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6.2016届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6 浏览数:133

一、单选题

1.

唐朝设御史台 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 纠正百官之罪恶 。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 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 纠察朝仪 巡按州县、纠视刑狱 等。材料表明唐朝御史台(  )

A.司法性质B.分割相权C.职广位重D.抑制腐败

2.

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炯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 。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 文明 的核心是(  )

A.交通工具近代化B.物质生活近代化C.城市生活近代化D.工业发展近代化

3.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高于整个欧洲地区。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英国

B

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在色当俘获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及其亲率的近十万法军。

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

C

苏联粮食产量1954年为8560万吨,1956年为12500万吨,1958年为13470万吨。

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D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的20年间,三个经济体间已发展出更宽、更深、更高效的供应链。

三国互惠使墨西哥一跃成为发达国家

二、开放性试题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弗兰克的《白银帝国》在中国风靡一时,其主要观点认为:自古以来,这个世界便存在着一个贸易圈:非洲一亚欧贸易圈,新航路的开辟只是为这个古老存在的贸易圈带去了白银并形成了资本,从而开拓并形成了世界市场。而中国由于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吸纳国家,全球大概最终有1/3—1/2的白银最终流入中国,这个数字大概是7000—10000吨。而欧洲则因为参与了亚洲的贸易而获利,最终而兴起。就明朝前期的情形来说,无论是从生产力水平还是人均实力,中国显然已经是 世界的中心 ,带动着世界市场的发展。但最终 东方的衰落先于欧洲的兴起。
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弗兰克关于白银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作者的观点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三、材料阅读

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法国在大革命后,国家精英以大革命代表的普世价值即 自由、平等、博爱 作为界定法国国民的标准。任何生于法国,或是移居法国并认同这一普世价值者,均可成为法国人。这便是公民民族主义的原型。同时期德语精英的民族主义运动,尝试将分散于欧洲各处的德语社群聚合起来,建构统一的新民族国家。在此脉络下,德国民族主义者即发展出以血统为标准的种族民族主义观:只要父母是德国人,无论你生在何方,都是德国人;反之,若父母不是德国人,就算你生在德国境内,也不是德国人。
材料二 19世纪末,部分德国知识分子企图建立一个比较开放的、以文化为标准的德国认同,即不论血缘,只要同化成讲德语和信奉新教便能成为德国人。但当时很多波兰农民移居到德国东部,在政府与民间的多番尝试下,仍坚持讲波兰语和维持天主教信仰,结果导致德国知识精英放弃同化东部移民,甚至支持驱赶波兰移民,回到以血缘定义身分的封闭民族认同。

——以上材料均摘自罗杰斯·布鲁贝克《在法国和德国的公民身份和国家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德两国形成不同国民身份认证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国民身份认证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7分)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5分)
琦善(1790年—1854年)鸦片战争期间接替林则徐担任两广总督,处理与英国有关事务。后人对于琦善的评价呈现多元化。
材料一 琦善与鸦片战争的关系,在军事方面,无可称赞,亦无可责备。在外交方面,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因为他审察中外强弱的形势和权衡利害的轻重,远在时人之上。

——摘自蒋廷黻《琦善与鸦片战争》(1931年)

材料二 当时人的描述和后来研究者给琦善罗列的四大罪名是:一、主张弛禁,成为清王朝内部弛禁派的首领,破坏禁烟。二、英舰队到达大沽口外时,乘机打击禁烟领袖林则徐,主张投降。三、主持广东中英谈判期间,不事战守,虎门危急时又拒不派援,致使战事失败,关天培战死。四、私自割让香港予英国。核心就是:卖国罪名。

——摘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 蒋廷黻研究琦善,其目的是研究近代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肯定琦善,是为了借此抒发自己心中的一个信念:帝国主义这种现象是 国际积势 导致的,要真正战胜帝国主义,方法不是除了抵抗,什么建设也不做,而是应该了解这种 积势 ,并利用它去寻找中国的出路。

——摘自蔡乐苏、尹媛萍《反抗帝国主义的另一条道路:论蒋廷黻的琦善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作者对琦善的态度及其依据。(8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蒋廷黻研究琦善的原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