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1.2016年4月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贵州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4 浏览数:373

一、单选题

1.

《秦律·法律答问》记载: 父盗子,不为盗。今假父(即继父)盗假子(即继子),何论?当为盗。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秦朝用法律来规范经济关系B.继子未被当做家庭成员看待C.体现秦律尊卑不同罚的原则D.秦律保护继子的私有财产权

2.

汉朝时,家族中分财异居的情况很普遍;唐朝时,唐律规定:家长在世,子孙不得别立户籍、分财异物,否则徒刑三年;宋太祖甚至有 察民有父母而别籍异财,论死 的诏令。这反映了(  )

A.儒家思想逐步居于统治地位B.中央集权制的日益完善C.对家族成员的约束日趋加强D.父系家长权威不断强化

3.

随着土地买卖和转移加快,典卖制盛行,宋朝法律确认地主、自耕农的土地私有权,发给他们 红契 ,作为土地私有权的凭证。这表明(  )

A.土地买卖日益频繁B.土地经营权商品化C.政府维护地权流转D.传统经济政策松动

4.

《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山刺并督监察御史。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 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金史》记载 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 上述材料说明(  )

A.监察是丞相的一项重要权力B.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C.监察机构的权力来源于皇权D.对监察官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5.

对于中国政府的禁烟,马克思说: 英国政府在印度的财政,实际上不只依赖于对华的鸦片贸易,而且还依赖于这个贸易的偷运性质。如果中国政府使鸦片贸易成为合法的贸易,同时允许在华种植鸦片,则英、印国库会遭受严重的损失。 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

A.中国的禁烟不利于扭转对英的贸易逆差B.鸦片贸易合法有利于从经济上打败英国C.说明了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D.未准确认识鸦片贸易对中国产生的危害

6.

梁启超说: 昨日就专制,而今日已共和,如两船相接触,而绝无一楔子以行其间,则其冲突之程度,必极猛烈。 梁启超意在说明(  )

A.共和体制不符合国情B.政体变革需要过渡期C.应推行君主立宪政体D.应以革命推翻清政府

7.

图5是晚清《点石斋画报》描绘的美国妇女驾驶轮船的情景。图中文云:男女有别,中国为重,而其等级之所判,直将霄壤。泰西各国不然……美妇有名玛丽,现赴某轮船经理一切,而其夫亦在该船为大管,夫妇共事一船,而又女先乎男。该材料揭示出(  )

A.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地位B.工业革命成果已传入中国C.国人仍坚持男尊女卑观念D.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观念

8.

中共中央提出: 为了使民族统一战线得到更加广大的与强有力的基础,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并相应地改变了党的若干政策。从中可知(  )

A.中共中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B.中共已经形成了全面抗战的思想路线C.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中国主要矛盾D.中共 左倾 盲动错误日益趋于严重

9.

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指出: 罗马的法律贤明地把国家的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官吏,这些官吏之间起支持、制止和限制的作用……它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力的事件。 材料表明(  )

A.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来源于罗马法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推动了罗马发展C.法律对权力的约束是罗马兴盛的重要原因D.罗马法为近代两方法律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10.

冷战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中一段特殊时期。冷战双方处在特殊环境中,它们用特殊的语言、特殊的武器、特殊的意识形态反对它们各自设定的敌人。但最特别的是冷战双方既没有赢者,也没有输家,彼此都在默认一种特殊的游戏规则,以此保持一种特殊的力量平衡。 以下解释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

A.文化是冷战期间一种特殊武器B.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对抗C.冷战对抗的双方没有经济往来D.冷战期间世界维持了相对和平

11.

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这表明苏联工业化建设(  )

A.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B.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C.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失衡D.导致地方的失业率偏高

12.

据(美)帕尔默著的《现代世界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支稳定的移民潮从印度、巴基斯坦、西印度群岛和非洲流向英国:法国吸收了来自其前北非殖民地,特别是阿尔及利亚的大批移民;荷兰成为许多印度尼西亚人的家园;后来政治难民也从越南和亚洲其他地区来到欧洲。移民的涌入(  )

A.是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结果B.为欧洲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C.引发欧洲种族色彩的社会冲突D.使欧洲种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朝中期,以等级为特征的传统礼制进一步突破,知识分子阶层、商人阶层整体崛起,这些影响到社会风尚的变化。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记载,该地之前在饮食上很简朴, 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 ,但如今 无故宴客者,一月凡几,客必专席 。张翰在《松窗梦语》中说: 国朝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期律令严明,人遵划一之法。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

——管汉晖、李稻葵《明代GDP初探》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 远贩东西二洋 。明朝的这次 对外开放 迅速带来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是明朝的对外贸易呈现的是 一边倒 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当时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1/2流向了中国,总数多达数亿两,明朝成了名符其实的 白银帝国
富人阶层普遍喜欢囤积白银,一方面白银是财富的象征和避险的工具,另一方面也说明消费仍然不够活跃。而 重本抑末 政策对商人再投资也有鲜明导向。当时的社会排名是 士农工商 ,当经商赚取到一定银子后,这些富人们往往不去扩大再投资,反而是去买田置地,需求端一直处于长期乏力的状态。大量白银没有进入消费领域,经济转入了通货紧缩。
亚当·斯密分析中国明朝经济发展情况时说,当时的 财富已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极限 。为改变困局,尤其为了改善朝廷日益恶化的财政状况,明朝中后期接连实施了多次经济改革,包括嘉靖新政、隆万新政和张居正改革等。但这些改革的主要举措大多集中在财政税收领域,无法触及类似 供给侧 这样的深层次经济问题,无法回应新经济急需政策 松绑 的诉求。

——搞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1)概括材料一中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因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明朝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并从经济角度给出合理建议。(1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世纪中期以来,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
试以 大国的兴衰 为主题,自选一个角度拟定论文提纲。(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