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2.2016届 安徽省百校论坛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7 浏览数:147

一、单选题

1.

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公输班被誉为木匠祖师,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这些发明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小农经济的发展B.铁制工具的普遍推广C.冶金技术的进步D.百家争鸣 的出现

2.

观察下列表格,据此可知(  )

汉帝

太尉

在任时间

任前职位

去职原因

备注

高祖

卢绾

公元前205—前202

列侯

迁燕王

高祖世交

周勃

公元前196—前196

列侯

罢省

惠帝

周勃

公元前184—前179

列侯

迁丞相

高祖遗命

文帝

灌婴

公元前179—前177

将军

迁丞相

景帝

周亚夫

公元前154—前150

中尉

迁丞相

A.国家政局稳定已不需要设置太尉B.当时各地封国削弱了中央集权C.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D.汉初为加强皇权太尉省置无常

3.

晋商中的—位重要代表人物王现曾经说过: 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洁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恪守其业,天之鉴也。 这反映出(  )

A.儒家义利观制约晋商发展B.商品经济催生出新的义利观C.淡泊名利成就了晋商事业D.儒家思想影响晋商经营理念

4.

《大明律》定: 凡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是奸党,务要鞫问,穷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 这一规定的出发点在于(  )

A.避免吏治腐败B.削弱宰相权力C.完善明朝法制D.抬高皇帝权威

5.

下面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参战士兵体格嗣查表。据此可推知(  )

年龄

身高

(cm)

体重

(kg)

胸围

(cm)

呼吸伸缩差

(cm)

肺气容量

(mL)

握力

(kg)

日兵

214

1651

6088

8495

1036

3631

41

清兵

298

16665

5475

195

1024

3129

31

A.清军战斗素养落后日军B.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C.清朝不够重视军队建设D.清军战斗精神不及日军

6.

有学者认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大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属于资产阶级,他们革命的动力不是为资产阶级争取利益,而是从帝制统治和列强的窥视下拯救中国。因此,他们也代表了深受列强欺凌之苦的民族资本家的心声。材料表明革命派(  )

A.进行革命的目标不明确B.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C.有民族民主革命的诉求D.已成为知识分子代言人

7.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时说: 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他评论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不结盟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威望C.万隆亚非会议成功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8.

苏格拉底坚持 无人有意作恶 ,一切罪恶都是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这符合苏格拉底(  )

A.美德即知识 的哲学观B.性善论 的言论C.认识你自己 的价值观D.对真理的追求

9.

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联盟负担法》,贫民居住地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限制人口流动的制度障碍彻底消除。英国限制人口流动的制度消除的背景是(  )

A.圈地运动的持续开展B.机器生产的广泛展开C.商业资本的血腥掠夺D.海外移民的日渐增多

10.

1787美国宪法第1条第8款规定: 必要和适当的条款 授予代表民意的国会制定政府履行其职责的 一切必要的和适当的法律 。该条款(  )

A.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了依据B.使各州获得充分的自治权C.干扰了罗斯福新政的推行D.确保了法院司法的独立性

11.

苏共中央九月全会(1953年)和七月全会(1955年)决议的核心是力求改变经济发展的先后次序,使劳动成果与个人利益关系的刺激因素起作用。这表明苏联(  )

A.决定废除实物配给制B.决定纠正斯大林体制弊端C.生产动力不足已显现D.暂时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

二、材料阅读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武帝曰: 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
董仲舒答曰: 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累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盭(同 ),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本。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痰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

——朱熹

材料二 欧洲北部各国的世俗统治者多半并不关心宗教改革的理论,而只关心这些理论作为他们控制教会财产和权力的斗争武器的明显价值……当他们决定取消教廷的司法权时,他们就必须寻找能够表明整个教会无权行使这种司法权的证据,这就使他们与路德及路德的教徒们有了共同点。

——摘编自【英】昆廷·斯金蚋《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君权观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的思想源由。(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朱熹与路德的思想能被当时的世俗政权接受的共同原因。(8分)
(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政府权力的 减法 换取市场活力的 乘法

——摘编自李克强《在上海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讲话》

运用中外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所述政府职能与市场活力的关系进行探讨。(12分)(说明:可以就材料中所述政府职能与市场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关系,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当日圣祖因二阿哥(康熙嫡长子)之事,身心忧悴,不可弹逑。今朕(雍正)诸子尚幼,储一事,必须详慎。……朕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索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 正大光明 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成宜知之,或收藏数十年亦未可定。

——摘编自《清世宗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皇位继承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皇位继承改革的意义。(9分)

1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独立宣言》启动了以平等权利和经人民同意的政府为平台的美利坚实验,致力于以新体制来为其成员获得 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 的权利。不过,这种关于主权自我的耳熟能详、过于早熟的现代颂词,正好与呼唤牺牲的革命号召形成对应。旧的臣民必须死掉,新的公民才能存活,而且公民只有甘愿为共和国的生存而做出最后的牺牲,才能了解自己,才能认识其同胞。作为一个忠诚的共和派,杰斐逊把自己融入人民之中。他奉献于革命,认同于 1776年精神 ,这在他一生中乃是起界定作用的时刻,是新与旧之间、黑与白之间的枢纽。杰斐逊同他的美利坚同胞一起摆脱了殖民臣服的枷锁,伸张其与生俱来的权利,通过失去 旧我 而找到了 新我

——摘编自彼得·S.奥努夫《塑造一个民主的自我:托马斯·杰斐进与美国民主的起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民主起源之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776年精神 的内涵。(6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美国举国上下正在为消除工业化、城市化和垄断化所带来的巨大弊端而专注于推进广泛、深刻的进步主义改革。……由于长期受孤立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人民在战争爆发前对欧洲的内部纷争并不关心……美国与欧洲远隔重洋,相距甚远。在他们看来有了大西洋的阻隔,美国就可以避免欧洲战祸的侵扰。威尔逊政府在最初发表的关于外交政策的几个声明中都正式认可了当时全国上下一致的态度。1914年8月4日,成尔逊正式发表中立宣言,8月19日他又发表讲话呼吁美国人在 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不偏不倚

——高志青《美国的孤立主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中立政策》

(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中立政策对其自身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戴安澜(1904—1942年),安徽无为县人,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200师师长,著名抗日将领,以远征缅甸闻名。1925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翌年参加北伐。1939年12月赢得著名的昆仑关大捷。1942年3月戴安澜率第200师西出云南远征缅甸,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5月16日戴安澜于指挥所部撤退途中,不慎中弹负伤、逝世,享年38岁。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在异邦打击侵略者,自甲午战争以来,这还是第一次。但中国远征军用出色的战绩证明,他们的英勇顽强不在盟军之下。正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为戴安澜签署颁布勋章的命令中写道: 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达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 中国远征军的苦战虽未能挽回缅甸防御战的颓势,但中国远征军首次出国与盟军协同作战及其在缅甸防御战中的重要作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安澜将军被美国总统罗斯福授勋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戴安澜将军远征缅甸的影响。(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