现实主义政治 大师俾斯麦用铁血政策取得三次王朝统一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当民族主义同强大的政治、外交、军事领袖结合起来后,他在动员、集合民族感情膨胀的民众方面便具备了无限潜力。……他们建立学校,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还将青年征召入伍,让他们保卫国家利益,甚至有时还主动出兵攻击,以此来提高本民族的威望。
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再次分裂。东德经济发展缓慢,增长率从1984年的5.5%下降到1989年的2%,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非常紧缺,买汽车必须提前10年预订。在200万人逃向西德后,东德于1961年开始修筑 柏林墙 ,这严重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感情。而西德经济在二战后始终保持高速而又相对稳定的增长,到1960年,西德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6%,高于所有西方工业国家,迅速地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在政治上,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其国家法律一直称 基本法"而不是宪法,从而为重新统一德国留有余地。1990年,德国再度实现统一。

——摘编自【美】本特利《新全球史》,张建华《世界现代史》等著作

材料二 我们鉴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国,想中国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就中国的民族说,总数是四万万人,当中参杂的不过是几百万蒙古人,百多万满洲人,几百万西藏人,百几十万回教之突厥人,所以就大多数说,四万万中国人,可以说完全是汉人。我们这种民族,处于现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呢?用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数比较起来,我们人数最多,民族最大,文明教化有四千多年,也应该和欧美各国并驾齐驱。但是中国的人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底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优。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实现两次统一的相似之处(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民族主义思潮。(13分)

11.

以下表格为建国后不同时期中国人口结构示意图(注:①单位:万人。②按照联合国的新标准,65岁及其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12分)

年代

末期人口数

0—10

10岁以上

50年代

65913

20076

45837

比例(%)

3046

6954

末期人口数

0—10

11—29

30岁以上

70年代

97249

21723

44109

31417

比例(%)

2234

4535

3231

末期人口数

0—10

11—29

30—49

50岁以上

90年代

125370

20786

41754

44109

16721

1658

3490

3518

1334

——根据《中国人口研究》编制

年龄段

人口数万人

比重(%)

2002

2011

2002

2011

0-14

28744

22164

224

165

15-64

90302

100283

703

744

65岁以上

9377

12288

73

91

——国家统计局2012年统计数据(摘自中国新闻网)

请根据以上图表和文字材料,提炼两条我国人口与社会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读。

1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西周时期,我国便有了一套户口管理与户口统计制度,但户籍制度原始而简陋。春秋战国时期,以成年男子自立为户的小农家庭为基础的新的社会格局形成, 以户定籍 的户籍逐步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在其统治区域内,开始全面整顿户籍制度,使其初步制度化,尤其是对成年男子登记十分严格,这与秦王朝大兴徭役有密切关系。秦代的户籍除一般人民的编户籍之外,由于各色人等的社会地位不同,还有一些特殊的户籍。秦代户籍等级的明显区别,还具体表现在 闾左 制度中。贫富阶层分居闾里左右,在户籍中也是有所反映的。
汉承秦制而有所变革,户籍制度更为完善、更为严格。当时的户口登记,县、里、爵、名、年庚,依次登录,前面还缀有现任身份。不过,在西汉初,除男子要登录年龄外,其他人恐怕是只书县名数即可。随着口赋、算赋的征收,所有成员均需登录年庚。后来,由于赀算的征收,对家庭资产的登录也成为户籍登录的一项内容。至武帝时代,汉代户籍制度臻于成熟。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内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