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6.2016届 福建省龙岩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7 浏览数:223

一、单选题

1.

士曾经是底层贵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由武士而蜕化成了文士,他们中不少人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互相辩驳,并且成为当时推进社会变化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士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急剧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嬗变B.官学与私学界限被打破,士是文化的主要传播者
C.诸侯争雄,为人才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历史契机D.技术进步,改变了士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 下其议 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 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其相似作用是(  )

A.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B.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限制、监督了皇权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3.

元代的行省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 钱粮、兵甲无不领之 ,其主要管理权如军权则由蒙古人等少数民族上层担任, 虽德望汉人,抑而不与 。由此可见行省(  )

A.执掌地方大权,形成割据之势B.权在蒙古贵族,导致蒙汉分裂C.代表了朝廷意志行事,有利于中央集权D.体现了蒙汉各族的联合,以达长治久安

4.

明代江南文人热衷于著书,其内容往往都迎合图书市场的需要。此时的热销书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为科场考试服务的,二是供市民休闲消遣的,三是反映社会各领域生活热点的。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  )

A.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较高B.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富足C.文人思想活跃,舆论环境宽松D.出版印刷行业利润丰厚

5.

开始于1901年的清末新政,又称 庚子后新政 。就其内容而言,大体与戊戌变法相似。可是掌权的慈禧太后在推行新政的同时,却再三强调新政不得偏重西法。这说明慈禧太后(  )

A.接受列强建议实行革新的真实动机B.不愿为戊戌政变翻案的矛盾心态C.因发动戊戌政变而产生的悔恨心理D.固守传统反对进步的顽固态度

6.

张謇是晚清民国初年最有影响的商界人物。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力主清廷予以镇压,不久各省纷纷宣布独立,他转而支持共和,通电要求清帝退位。由此可知其政治态度属于(  )

A.洋务派B.立宪派C.革命派D.保皇派

7.

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标语,其内容反映了当时我党(  )

A.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实践B.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C.面对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的形势D.将根据地政权建设作为最重要的任务

8.

1953年10月,全国粮食会议作出了在农村实行计划收购、在城市实行计划供应也即 统购统销 的决定。这一决定的实行(  )

A.推动了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完成B.保障了工业化的战略实施C.缓解了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9.

普罗塔戈拉认为 人是万物的尺度 ,同时又认为 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 。由此可见他所处时代(  )

A.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B.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仍处原始蒙昧状态之中C.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D.民主政治的繁荣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

10.

创立于1600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曾获得皇家给予的贸易特权。19世纪初,英国却逐渐取消了其贸易垄断权,并于1858年解散了该公司。这表明(  )

A.资本主义国家商业竞争日益加剧B.东印度公司完成了独占印度的使命C.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经济政策转变D.英国代议制发生了变革

11.

1946年,美国驻苏代办——凯南在给美国国务院的电文中指出,苏联的目标是从一切方面致力于提高苏维埃国家的实力,分裂和削弱自由国家的力量。凯南的这一电文(  )

A.成为二战后美国全球扩张的宣言书B.直接导致美国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影响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D.正确分析了当时的苏联的外交政策

12.

1971年12月与1973年2月,美国政府先后两次宣布美元贬值;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纷纷采用浮动汇率,不再承担维护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由此导致(  )

A.美国丧失世界经济领先地位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C.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D.世界经济陷入无序状态

二、开放性试题

13.

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在华的文化活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美国来华传教士的活动具有代表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 美国传教士来华始于19世纪30年代,由于他们的基督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距离实在太远,他们率先在中国办起了教会学校以传播教义。鸦片战争后,他们先后在广州、宁波、福州、上海等地创办教会学校。19世纪60年代,中国创办的京师同文馆、上海同文馆、广州同文馆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有许多都效仿教会学校。此外,全国各地兴办的新式私立学校的教学内容和程式,也仿效教会学校。
1838年美国传教士裨治文撰写一部名为《美理哥合省国志略》的书,对美国政治制度来源、组织与功能作扼要叙述,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增补的有关美国的材料,几乎三分之二来自这部书。1866年,在清政府的支持下,第一部翻译成中文的完整的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问世,清政府中央和各省以及对外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与外事有关的各级官员均获得此书。美国传教士在中国翻译和出版的书籍的数量没有精确的统计,但属于自然科学著作的为数不少,如介绍西方科技的《格物入门》、《格物测算》、《地学浅释》和大量的西医西药书籍。
传教士在华的办报活动,较早且影响较大的当推裨治文的英文报刊《中国丛报》。该报在其创刊号中,毫无掩饰地指出其主要宗旨和任务,就是要通过出版《中国丛报》广泛了解中国各种情况,中美《望厦条约》的一些不平等条款就是根据该报提供的情报拟定的。19世纪下半期,传教士主办的报刊中,影响最大的要算介绍西学的《万国公报》。康有为、梁启超的许多主张出自于那里,连光绪皇帝也阅读《万国公报》。

——摘编自梁碧莹《美国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传教士来华从事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6分)并分析其原因。(4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并说明西方传教士在华文化活动对近代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并分别作出简要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5分)

三、材料阅读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上图反映了1820—1913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指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地位,在不同时段有不同表现)。任选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典型国家,概括它们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材料 宋初,官称与实际职务脱离,官称仅用以定其品级俸禄,称寄禄官;另有差遣,方为实际职务。故宋初设官,名为沿袭唐制,而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朝廷各机构皆无定员,无专职,三省、六部、二十四司虽有正官,非有皇帝敕令,并不主持本部门事务,另由皇帝指派他官主管,称为差遣。致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参预政务,六部尚书、侍郎不管本部事务,给事中不封驳,中书舍人不起草诏令,谏议大夫不规谏,起居郎与起居舍人不记注(登录),司谏、正言非有特旨,亦不任谏诤(直言规劝)。神宗元丰三年(1080),置详定官制所,制定《寄禄格》,杂取唐及宋初旧制,以原散官开府仪同三司等定为二十四阶,用以取代原寄禄官中书令、侍中等等,以阶易官,用为确定官员俸禄及升降品级标准。成新寄禄官,而原寄禄官之朝廷各机构正官依其官称主管本部门事务,官称与实际职务相符,成职事官。次年,又定新选格,改革铨选制度(选官制度),授官铨注(对官吏的考选登录),皆归吏部,并规定凡除授职事官,皆以寄禄官品高下为准,五年,仿唐六典所载官制,颁三省、枢密院、六曹条制,依新制任命三省长官实行新官制。

——据《中国历代职官》

(1)根据材料,概括元丰改制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丰改制的客观进步性。(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5分)
材料 无论为生计为政治,其胚胎时代必极放任,其前进时代必极干涉……乃至以最爱自由之美国,亦不得不骤改其方针,集权中央,扩张政府之权力以竞于外,而他国何论焉……深察祖国之大患,莫痛乎有部民资格而无国民资格。以视欧洲各国承希腊、罗马政治之团结,及中古近古政家之干涉者,其受病根源大有所异。故我中国今日所最缺点而最急需者,在有机之统一与有力之秩序,而自由平等直其次耳……伯伦知理(德国政治学家)之国家全权论起于放任主义极盛之际,不数十年已有取而代之之势。畴昔谓国家恃人民而成立,宁牺牲凡百之利益以为人民者,今则谓人民恃国家而成立,宁牺牲凡百之利益以为国家矣……以国家自身为目的者,实国家目的之第一位,而各私人实为达此目的之器具也。

——摘编自梁启超《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1903年10月)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梁启超 国家观 发生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梁启超 国家观 变化的原因。(9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分)
材料 明朝嘉靖中叶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倭患愈演愈烈。由于官兵征剿不力,倭寇出没无常,如入无人之境。 戚继光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被调往浙东抗倭。戚继光深深地感到,旧军队缺乏严格的训练,士兵素质差,战斗力不强,军纪松弛;若不另行组建和训练一支新军,就根本无法抵御武器精良、剽悍勇狠的倭寇。戚继光前往义乌募兵。他对应募者进行严格挑选,他强调选的士兵要胆大,才能克敌制胜。他以岳家军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的精神要求士兵。他强调, 凡赏罚,军中要柄。若该赏处,就是平时要害我的冤家,有功也是赏 。针对倭寇的作战方式,参照东南沿海的地形,戚继光创立了 鸳鸯阵 。四千新军经过戚继光两个月严格而有效的训练, 无不以一当百也 ,成为打击倭寇的有生力量,被称作 戚家军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戚继光练兵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戚继光治军的措施。(6分)简要分析戚继光抗倭的历史作用。(3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