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刘方敏、张民军:《解读经济“铁幕”》
——摘编自于群:《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152号文件的形成》
三、开放性试题
时间
服饰文明中心
服饰特征
魏晋隋
洛阳
“门市齐正,卑高如一,环货充积,人物华盛,时诸行铺,竞崇侈丽”服饰风尚随意,褒衣博带,呈现出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子。
唐
西安
(长安)
设“东市”和“西市”,西市诸行设大衣行、杂货行、绢行、衣肆等二百多行服饰风尚开放,以“袒胸”为时尚,“中性化”着装得到社会认可,胡服比较流行。
南宋
杭州
(临安)
手工作坊和店铺林立,四百四十行,万物所聚,其中与时尚相关的行市有“估衣市、衣绢市、丝绵市”等,服饰及首饰都十分精美。
明清
苏州
城市分东、西两部分,其中东半城丝炽业等手工业发达,《姑苏繁华图》绘有关于衣服、鞋帽、手巾业等14家,其流行服饰专称为“苏样”。
近现代
上海
作为全国的时尚中心,服装业发展迅速,至1944年的统计数据是,上海市老闸、黄埔与新城区辖繁华地段经营西装、洋服、时装等业的西装店共有140家。“风气所趋,人人好异”服饰自成一派,称为“海派”。
——整理自张竞琼《服装文明中心的地域流变》
——法国作家阿纳托尔·法朗士
四、材料阅读
——据《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
——摘编自杨天石《1946年的政协会议为什么功败垂成》等
——《联合国家宣言》
——摘编自(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弘卜式兄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