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2.2016届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65

一、单选题

1.

《国语·郑语》记载了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 恹弧箕服,实亡周国。 因此,周宣王在全国抓捕 恹弧箕服 ,而有一对连夜逃跑的夫妇在路上捡到的弃婴,正是后来周幽王之妃褒姒。古人的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西周的灭亡实属天意B.西周亡于童谣C.童谣能预言历史发展D.宗法制遭破坏

2.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但其对 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 ,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 (  )

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

3.

清代的驿路(官路)通达各省省城及边疆的重要城市,如山西境内, 八十里乐平到柏平驿,五十里平定州平潭驿,八十里……”,在此基础上,晋商开辟出茶马之路。这表明(  )

A.政府十分重视保护长途贩运业B.民间服务性行业已达较高水平C.清朝官道修建有利于商业发展D.市镇商业发达使抑商政策松弛

4.

下面是近代部分时期上海和广州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这反映出(  )

年份

广州

上海

年份

广州

上海

1844

3340

480

1851

2320

1600

1845

3840

1110

1852

1640

1600

1846

2520

1020

1853

1050

1720

1847

2530

1100

1854

930

1280

1848

1510

750

1855

650

2330

1849

1930

1090

1856

1730

3190

1850

1670

1190

A.近代中国农副产品出口贸易量剧增B.鸦片战争使上海区位优势得到巩固C.鸦片战争推动中国外贸格局的变化D.近代中国的贸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5.

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历史博弈时说: 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 据此可推知材料(  )

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B.肯定了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6.

1960 年初,毛泽东在比较中苏两国发展工业化的道路时说: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是一切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共同规律。 这表明毛泽东(  )

A.希望工业和农业均衡发展B.主张有计划扩大农业生产规模C.肯定了苏联经济发展模式D.不否认重工业发展快于轻工业

7.

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 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 ,区别不同国家的 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 ,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 周恩来的这一外交思想(  )

A.突破了 两大阵营 界限B.否定了 一边倒 的战略C.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成为新中国外交指导原则

8.

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用单一的物质元素来解释世界本原,后来,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则以思想作为解释世界本原的主要因素,并认为物质是占第二位的因素。这反映出(  )

A.自然哲学是西方人文主义最初体现B.苏格拉底对世界的认识更加科学合理C.古希腊哲学研究从自然向社会转变D.客观真理是古希腊哲学家的共同追求

9.

威廉二世(1888年继位)时期,德国对军队及其价值观的羡慕和崇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致许多企业家大致按照军队方式经营生产…… 富有的资产家们在贵族军官中间为自己的女儿寻求女婿…… 以便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反映出德国(  )

A.是军人专制的政体B.军国主义氛围浓厚C.民众普遍崇尚战争D.新旧阶层进行联姻

10.

18 世纪中后期开始,由于商业和工业扩张以及城镇化,英国的许多人从南部迁移到中部,市镇席位分配的不平等状况愈加突出。民间组织呼吁政府肃清选举中的不正当行为,重新分配选区票数,对获得选举权所需的财产资格做出统一规定。这些情况反映出(  )

A.光荣革命以来英国政权归属问题已解决B.英国社会对工业资产阶级政权极为不满C.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部分地区经济发展D.英国公民的选举权没有得到法律的保护

11.

1953年2月2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要求国会通过决议,不承认过去与外国政府达成的秘密协定(指雅尔塔协定)”。这表明他(  )

A.坚持推行对苏 冷战 B.主张与苏联结成同盟C.要牵制国会的立法权D.极力地维护两极格局

12.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以专家组调解为中心,以争端解决机构审议、批准专家组建议或裁定为常规,以在特殊情况下争端解决机构授权和监控的贸易报复为强制实施的最后手段,日益取得了发展中国家的信赖。这表明争端解决机制(  )

A.推崇贸易报复,不具建设性B.其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C.重程序建设,忽视法律功能D.有助于国际经济秩序有序发展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面对深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统治集团内一部分官僚、士人,开始对东汉政权的前途感到担忧。安帝、顺帝统治时期不断扩大太学规模,顺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余人。各地郡国学校也纷纷建立起来,史称 四海之内,学校如林 。这些太学生们同官价士大夫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太学也便成为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中心,太学生运动深刻影响了东汉政局。

——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 事件发生的近因为山东问题,既发之后,在未获满意解决之前,热血沸腾的学生自不甘罢休,政府的高压手段与顽固的态度,愈增加了他们的愤怒。5月5日,为援救被捕学生,继续要求惩办卖国官员,拒绝巴黎和约,实行罢课。上海、天津与留学日本的学生,以及南北名流、社会团体,一致支持。总统徐世昌为所震慑,将被捕学生释放,各校复课,学生得到初步的胜利……当日军蚕食华北诸省时,中国的领导人不能再保持和解了。未能阻止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激发了学生组织公开反抗不准示威游行的禁令。1935 年12月9日,数千学生在北平游行,手持反日标语,并要求中国领导人停止内战及团结全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摘映自《近代中国史纲》《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东汉太学生运动和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的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生运动对当今社会造成的影响。结合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就学生运动谈谈你的认识。(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以下是某学者参考了北美加拿大和北欧瑞典发展方向绘制的人类发展方向示意图。

材料反 了世界近现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多种关系,指出其中一种关系,并加以分析。(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永贞革新,是唐顺宗永贞年间(805年)官僚士大夫王淑文等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持续时间146 天,最后因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顺宗,拥立太子李纯,改革终以失败而告终。

——摘编自王觉仁《永贞革新:一场飘风骤雨的改革》

材料二 韩愈在《永贞行》中认为革新派是 小人乘时偷国柄 ;又直云: 夜作诏书朝拜官,超资越序曾无难。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 革德宗未年之乱政,以快人心,清国纪,亦云善矣。 806年,刘辟举兵造反;807年,镇海节度使李锜因不愿入朝,亦举兵造反;815年,节度副大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并助吴元济与朝廷对抗,结果都被平定;唐宪宗元年起(公元806~820年),发生了持续多年的牛李党争。

——摘编自张铁夫《 论永贞改革的结局》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永贞革新的主要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韩愈、王夫之的观点,并对 永贞改革 进行评价。(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2分)
材料一 18世纪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法国广泛传播,年轻的拿破仑成了卢梭民主共和思想的崇拜者。从热月政变到雾月政变期间,拿破仑的民主共和思想没有进一步深化,相反他的思想中出现了内在的矛盾性和停滞性,民主的和专制的交错在一起。雾月政变后,拿破仑进一步向独裁专制转化。随着个人权力的无限膨胀,拿破仑不但无限加强个人独断的特征,而且不断改变和破坏他早期建立的体制来放纵他个人独断。1804年,拿破仑称帝,这样,他的民主共和思想丧失殆尽。

——郑佑新《拿破仑与华盛顿的民主共和思想之演化》

材料二 1897年,孙中山说: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共和主义)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 孙中山视域下的 共和 与专制对立,跟他早年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有关,认为中国属 异种 统治,且带有明显压迫和专制色彩,希望能 驱除赵虏,恢复中华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于对内对外宣言中依旧从与专制对立的角度强调 共和 。他在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中自称: 龟勉从国民之后,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

——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拿破仑和孙中山对待 共和 的态度。(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和孙中山对待 共和 态度不同的原因。(8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0年9月27日,日本与德国、意大利通过 闪电外交 ,缔结三国轴心军事同盟,为德国和意大利在 欧洲新秩序 的领导地位和日本 东亚新秩序 的建立增加了新份量。同时,日军入侵法属印度支那,这是为封锁中华民国及阻止美国通过海防至云南之铁路线以运送军火、燃料及每月一万吨的物资而采取之行动,且这一行动有利于 延续实施桂南会战的作用。

——摘编自【英】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的背景和目的。(9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的影响。(6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亚历山大二世在位期间,颁布了很多法令,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诸多方面改变了俄国犹太人的悲惨境遇。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国犹太人对政治的诉求开始表现出来,这不仅由于政府放松了对犹太人担任公职的限制,而且也与犹太人自身经济实力的增长和社会影响的扩大有关。这一时期,犹太资本迅速发展,并出现许多著名的资本家,如金茨堡家族和波利亚科夫兄弟。
西欧犹太人的解放促进了俄国知识分子阶层对犹太问题认识的转变。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希望俄国效仿西欧,给予犹太人以平等的地位和公民权。克里米亚战后,俄国社会面临的一系列危机,亚历山大二世决定转变策略,通过颁布宽容法令来达到同化犹太人的目的。亚历山大二世时期正值俄国改革时代,犹太人的价值和作用使亚历山大二世乐于采取宽容犹太人的政策,以便吸引更多的犹太人为俄国发展服务。亚历山大二世接受的教育富有人文主义色彩,这使亚历山大二世能够理性看待俄国境内的犹太人问题。

——摘编自张礼刚等《试析亚历山大二世宽容由太人的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二世宽容犹太人的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历山大二世采取宽容犹太人政策的影响。(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