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3. 广东省深圳市2016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54

一、单选题

1.

对于西周的分封制,《礼记·大传》中有一补充记载: 别子(庶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祢:诸弟)者为小宗 。据此推断当时(  )

A.受封别子可以另立新宗B.继别宗子在本族内为小宗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挑战D.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2.

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利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3.

元代地方政务一般采用聚会形式进行裁决,裁定结果由与会官员联名署押。这一制度在当时被称为圆署或圆坐署事。该制度(  )

A.提高了中书省的行政效率B.减少了政权的民族色彩C.体现官僚群体内相对民主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专制

4.

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  )

A.经济重心的南移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5.

19世纪后半叶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纸币,这些外钞以中国银本位作为计值单位,因携带比银两铜钱方便,被国人接受,在东南沿海省份广泛流通。80年代,仅(英资)汇丰银行在厦门一地发行的钞票就有六七十万。这一现象(  )

A.有助于近代中国通货市场的规范B.使英国垄断了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C.体现经济发展对币制改革的需求D.一定程度减轻了清政府的外债压力

6.

1922年,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等人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呼吁好人 不要清高 ,要组织 好人政府 ,在政治改革中坚持三条原则: 宪政的政府 公开的政府 有计划的政治 。这一主张(  )

A.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B.体现各阶层联合斗争的要求C.要求彻底推翻封建军阀统治D.反映了精英分子的政治诉求

7.

《抗战建国纲领》是国民党抗战初期的主要纲领,它以 三民主义 为最高准绳,要求全国抗战力量要在国民党及蒋介石领导之下,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等方面制定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该纲领(  )

A.顺应中华民族抗日的基本要求和愿望B.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C.核心思想是以 时间换空间 的策略D.表达了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

8.

以下哪一教育方针最符合我国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的国情(  )

A.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 B.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C.知识分子工农化,工农干部知识化 D.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9.

有观点认为:战国李悝的《法经》与《十二铜表法》大致同时出现,但是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 禁止做 必须做 的义务性要求,而罗马法注重的是 可以做 的权力性规定。由此可知(  )

A.罗马法注重诉讼陪审的形式B.中国古代法律讲求以礼入法C.罗马法更加注重自然法精神D.中国古代注重将道德法制化

10.

15世纪西方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的数量比500至1400年之间近千年写就的自传总和还要多。这主要因为(  )

A.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发展B.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渐入人心C.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被打破

11.

有观点认为:英国革命突出了自由而忽略了平等,法国革命突出了平等却忽略了自由,而美国的经验,则显示了把这两个价值中和、结合起来的重要性。这主要体现在(  )

A.实行代议制民主B.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并重C.主权在民的原则D.两党 和平竞争、轮流坐庄

12.

图5是某著作第一部的目录,根据前后章节的内容判断,第四章的标题可能是(  )

A.迈向工业世界B.第三世界与革命C.黄金年代D.自由主义的衰落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哲学史上, (礼)的关系长期处于对立地位。宋明时期,理学家们虽然也承认 的客观性,却普遍赋予 以至高无上的本体地位,把 看作人性中消极的、恶的因素。明朝中后期,文化领域出现了对理学思潮的纠偏倾向,张扬 人欲 、反对理学禁锢的 主情 文化思潮兴起。晚明文学家冯梦龙专注于以 写史,著《情史》二十四卷,明确提出 情教 思想。他指出: 自来忠孝节烈之事,从道理上做者必勉强,从至情上出者必真切。夫妇其最近者也,无情之夫,必不能为义夫;无情之妇,必不能为节妇。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 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

——据何悦玲《冯梦龙情教思想建构语境探微》整理

材料二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后期,法国除了革命和动乱,就是几乎无时不在的激情和焦虑。到处都在揭露社会的虚荣,在巴尔扎克、司汤达或是托克维尔的作品里都得到体现。这是一种急于想过上好生活的焦躁不安的期待,一种对复兴思想的痴迷和继帝国时期思想荒芜之后心灵极度的焦渴。面对这种焦渴,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立足于人性统一性来重建社会的秩序,他认为,社会秩序立足于由情感、行为和理智构成的人性统一性,其中情感起决定作用;利他主义这种 仁慈之爱 是维持社会秩序的积极力量。

——据郭景萍《孔德:社会秩序视野中的情感研究》等资料整理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冯梦龙 情教 思想的特点及形成背景。(10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法国社会焦虑情绪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并指出孔德思想的历史价值。(10分)
(3)情感史研究是史学研究的新领域,通过以上探究,你能得到哪些认识?(5分)

14.

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政治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观察下列影响政治发展的组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相关史实,论述这些组件是如何影响政治发展进程的。(要求:史实准确,结论合理;论述的组件要求至少在三个以上。)(12分)

注:社会动员主要指新兴社会群体力量的聚合。

——据(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整理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邮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通常由政府管理。乾隆20年(1755), 裁驿丞归州县 将驿站钱粮归各州县经管 。驿站经费大量被地方官员截留。嘉庆道光以后,清朝邮驿呈现出种种的衰落景象。1840年后,日趋衰落的古邮驿又受到新挑战,邮驿无法满足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后的社会需求。郑观应说: 盖电报设而驿差轻其半,轮船通而驿差轻其七八,若铁路之干枝渐次告成,而驿传势难再留。
兴起于英国的近代邮政履行普遍服务,方便公众用邮。张之洞称其 取资甚微,获利甚巨,权有统一,商民并利 。一些有识之士如郑观应、王韬等主张裁汰驿站,兴办近代邮政。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台湾首先改革旧有驿站,设立官、商、民皆可使用的邮政,成效卓著。《清会典》载,当时全国各地驿(站、塘、台、所)近2000处,递铺13935处,这种网络系统为近代邮政提供了局所、人员、经费等各方面的有利条件。1896年清政府正式降旨开办邮政。

——据张青林《确立新制度:晚清新式邮政研究》等论文整理

(1)根据材料指出晚清邮驿制度存在的问题。(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晚清建立近代邮政制度的有利因素。(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英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
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席。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改革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这次议会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
1867年的议会改革法案取消了46个 衰败选区 ,空出52个议席分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使选民总数由135万增加到225万,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都获得选举权。
1884年,议会通过新的改革法案,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这样,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选举资格基本统一起来,英国的选民达到450万人。在1918年的法案中,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据《世界近代史》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简述英国议会改革的发展历程。(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改革的原因。(9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945年,真实世界开始重建的方式也许和高屋建瓴的理想主义有关联,分享这一思想的有原抵抗运动战士、为和平而战的军人、震惊于原子弹破坏力的科学和基督教大同世界论者,但关联远没有达到他们所希望的紧密程度。塑造战后国际体制(实际上这一工作战时就已启动)更多的是政治因素,而不是宗教或道德理想。
战时官僚、规划者、外交官和盟军领导人自始至终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将战时联盟转化为一个稳定的、谋求和平的战后国际秩序。如何避免世界性的经济萧条,如何防范未来的希特勒们再次发动世界大战……
就这样,零年在感恩和焦虑的基调中落下了帷幕。人们对世界大多数地方取得的和平感到欣慰,但不像过去那样对美好未来抱有幻想,同时也为愈来愈分裂的世界表示担忧。
战争是否真的结束于1945年?有人提出全世界对抗状态直到1989年才走向终结。……l945年斯大林把欧洲一分为二,这是二战最深的一道伤口。

——据伊恩·布鲁玛《零年:1945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国际社会为谋求和平秩序所作的努力。(9分)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材料中 1945年斯大林把欧洲一分为二 的这一观点。(6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袁庚,1917年4月23日出生于广东省宝安县大鹏。2016年1月31日在深圳蛇口逝世。以下是袁庚大事简历(节录):
1931年,进入广东省广雅中学读书。
1937年9月,开始参与抗日救亡活动。
1944年,调至东江纵队司令部工作。
1948年11月,参加淮海战役。
1952年8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雅加达领事。
1959年始,在中央调查部工作。文革期间,被诬为 美国特务 ,囚禁于秦城监狱。
1975年,恢复工作,任交通部外事局负责人。
1978年10月,主持交通部所属的香港招商局全面工作。
1979年,向中央提议成立深圳蛇品工业区,后任工业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
1984年1月,提出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口号。
1985年,批准成立全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保险机构——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发展成为平安保险公司。
1987年,成立新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
材料二 1984年6月28日,袁庚在沿海部分开放城市经济研讨会上发言:
我们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蛇口,想在这块只有二点一四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来探索一下中国经济今后发展的走向……和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地有些经济学家到蛇口参观,问我们: 你们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或是国家资本主义? 我们都不正面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愿意授受实践法庭的审判,同时也要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辩护。任何一种事业正确与否,都必须经过实践去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我们党内大家一致的认识。

——据涂俏《袁庚传·改革现场》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析袁庚职业生涯的特点并概括其贡献(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袁庚研讨会发言的历史背景。(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