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9. 广东省汕头市2016年普通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98

一、单选题

1.

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  )

A.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现实B.诸侯重视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C.儒家 仁政 思想逐渐被接受D.诸侯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2.

汉初,丞相照例都要由具有列侯爵位的贵族担任。到汉武帝时期,公孙弘以无爵之身拜相,并被授予侯爵,开创了以丞相封侯的先例。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B.汉初实行的分封制难以为继C.官僚制取代贵族制的趋势较明显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激化

3.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这表明了当时(  )

A.劳动力过剩B.轻视科技发明C.雇佣制广泛存在D.文化需求低迷

4.

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有些是文职出身,有些是武职出身。下表统计了北宋历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由此可知当时(  )

出身 时间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宋神宗

宋哲宗

宋徽宗

宋钦宗

武职出身正职

3

6

6

7

0

0

0

0

0

文职出身正职

2

1

6

22

5

7

5

10

5

A.边境战乱日趋减少B.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深远C.科举取士日渐盛行D.以文驭武方针逐步确立

5.

1877年,对西方持否定态度的刘锡鸿作为副使出使英国,抵达伦敦两个月后,他对英国政治评价道: 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応(应)之事。 据此分析,刘锡鸿(  )

A.仍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和儒家价值观B.肯定了英国政体中体现的民主和法治精神C.主张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进行全面批判D.从反对学习西方向支持学习西方制度转变

6.

1911年,康有为在一封信中指出当时时局, 今只有袁(袁世凯)与南军争,如刘项之争而已 革党(革命党)亦自知无人才,不能为治也 革内讧甚,无人能作主 黄兴因无兵权,不敢为元帅 况今袁力刻刻可破革,革终不成乎 。这一时局(  )

A.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准备了条件B.导致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C.促使革命党人与袁世凯进行和谈D.利于袁世凯废除共和实行帝制

7.

1931年5月,蒋介石在国民会议上说: 法西斯蒂(法西斯主义)之政治理论,本超象主义之精神,依国家机体学为据,认定国家为至高无上之实体,国家要求国民任何之牺牲,为民族生命之绵延,挽救国家迫不及待之危难,领导者无经验之民族,是非借经过较有效能的统治权之行施不可。 蒋介石讲话的背景是(  )

A.日本法西斯发动了侵华战争B.国内军阀混战,民族力量涣散C.国民党围剿红军取得了胜利D.世界经济危机加剧了国内矛盾

8.

20世纪70年代中美外交主要涉及政治领域,但进入80年代,双方签订经贸协定,互办贸易展览会,经贸关系日益密切。这主要取决于我国(  )

A.经济体制的改革B.外交政策的调整C.全面进行拨乱反正D.工作重心的转移

9.

古希腊各城邦在其国境四周,都有一条不可侵犯的神灵界石线,这是各城邦宗教及神的四至,界石之外,是其他城邦神力所辖。这样,在地理上邻近的两个城邦间有也着很难逾越的界限,各自维持着自己的政治和文化。这表明(  )

A.城邦自治是民主政体产生的温床B.信仰的分歧妨碍了城邦的融合C.独立的宗教信仰孕育了人文精神D.希腊地理环境导致了城邦林立

10.

18世纪以前, 古代中国 在西方人的笔下可说是尽善尽美,但自19世纪以来,英、美基督徒却将其变成了诈骗、不公正、没有灵魂、杀婴、奴隶、仇外主义、否认真理的代名词。对 古代中国 的不同描述反映出(  )

A.中国儒家伦理道德受到冲击B.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日益深入C.西方经历了剧烈的观念变动D.西方世界兴起和中国的衰落

11.

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

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C.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D.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12.

在二战趋于结束的时候,美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当时世界上还有另一个也拥有强大武力的国家——苏联。为了自身霸权地位的稳固,美国不得不与苏联做交易。这个 交易 是指(  )

A.雅尔塔协议 B.《联合国宪章》C.马歇尔计划D.布雷顿森林协定

二、材料阅读

13.

闶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张载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年轻时,范仲淹曾勉励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张载读完仍未感满足,又读遍佛家、道家之书。几年后,又发现这些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回过头来求之六经,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回乡后,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对井田制,张载用心最多。他与学生买了一块地,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企图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根据龚杰《张载评传》整理

材料二 罗伯特·欧文,1771年出生在英国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欧文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1800年,欧文管理了一个拥有2500多个工人的工厂。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始了第一步实验。他缩短了工人的劳动时间,禁止使用童工,取消针对工人的罚款制度,尽力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他创办了工人食堂、托儿所、幼儿园,设立工人学校,设立医疗费和养老金制度。欧文在提高了工人福利的同时也积攒了一大笔钱。
1821年,他公开提出建立一个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共同劳动的新社会。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从英国来到美国。他在印第安纳州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按照自己的理想建立起一个 新和谐公社 。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 新和谐公社 的建立,引起了全世界注意,人们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热情参加和谐公社的建设。

——根据柯尔【英】《社会主义思想史·第一卷》和《欧文文集》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和欧文各自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张载和欧文都探索了理想社会,分析两者的异同。(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2016· 广东汕头二模 ·41)(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各国 或地区 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 (%)

年份

进口

出口

英、法、德

美、日

香港

英、法、德

美、日

香港

1868

334

47

01

214

618

108

12

130

1888

240

71

04

551

181

136

79

363

1896

210

138

11

432

86

172

114

412

1906

234

247

01

338

187

250

79

350

1913

222

264

38

293

184

255

111

290

1919

110

525

21

226

145

469

34

208

1927

125

445

22

206

141

360

84

185

1931

156

422

17

153

134

406

60

163

1936

296

359

01

19

190

409

06

151


1906年以前仅为英国的统计额。1895年后包括台湾。
香港虽为英属殖民地,但从地域视角看,仍属于亚太。

——引自李英铨、严鹏《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动及其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当时中外贸易状况。(12)(说明:可以综合材料得出一个结论并加以说明,也可以根据部分材料得出一个结论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魏文侯任用吴起改革军事制度。吴起对士兵进行严格的挑选、训练和考核。考核的标准:身穿三层甲,头戴铁盔,腰佩利剑,操十二石的强弩,带箭五十支,肩扛长矛一杆,背三天干粮,半日能行一百里。凡考核及格者,免去一家徭役,并奖给田宅。关起还根据士兵的不同特点,对军队采取新的编制,把身强力壮、善于近战的士兵编在一起;把机智灵活、善于爬坡越沟的士兵编在一起;把能吃苦耐劳、善于长途奔袭的士兵编在一起,以便在战争时根据敌军的弱点及地形,交互使用或者相互配合使用这些军队,使每个士兵的优点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套军事制度,后人称为 武卒制 。公元前408年,魏文侯命吴起伐秦。吴起统帅魏军一举攻下秦国洛水以东的五座城池,在那里设立了西河郡。吴起任西河守,使 秦兵不敢东向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吴起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吴起军事改革的特点和作用。(9分)

16.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民主,依据我的见解,是人类一种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做人的道理,是一种人生哲学。民主绝对不止是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民主对人有一种信念,对人人都有一种信念,凡是人,就有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个性,人的人格。民主尊重人的价值,尊严,个性,人格,让人人做人,让人人做个可以可能的至善之我。人人成就的至善之我,固不能相齐,但民主相信各个至善之我是相辅相成以增加人类的进化,以造成人类完善的社会。民主相信人本身就是目的,民主的口号是我是人。民主的仇敌是:拿人不当人看待!所以社会的一切制度,无论政治、经济及其他任何制度,都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手段不能与目的相违背。所以不民主的任何制度,都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手段不能与目的相违背。所以不民主的任何制度,凡不能让人家做人的任何制度,凡拿人不当人看待的制度,都应该推翻打倒铲除。假使这种行为是革命,这种革命是民主信徒应具的决心,应有的责任。

——根据罗隆基:《民主的意义》(1944年12月9日)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罗隆基关于民主内涵的主要见解。(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种认识产生的历史背景。(9分)

17.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一战期间,英法两国曾从中国招募14万华工,驰援欧洲战场。英法两国招募华工是为了支援他们的后方,为了更好地抵抗德军。美国参战后也得到了华工的支援。除华工之外,还有南非、印度、越南等地的工人到法国去。不过,它们都属于英、法的殖民地,而中国不是。
中国的参战并非段祺瑞政府一时的冲动。中国参战是有一个社会思想基础存在的,这就是自1895年至1914年期间出现的民族危机意识。191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以工代兵计划,梁士诒是此项计划的创始人。他认为可以利用欧洲战争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国争光。
不幸的是,这段历史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中几乎都被遗忘殆尽。世人对华工参战历史的遗忘正好说明了人类的历史记忆从来都是选择性的。相关国家从一开始就有意地遮蔽这段历史。英国陆军部有意压制媒体对此事的报道,他们担心英国工会组织会起来抗议。中国政府出于维护中立国地位的需要,也不得不低调处理华工参战问题。中国不希望德国方面知道中国在实施 以工代兵 战略。当然,由于华工大都是文盲,他们未能留下参战经历的丰富文字记载。凡此种种造成了我们今天对华工参战历史的 集体失忆

——根据徐国琦《西线上的陌生人:华工与一战》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一战发生在欧洲为什么却被称为世界大战?(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参加一战的历史被遗忘的原因。(8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分)
材料 范德比尔特出生于1794年,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航运、铁路和金融巨头。帆船航运时代,范德比尔特致力于经营帆船航运业。1812年美英战争期间,范德比尔特为美军运送物资,实力迅速壮大。蒸汽轮船兴起后,他迅速将自己的帆船队出手,去做蒸汽轮船的船长,从普通的雇员发展到拥有自己的蒸汽轮船队。随着西进运动与淘金热的兴起,他再次抓住时机,四处开拓市场,开辟了很多新的航线,把营运的线路扩展到中美洲和欧洲。他甚至开拓了一条穿越尼加拉瓜的航线。到1840年,范德比尔特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船东了。19世纪50年代,铁路开始在美国普及开来。船王范德比尔特敏感地意识到内陆的交通势必被铁路所取代。从1864年开始,范德比尔有步骤地缩减了自己的船运业务,开始涉足铁路业。他在华尔街买进铁路公司的股票和经营权。最终,他建立起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成为铁路业最大的巨头。1877年范德比尔特去世。一直到21世纪,他的印记仍遍布整个美国。

——根据T·J·斯泰尔斯【美】《第一大亨:美国商业巨擘范德比尔特的伟大人生》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业巨头范德比尔特对美国作出的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范德比尔特取得成功的历史原因,并谈谈你的启示。(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