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1.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2016年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宁夏回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6 浏览数:129

一、单选题

1.

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 天理自然 ,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 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 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

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C.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2.

唐朝时,掌权的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甚至参与包括宰相在内的大臣的任命。后来发展到与宰相共参政事, 宰相掌文,枢密掌武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央集权逐渐衰落B.君主专制日益加强C.宰相成为宦官附庸D.二府三司制雏形出现

3.

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 匠籍 。清初宣布废除 匠籍 ,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 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一 。这一变化(  )

A.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C.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

4.

顾炎武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指出: 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 他强调凡做学问, 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 。在此,顾炎武(  )

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B.强调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C.强调尊重前人研究成果D.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5.

晚清人士黄遵宪曾评价某个条约把 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 拱手而让之他人 。这个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

19世纪中期,英国人看穿了天国,认为其虚弱无力、不堪扶持,所以《泰晤士报》严正表示, 叛军 已经成为 阻挡我们摘取金苹果的龙,最终英国政府作出了 选边 的决定 。此处 选边 的含义是(  )

A.没有太大作用了,干脆淘汰B.保持中立,静观其发展C.没有利用价值了,让其靠边站D.放弃中立,参与镇压 叛军

7.

1910年,对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种状况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是(  )

A.促进内地经济发展B.迫使政府举借外债C.导致金融机构破产D.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8.

有位学者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历史事件是 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 这场 历史性变革 是(  )

A.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社化运动

9.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 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  )

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B.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C.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D.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

10.

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人们的 希望 羡慕 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  )

A.渴望扩大政府职能B.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C.借鉴苏联计划模式D.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

11.

表1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该表主要反映了(  )

年份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2%

27%

37%

36%

43%

                                                                                             表格 1

A.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B.低收入国家工业总量领先世界C.国际经济秩序日趋公平合理D.中收入国家社会工业化的完成

二、材料阅读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世纪下半叶成都的发展相对缓慢,城墙仍然是城市中最显要的建筑,站在上面可鸟瞰全城;四个城门是成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在黎明开启,在晚间关闭。街道是市民共有的最基本的公共空间,总是充斥着行人、轿子、推车, 凉棚、幌子、大招牌、旗子把狭窄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全城商业和居住区域并不隔离,商人小贩没有任何限制地在街头出售商品。成都街头经常被用来作为戏剧表演的舞台,流动的班子喜欢在围满观众的空地上表演。各种资料显示,20世纪以前地方官员很少控制街头,这给予人们分享这一空间的机会,居民们尽其所能地使用街/头。
材料二 20世纪初新式精英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良运动,尝试借助西方文化构筑新的公共空间。1909年出现第一座西式钟楼;随着人口的增长,四个城门造成交通拥堵,自1913年开始逐渐拆毁旧城墙、旧寺庙,一些古迹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1904年,劝工局 仿日本劝工场办法,设立产品陈列所 。1909年劝业场建成,次年,改名商业场,成为购物中心和公共娱乐场所。20世纪初少城公园开放,装备了电灯,傍晚后也能开放;1913年,政府兴建了一座展览厅和图书馆。随着城市改革浪潮的推进,反映新思潮的新兴地方戏相继诞生;1909年电影引入成都。同年,成都第一家新式大众剧院——可园在会府北街开张。开张之时,允许妇女进入,引起人们好奇围观。同时飞行表演、乐队、舞厅及交响乐队也相继出现在成都。成都的警察机构成立于1902年,在20世纪的头二十年里,由于没有正式的市政机关,警察对街头贸易、劳务市场、公共卫生进行严厉整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初前后成都城市面貌的变化。(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成都城市改良运动的原因及影响。(1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现代化是一个变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不断消失,新的社会因素不断出现,对这一点,人们已经有较多的认识。但现代化还有另一个侧面,即社会对变动的适应力。仅只有变动并不足以促成现代化,变动与适应相结合,才是现代化成功的关键。变动可以改造社会,使它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它也可以摧毁社会,使之成为一堆废墟。 不一定是好事,只有对变动的迅速适应,才体现社会的生命力。因此,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能力,不仅取决于变动的速度,也取决于社会对变动的适应能力。变动和适应间的平衡机制,是现代化过程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

——钱乘旦《变动与适应——对英国现代化过程的再认识》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钱乘旦的核心观点并运用中外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禁兵把持于内,藩镇偃蹇于外,唐朝的政局,终已不可收拾,遂分裂而为五代十国。唐时的节度使,虽不听政府的命令,而亦不能节制军队。军队不满于节度使,往往哗变而杀之,而别立一人 。北宋初,宋太祖大力整顿兵制,加强中央兵权。宋朝兵之种类有四:曰禁军,是为中央军;曰厢军,是为地方兵;曰乡兵,系民兵,仅保卫本地方,不出戍;曰番兵,则系异族团结为兵,而用乡兵之法。 太祖用周世宗之策,将厢军之强者,悉升为禁军,其留为厢军者,不甚教阅,仅堪给役而已 ,所以军队的重心,实在禁军。与之前府兵制相反,宋朝兵民分业,士兵全部招募,平民出饷以养兵,募兵专务训练战争之事。宋初,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殿前司分立,合称 三衙 ,三衙分掌禁军,厢军则隶属于侍卫马军司或侍卫步军司, 天下兵柄尽在焉 。但是,三衙却只管统制训练,不及其他;武官选授和军队的调发则由枢密院掌管;军队出征时又往往不用三衙将帅,而临时任命其他官员为统帅,事定以后,兵归三衙,将还本职。
宋代兵制改革为赵宋皇室消除了腹心之患,有利于长治久安,为两宋时期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社会的进步与稳定,文化的昌盛与繁荣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本前提,其意义与影响不可小觑。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说明宋朝兵制改革的原因和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兵制改革的影响。(6分)

1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53年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上台前猛烈攻击遏制战略,指责它使美国耗费了大量金钱,却不能取得应有的胜利。他上台后便立即着手制定美国的新战略。随后,艾森豪威尔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162号文件—— 国家安全基本政策 ,称为 新面貌 文件。文件认为苏联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对西方自由世界的敌视及对亚非拉国家的渗透和颠覆上。 新面貌 战略坚持了艾森豪威尔的 大平衡 思想,提出 应付苏联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在这样做的同时,避免严重削弱美国经济或损害我们的基本价值和制度 。在缩减军费的情况下,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军方的要求,文件强调 以进攻性打击力量实施大规模报复性破坏的能力 ,要在核武器的数、质量上都保持对苏联的优势。不过在苏联已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美国统治集团认识到了进行核威慑的局限性,因此强调在裁减常备军的同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文件承认美国的联盟政策面临着种种问题,最使美国担心的是 西欧越来越不愿追随美国的领导 。因此文件强调使盟国相信 美国的安全战略是集体安全战略。联盟必须扎根于对利益共同体的强烈信念,并坚信美国领导的稳定性和明智性 。另外,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心理战可谓情有独钟,它不仅设立了隶属于白宫的心理作战局,还把这种颠覆手段引为 新面貌 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思、杜正艾《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及后冷战时代》

(1)根据材料概括 新面貌 战略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 最使美国担心的问题 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上台,他在就职演说中说: 就目前的危机而言,政府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里根政府认为,要使美国经济摆脱 滞胀 ,提高竞争力,就必须将政策的着力点由需要转向供给。为此,里根政府接受了供给学派的思想,制定了一系列刺激供给的政策。其中,减税是核心。它包括简化税制、降低税率、减免企业所得税、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对企业新技术授予减免税待遇。到里根第一任期结束时,联邦规章制度减少了33%以上。随后,里根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经济自由化措施。例如,实行国营企业私有化;放松价格管制;减少市场准入限制;放宽《反托拉斯法》的执行,鼓励企业兼并。

——【英】M·马歇尔《供给学派和里根经济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里根上台时面临的经济形势。(6分)
(2)依据材料指出里根政府解决经济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