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正始四年(243年),倭国向曹魏进献倭锦等异域丝绸。滑国于天监十五年(516年)向南梁进献波斯锦。宋元以降,西方丝绸多从海路而来。特别是欧洲蚕丝业兴起和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丝绸大量涌入中国。19—20世纪,更有各种廉价的混纺丝绸、人造丝绸充斥进来,及其纺织技术也引入中国。
——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 刘永连,西域研究,2008年02期
材料二 所谓
“特里芬难题
”,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提出的观点。特里芬教授认为:
“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又与美元挂钩,美元因此而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于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就要求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手段与货币储备。这样做,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沉积。这样,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国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就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 李世安; 世界历史 2009年06期
材料三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市场才逐渐演变为全球性的世界市场,其范围大大拓展,运行机制也进一步完善。可以这样说,是80年代以来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规模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带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与西方货币理论, 徐明棋,世界经济研究 ,1999年01期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丝绸涌入中国的路径,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影响。(5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总结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实际运转中产生问题。(4分)
(3)结合材料三描述世界市场与全球化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世界市场与以往的世界市场有何不同?(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