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6. 海南省海口市2016年高考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海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34 浏览数:247

一、单选题

1.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 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这反映了诸子百家(  )

A.在理论上求同存异B.有相互融合的特点C.均为稳定统治服务D.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2.

战国时,长梧地方守护封疆的人对子牢(孔子的学生)说,从前我种庄稼,耕地粗疏马虎,而庄稼收获时也就用粗疏马虎的态度来报复我,我来年改变了原有的方式,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禾苗繁茂、果实累累。材料表明(  )

A.战国时生产力已有较大提高B.耕作态度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C.耕作技术水平低导致了歉收D.当时的农业已经出现精耕细作

3.

据记载,东汉桓帝时规定 婚姻之家及两州,不得交互为官 ,如官员史弼,本应出任山阳太守,但由于岳父母家恰好在山阳辖内,于是史弼上书自陈应回避,被调任为平原相。这说明桓帝(  )

A.将地方的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B.已认识到地方割据的根源C.有意防范地方势力膨胀的危害D.注重维护察举制度的公平

4.

张炎在《词源》中评价宋词中的某流派时说: 簸弄风月,陶写性情。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 这表明该流派词作(  )

A.构思深细填密,意境婉媚轻柔B.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C.视野雄奇广阔,气象恢弘奔放D.题材狭隘空虚,缺乏意境创造

5.

1991年,宁夏出土了佛经《吉祥皆至口和本续》九册,经专家鉴定为木活字印本,这是目前世上最古老的木活字印刷品,这个发现改写了关于木活字产生于元代的传统记载,把木活字的发明时间大大地推前了。材料说明(  )

A.一切历史必须以考古为前提B.考古研究可以考证历史史实C.元代木活字记载为前人杜撰D.活字印刷术的产生不能确定

6.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因各地至京的轮班匠逃役者多,乃令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九钱,北匠六钱,免赴京当班。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规定一律纳银,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不许私自赴京当班。材料反映出明朝中期以后(  )

A.出现了 计工受值 的雇佣关系B.私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C.纳银代役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D.商业繁荣使纳银代役成为主流

7.

清代的骚路(官路)通达各省省城及边疆的重要城市,如山西境内, 八十里乐平到柏平骚,五十里平定州平潭骚,八十里……”,在此基础上,晋商开辟出茶马之路。这表明(  )

A.政府十分重视保护长途贩运业B.民间服务性行业已达较高水平C.清朝官道修建有利于商业发展D.市镇商业发达使抑商政策松弛

8.

亚里士多德在论及雅典民主政治时也认为: 男女之间的高低之分是合乎自然的,因为男人能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欲,而女人往往成为情欲的俘虏。 这反映出雅典(  )

A.女性的民主权利没有男性多B.女性逐渐不再享有民主权利C.民主程序的运行呈无序状态D.民主政治有重男轻女之局限

9.

中世纪基督教所谓的生活是为来生做准备的人类形象,已经不再适用。人们把目光放到了此生,把人推向科学和艺术关注的中心。作为先决条件,就是要普及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的教育。 这一新思想的实质是(  )

A.否定神的意志和权威B.反对迷信强调自由C.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D.否定一切外在权威

二、材料阅读

10.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进化的思想对达尔文来说,决不是新的:在他以前,这思想已被提出并应用于科学的各领域。拉马克较早就已向一种传统的观念挑战,这种观念认为,一度被创造出来、此后一直存在下去的物种具有不可改变的稳定性。拉马克想象有一种从蠕虫到人类的全面进化,并试图用获得性理论来解释这一进化过程。马由于需要迅跑而获得敏捷的腿,长颈鹿由于需要吃高处的树枝而获得长脖子,任何这类身体上的变化通过遗传过程被传下去,成为下一代的起点。
材料二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例如,政治上,这是牌斯麦以血和铁统一德国的时期。他在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他们认为在政治活动中和在自然界一样,最强有力者是得胜者,好战的品质决定谁将在国际 生存斗争 中获胜。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鲁的个人主义的时期。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达尔文在遗传领域研究取得突破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自然科学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历史影响。(7分)

三、单选题

11.

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就之计。 这表明现在各军械略齐,兵勇锐气可用,似不可听其恫吓之言,为此(  )

A.《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重大危害B.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C.中日战争爆发在当时已不可避免D.清政府在和或战问题上仍举棋不定

12.

从下表(1876—1911年中外糖料贸易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  

进口数量

进口价值

出口数量

出口价值

18761881(平均

154148

596571

1007572

2662237

18821891(平均

155029

748712

1000667

2617646

18921901(平均

1706981

8312830

722566

2403042

19021911(平均

4658185

22538554

307256

1200921

A.传统手工业呈现破产之趋势B.农产品商品化之趋势日益增强C.逐步沦为列强资本输出场所D.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3.

1874年,法国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在城市中来往穿梭。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

A.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B.黄包车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C.近代中国交通呈半殖民地色彩D.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14.

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胡适仍然抨击国民党思想体系的传统主义成分,号召把科学才智用于国家管理,提倡立宪制度和公民权利。这反映出(  )

A.民主思想在当时中国仍步履维艰B.胡适对国民政府思想改革表示不满C.胡适坚决捍卫民主、科学的思想D.国民党仍然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

15.

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历史博弈时说: 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 据此可推知材料(  )

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B.肯定了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16.

近代德国的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共同行使颁布法律的职权,议员通过公开的直接普选产生。帝国议会每年由德皇召集,联邦参议院只有在得到德皇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解散议会。这表明当时德国(  )

A.行政体制体现出专制性B.帝国议会享有司法权C.尚不具备近代社会特征D.皇帝有权解散参议院

17.

1852年,马克思曾说: 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 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是(  )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推动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C.社会阶级矛盾的逐渐激化D.资产阶级理论研究的发展

18.

苏俄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曾说道: 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投奔并将投靠邓尼金和高尔察克,从而延长国内战争。 这反映(  )

A.新生苏维埃政权隐藏着危机B.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了粮荒C.德国军队大举入侵苏俄领土D.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了失误

19.

1946年,美国颁布的《就业法案》写道, 国会特此宣告:联邦政府的持续的政策和责任,在于运用一切与其需要和职责相一致的手段……来促进最大量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 。这一法案(  )

A.确认了政府有干预经济的职能B.表明政府干预经济开始得到法律认可C.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D.说明当时美国仍存在严重的失业问题

20.

1829年,古典主义剧作家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在巴黎公演,歌颂爱国主义,表现被占领国人民的武装起义,反抗异国统治,引起了正遭受奥地利统治的意大利人的强烈共鸣,成了19世纪最重要的歌剧作品之一。材料表明(  )

A.罗西尼歌剧迎合了叛逆精神B.爱国成为罗西尼歌剧主旋律C.艺术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D.音乐具有反封建专制的功能

21.

美国在杜鲁门政府的主持下,对全社会中各个领域、各种力量和资源实施全面深入地动员和统筹,开始确立一整套协调国内政治、经济、军事资源以及意识形态和知识资源的体制。材料反映出(  )

A.战后美国总统行政权力加强B.冷战 使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确立C.美国希望全国人民对抗苏联D.二战后美国积极推行 冷战 政策

22.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以专家组调解为中心,以争端解决机构审议、批准专家组建议或裁定为常规,以在特殊情况下争端解决机构授权和监控的贸易报复为强制实施的最后手段,日益取得了发展中国家的信赖。这表明争端解决机制(  )

A.推崇贸易报复,不具建设性B.其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C.重程序建设,忽视法律功能D.有助于国际经济秩序有序发展

23.

美国学者威廉·奥夫霍尔特指出,邓小平最初的农村改革使中国农民的收人翻了一番,赢得8亿农民的支持,以此为契机,他又为小企业主的崛起提供了方便,刺激了轻工业起飞从而又赢得了几千万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支持。材料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

A.以农村实效推动城市变革B.主要集中于农业和轻工业C.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D.是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否定

24.

新华社曾发表评论说: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在这股大潮的推动下,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材料表明中国重返联合国(  )

A.改变了某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B.增强了第三世界反殖民主义力量C.得益于亚非独立国家的大力推动D.使联合国成为了伸张正义的舞台

25.

随着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自治县相继达到了国务院规定的设市标准。由此,当地少数民族的干部群众纷纷要求在宪法中增加 民族自治市 的条文。这一要求(  )

A.成为中国新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B.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启迪作用C.表明新中国民主政治已至臻完善D.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26.

下面是中国2000~2012年高校录取人数统计图(单位:万人),由此可知中国 (  )

A.逐步跨入教育先进国家行列B.高等教育正在向正规化迈进C.在实践中逐步完成教育转型D.正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四、材料阅读

27.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家政统于家长 的中国封建宗法制度下,不忠不孝是十恶之首。家长对子女不仅有主婚权,而且《大清律例》有关惩治 子孙违反教令 罪的条例中,已把处死权赋予封建家长了。直到解放前,还有家族对 不贞 女子执行死刑的情况。家庭又把向国家交纳田税赋税以及服差役当作重要的责任,宗法制家庭成为维护封建国家的有力因素。随着一体化结构的强化,封建统治者也有意识地加强宗法制度。宋明以后,宗法制度的家族组织同构作用强化到这种地步,以至于在结构形态上也和国家社会组织一样由三个子系统组成。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一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材料二 直到晚清时期,传统的中国家庭同一个微型王国一样,家长拥有君主之权威,他有权实施家法并操纵家庭成员的生死大权。政府承认家庭的这种全能作用,而且不干涉家庭内部的父子、夫妻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但是,随着外国学说和政治哲学的传入,许多研究西学的学者开始推行这样一些基本观念:家长的权利逻辑上隶属于国家,个人拥有不可剥夺的、不受家长控制的权利;男女作为国家的基本分子,是平等的。这些观点,动摇着家庭关系的根基,在年轻人中间广为流行。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家族制呈现出的基本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家庭中家长地位受到冲击的原因。(6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进化的思想对达尔文来说,决不是新的:在他以前,这思想已被提出并应用于科学的各领域。拉马克较早就已向一种传统的观念挑战,这种观念认为,一度被创造出来、此后一直存在下去的物种具有不可改变的稳定性。拉马克想象有一种从蠕虫到人类的全面进化,并试图用获得性理论来解释这一进化过程。马由于需要迅跑而获得敏捷的腿,长颈鹿由于需要吃高处的树枝而获得长脖子,任何这类身体上的变化通过遗传过程被传下去,成为下一代的起点。
材料二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例如,政治上,这是牌斯麦以血和铁统一德国的时期。他在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他们认为在政治活动中和在自然界一样,最强有力者是得胜者,好战的品质决定谁将在国际 生存斗争 中获胜。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鲁的个人主义的时期。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达尔文在遗传领域研究取得突破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自然科学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历史影响。(7分)

29.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拙设施建设,其成立旨在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总部设在北京。继2015年3月12日第一个G7国家英国宣布加入亚投行后,3月17日传来了法、德、意三国同意加入亚投行的消息,紧接着韩国也宣布加入亚投行,这些美国的 盟友 们纷纷投靠 东方阵营 令美国大为尴尬,甚至有外谋认为这是美国对欧洲大本营的影响力正在衰退的信号。其中印度谋体就预言,亚投行的成立意味着 中国版布雷顿森林体系 的诞生。对这样的分析,中国学者给出了否定的看法。中国学者认为,虽然亚投行的成立符合国际社会的期待,但归根结底,亚投行只能算得上是对旧的国际金融秋序一个有益的补充。

——整理自新华社报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投行在北京成立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印度媒体的观点。(7分)

30.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 宋初,朝廷对百官实行月体制。自咸平年间(998—1003年)开始,官吏队伍日渐庞大,而且物价上涨,官俸未增,于是出现了 俸禄不继,士人家鲜不穷窘 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官吏或 不守名节 冒法受赃 ,或 不耻贾贩,与民争利 ,进而致使 吏有奸赃而不敢发,民有豪滑而不敢制,奸吏豪民得以侵暴 贫弱百姓理不得直,冤不得诉,摇役不均,刑罚不正,比屋受弊,无可奈何 。真宗时便在月体之外恢复了前代的职田制度。范仲淹认为,职田是在国家财用匮乏、无力增加官体的情况下实行的一项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养廉,以 督其善政 ,不应废除,而应 不均者均之 未给者给之 ,至于有些官吏虽有职田仍然 侵民 枉法 ,那不是职田制度本身的问题。

——项怀诚主编《中国财政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吏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危害。(4分)
(2)根抿材料,概括并简评范仲淹的主张。(8分)

31.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2分)
材料一 18世纪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法国广泛传播,年轻的拿破仑成了卢梭民主共和思想的崇拜者。从热月政变到雾月政变期间,拿破仑的民主共和思想没有进一步深化,相反他的思想中出现了内在的矛盾性和停滞性,民主的和专制的交错在一起。雾月政变后,拿破仑进一步向独裁专制转化。随着个人权力的无限膨胀,拿破仑不但无限加强个人独断的特征,而且不断改变和破坏他早期建立的体制来放纵他个人独断。1804年,拿破仑称帝,这样,他的民主共和思想丧失殆尽。

——郑佑新《拿破仑与华盛顿的民主共和思想之演化》

材料二 1897年,孙中山说: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共和主义)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 孙中山视域下的 共和 与专制对立,跟他早年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有关,认为中国属 异种 统治,且带有明显压迫和专制色彩,希望能 驱除赵虏,恢复中华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于对内对外宣言中依旧从与专制对立的角度强调 共和 。他在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中自称: 龟勉从国民之后,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

——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拿破仑和孙中山对待 共和 的态度。(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和孙中山对待 共和 态度不同的原因。(8分)

3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
材料一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在亚洲的两场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的战争。对这两场战争,中国人常以 抗美援朝 援越抗美 来称呼。与 朝战 越战 相比,这种提法能更准确地反映中国与这两场战争的关系以及中美两国在这两场战争中不同的对抗形式。

——摘编自章百家《抗美援朝援越抗美》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地球上没有再爆发过世界性战争,但局部战争不断发生,它造成的损失累计起来人员伤亡达到千万,财产损失数万亿美元,比世界大战毫不逊色。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争取和平的力量已经超过了战争力量,在较长时期内,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不大。但当前国际形势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很多,尤其是局部战争此起彼伏,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战争形态,给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威胁。

——摘编自杨怒《世界局部战争12种典型类型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的不同对抗形式。(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6分)

3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 关帝庙承载了上至天子,下至士大夫,甚至最广大普通民众的价值理念、心理诉求、利益冲突。皇帝和士大夫通过一系列的封号和庙记,述说着他们维护伦理纲常、追求社会稳定需求;普通百姓则在关帝庙缭绕的香雾中,倾诉着他们对于所生存的周围环境最起码的渴望与满足,然后再形成一个个灵异故事,不断地传播和强化着既有的信念。历史上关羽庙有着多种称谓,常见的有关庙、关帝庙、关圣庙、关王庙、关圣帝君庙、缪侯庙、显烈庙、义烈庙、忠武庙、义勇武安王庙等。

——张强《关帝庙建筑的布局及其空间形态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封建社会对关羽膜拜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关羽被尊奉的原因。(6分)

34.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2分)
材料 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的一个小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在这里建立了最大的集中营,这个小镇因此闻名于世。当年纳粹德国奥斯维辛集中营管理局控制的地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集中营内共有3个主要营地和39个小型的营地,分布在整个波兰南部西里西亚地区。集中营内部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设有哨所看台、纹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由奥斯维辛一号、奥斯维辛二号(比克瑙,英文:Birkenau)、奥斯维辛三号(莫诺维茨,英文:Monowitz)组成,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

——百度百科《奥斯威辛集中营·简介》

(1)根据材料,分析奥斯维辛集中营出名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奥斯维辛集中营殉难者纪念馆建立的意义。(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