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7. 湖南省永州市2016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45

一、单选题

1.

商鞅认为: 国贫而务战,毒输于敌,无六虱(六虱指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和平),必强。国富而不战,偷生于内,有六虱,必弱。 商鞅的上述主张(  )

A.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B.成为当时各诸侯的治国之道C.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基本国策D.与儒家学派的思想明显对立

2.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大将军霍光以昭帝名义,令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讨论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问题。这次盐铁会议(  )

A.反映了汉朝朝议的民主作风B.说明政府干预市场色彩浓厚C.体现了汉朝人才辈出的盛况D.标志着汉朝专卖政策的开始

3.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治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乎! 又说: 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勿贪,不可得也。 作者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  )

A.发展生产,百姓归心B.从严治吏,消除贪腐C.礼法并用,风清气正D.实事求是,经世致用

4.

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 君主专政 大臣行政 、从 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 君臣联合行政 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 中年 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5.

晚清有学者认为: 中国学术精致,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法,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其礼教政俗,已不免于夷狄之陋,学术义理之微,则非彼人所梦见矣。 这一认识(  )

A.摆脱了自我中心的传统文化意识B.有利于洋务运动的正常开展C.克服了评价异域文化的心理屏障D.反映了急功近利的变革思想

6.

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又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臣民的权力。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可见,《钦定宪法大纲》(  )

A.是 中体西用 理论的具体实践B.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C.是民主和科学思想传播的结果D.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7.

表1 1950—1980年中国主要年份城镇人口比重表

年份

总人口万人

市镇人口万人

百分比

世界平均百分比

1950

55196

6169

112

288

1960

66207

13073

197

339

1970

82992

14424

174

375

1980

98705

19140

194

382

表1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城镇化的特点是(  )

A.政策导向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B.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人口增长C.城市人口的比重增长不大且不稳定D.城市人口的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8.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指出,在梭伦的宪法中,第一而且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院申诉的权利。这些举措(  )

A.避免了专制独裁政治的出现B.确立了雅典的司法制度C.促进了雅典精神文化的繁荣D.开辟了主权在民的新路

9.

十六世纪时,欧洲物价长期、普遍的上涨,史家称之为 物价革命 。时人分析其原因,多认为是商人独占物资、政府大量发行劣质钱币所造成。但法国学者波丁主张欧洲物价上涨有更重要的因素,而他的见解也获得后世很多史家认同。波丁主张的更重要因素是指(  )

A.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掠夺B.荷兰成为 海上马车夫 C.英国成为 日不落帝国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拓展

10.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 英国教会、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 。与教廷决裂后,亨利八世解散修道院,将教产出售给支持者。由此可见,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是(  )

A.典型地体现了世俗权力对教权的控制B.极力维护国家主权和国民的经济利益
C.确立了 政教合一 原则,国家政权基督教化D.确立了 教随国定 原则,新教取得合法地位

11.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中号召: 向宫殿开战,给茅屋和平! 同时代的迪斯雷利在《西比尔》中提出吁请: 给茅屋以面包,给宫廷以和平! 上述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A.符合当时英国的国情B.表达了统治集团的忧患C.强调渐进改良的方式D.蕴含了人文精神的理念

12.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非官方的国际组织。至2003年,论坛拥有1000多个会员,全部是世界知名企业和公司。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许多双边和地区性问题以及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政治、军事、安全和社会事件等也成为论坛讨论的内容。世界经济论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对全球舆论具有重要影响B.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C.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剂D.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 1896年,亨利·福特将他的第一部汽车开上底特律大街。
1908年,推出T型车,在1908到1927年间生产了1500多万辆T型车。
1913年,创立汽车装配流水线。在海兰园设立第一条总装线,几乎使装配速度提高了8倍。最终使每工作日每隔10秒钟就有一台T型车驶下生产线。
1914年,宣布公司八小时工作制的最低日工资为5美元,是当时工资水平的两倍以上。
1922年,收购林肯品牌。
1925年,日本公司成立。
1932年,成为历史上第一家成功铸造出整体V8发动机缸体的公司。
1948年,生产第一部F系列皮卡,这在汽车史上是最成功的汽车系列。
1954年,推出Thunderbird车型。这是美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小型运动车。
1956年,福特第一批普通股票出售。
1959年,汽车信贷公司成立。至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汽车金融公司。
1967年,欧洲公司建立。
1989年,收购捷豹汽车。投入重金振兴这一英国名贵轿车品牌。
1994年,中国业务部成立。
1996年,成为首家全部生产厂取得ISO 14001世界环境标准认证的汽车公司。
2000年,从宝马汽车集团正式购得路虎公司的所有权。

——摘自巴克《福特帝国》

(1)根据材料,概括福特公司发展的特点。(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特公司发展的历史机遇。(8分)
(3)简要谈谈你对福特公司发展历程的认识。(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569年夏,海瑞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在其管辖的界内实行了如下的新政。
豪强兼并民田,是江南地区的大患。海瑞查勘富室强占贫民的田地,夺还贫民。虽是权势之家,也不宽贷。一时之间,雷厉风行。据说豪民多逃窜他处以避祸。海瑞还认为, 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又不得已而均税,尚可存古人遗意。 因此,他在江南力行清丈田亩,颁行一条鞭法。史载,海瑞在巡抚应天十府任上, 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
海瑞的新政,特别是夺还富民所占田土,不能不遭到豪绅的非议。都给事中舒化劾海瑞 迂滞不达政体 、给事中戴凤翔劾海瑞 庇奸民(贫民),鱼肉小缙绅,沽名乱政 。海瑞实行新政,刚刚半年,就被解职,改为督南京粮运。海瑞辞谢不就,称病归里。

——摘编自范文澜、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海瑞新政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海瑞新政。(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实行立宪政体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一直追求的政治目标。梁启超于1901年6月在《清议报》上发表《立宪法议》一文。文章指出,宪政就是实行有限权力的政治,人各有权,权各有限。但最重要的是,统治者的权力必受到限制。在中国要限制统治者的权力,就必须强调民权。民有权,才能保证宪法有效。梁氏具体规划了制定宪法和实施宪法的步骤:一,朝廷明颁大诏,国家实行立宪政治,以定民心。二,派重臣遍访周咨各立宪国之经验。三,出访大臣归国,开立法局,草拟宪法。同时翻译各国宪法备参考借鉴。四,宪草公布,令全国士民讨论,皆可发表意见上达,备采摘。在此基础上反复斟酌五至十年,以求至当,形成宪法定本,颁之天下。以后非经全国人表决,不得擅改宪法。五,从第一项步骤算起,二十年内正式实行宪政。

——摘编自耿云志《重读梁启超的〈立宪法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国人提出实行立宪政体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梁启超的立宪主张。(9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在谈判中,就如战争开始时一样,两个不同的战略思维又发生了相互碰撞。杜鲁门政府认为战争和和平是政治的两个阶段;当谈判开始时,就应该停止使用武力,让外交官接手。每个阶段都应该按他们各自的规则操作。武力是为了开启谈判,然后它就必须让位;谈判需要在友善的气氛中进行才能得到共识,而军事压力则会破坏达成共识的氛围。中国的观点则完全相反。中国认为战争与和平是同一个硬币的两个面。谈判桌是战场的延续。这与中国古代战略家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想相一致,战争的关键是对对手施加心理影响,扰乱对手的判断,降低对手获胜的信心。对手降低战争强度是对方露出的弱点,应该利用这时增加军事压力。
最后,双方都达成了各自的目标。美国维持了遏制政策,保护了盟友的领土完整,而这个盟友从那以后已经发展成亚洲的核心国家之一。中国证明了自己保护边界的决心,表明了他们对自己没有参与制定的国际规则的蔑视。战争结果最终是个平局。

——摘编自基辛格《世界秩序》

(1)根据材料,指出中美两国在谈判中战略思维的不同之处。(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战争结果最终是个平局 这一观点的认识。(7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近代以来,由于中国农村屡遭天灾人祸,已破败不堪。乡村破坏的严重现实引了梁漱溟等的高度关注,对其破坏原因的认识又使他采取改良的建设办法,来拯救乡村,并希望通过乡村建设来拯救整个中国。梁漱溟认为中国较一般的社会,其特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伦理本位,职业分立。所谓 伦理本位 ,照梁漱溟的看法:中国自秦以来,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关系是人伦、情谊和义务关系。在经济上,中国社会 隐然有一种共产 ,并以 伦理关系之亲疏、厚薄为准 。在政治上, 不但整个的政治组织放在一个伦理的关系中,抑且其政治目的也全在维持大家伦理的相安。 由是,可以通过改良的办法,而非暴力革命之途,就可以实现拯救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理想。

——摘编自祝彦《梁漱溟与邹平乡村建设》

(1)根据材料,分析梁漱溟致力于乡村建设运动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特点及影响。(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