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6. 广东省湛江市2016年普通高考测试题(二)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64

一、单选题

1.

战国时期秦国的青铜兵器出土数量很多,不少带有铭文,如 相邦吕不韦戈 相邦义(张仪)戈 上郡守戈 陇西守戈 等。这些铭文证实(  )

A.兵器使用者为中央高级官员B.秦国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C.秦兵器分由中央和地方督造D.秦兵器带有显著的地域特色

2.

西汉武帝时,南阳大盐铁商孔仅提出: 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盘 ,并 总其原,一其价 ;随后政府 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 。这表明,西汉政府(  )

A.谋求与民间大商人合作经营B.决心铲除地方经济的膨胀C.普及和推广冶铁煮盐的技术D.希望实现国强民富的目标

3.

下表内容主要反映了唐朝科举出身者与官僚的来源统计表(  )

大士族(%)

中小士族(%)

寒素(%)

科举出身者来源

69

13

18

官僚来源

662

123

215

A.士族通过文化优势保持政治优势B.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没有得到落实C.科举制选拔的范围和人数很有限D.自然经济阻碍了封建文化的推广

4.

1776年,清政府把投降清朝的原明朝官员编入《贰臣传》:其中,投降后忠清到底的,编入甲编;在清代为官,后又心怀怨恨的,编入乙编;降清后又反叛的,收入《逆臣传》。这说明(  )

A.君主专制强化提高了从政要求B.对清朝效忠是褒贬的唯一依据C.明清易代造成思想领域的混乱D.政府试图构建明确的道德标准

5.

《中国纪事》评价某一事件: 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 该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6.

梁启超在《自由书》(1899—1901年)中认为: 今日所最要者,则制造中国魂是也……而将制造之,则不可无其药料与机器。人民以国家为己之国家,则制造国魂之药料也;使国家成为人民之国家,则制造国魂之机器也。 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迫切需要(  )

A.真正保护民众的民主制度B.发展民族工业的宽松环境C.树立中央权威增强凝聚力D.国民对民主国家的认同感

7.

一位在上海的美国旅行者在写给国内的信中说道: 他的名字在所有的阶级中都是一文不值——他们对他的感觉就像美国人……对赫尔伯特·胡佛的感觉一样。美国使馆在以最快的速度撤回自己的侨民。 该信中的 最有可能是(  )

A.甲午战争时期的李鸿章B.辛亥革命时期的袁世凯C.国民革命时期的孙中山D.解放战争时期的蒋介石

8.

下图为1992—1996年中美GDP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A.中国经济因模式变化使增速趋于合理B.知识经济不利于美国经济增长C.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急躁冒进的趋势D.美国经济陷入了 滞胀 时期

9.

在帝国的鼎盛时期, 罗马人 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认同,所有公民,甚至包括像西塞罗(Cicero)所说的 来自粗俗和野蛮地区的人 ,都能参加政治活动,分享帝国的权力和荣耀。 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罗马帝国(  )

A.加强军事统治B.重视法律制定C.进行文化同化D.力图经济扩张

10.

1816年,英国阿美士德使团成员斯当在日记中描述了他所见到的中国: 到处显得平静安宁,我们看到的是满意的神情和幽默的兴致……人口如此庞大的国家乞丐如此之少真令人惊异。 这表明该使团此行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英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B.证实启蒙思想家笔下的美好中国C.帮助英国政府获取经济利益D.了解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及物产

11.

1941年10月,苏联通过红色间谍中西功获悉:日军正在濑户内海、台湾集结,其后勤保障部采购了大量夏装军服。苏联据此判断,日军将(  )

A.北进西伯利亚,攻击苏联B.攻打华北,扫荡中共的抗日根据地C.南下太平洋,与美英作战D.进攻中国西南,消灭重庆国民政府

12.

据统计,1960年,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的人均收入是30:1,而2000年是74:1;1980年,最不发达国家有20多个,但到2000年联合国成员中这样的国家已有48个。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B.两极格局瓦解造成动荡C.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D.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可称之为 德性文化 ,所以,中国的 治道 特别注重道德教化。君、父、夫、兄与臣、子、妇、弟等都有特定义务。这种双向配合,便构成充满人伦情感的秩序。大多数宗教都漠视世俗的人伦关系,中华文化不能容忍这一点。因之,中国宗教在关乎世俗人伦方面,不像西方、中东宗教那样绝对。佛教的中国化教派,正是由于在尽孝、尽忠这伦理的两大端上有所修正,方获得国人理解。明末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人,也只能允许中国教徒祭祖、祀孔,此种折中方针被称为 利玛窦规矩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古希腊的智者中,有人提出类似原子论的宇宙观:每一种物质都可以切割成最小的粒子,不同粒子,各有不同性质。他们多把宇宙看成静止不变的,努力概括相似事物的 共相 ,并把事物分类。每一类给一个 共名 来描述其 共相 。他们觉得具体事物是生灭有常的, 共相 倒是永存的。具体事物都有缺憾,达不到这类事物应有的理想水平, 共相 反倒可以代表这类事物。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毕达哥拉斯,他提出了三角定律,即勾方加上股方等于弦方。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同道们认为,世上那许多不可改变的 ,就是宇宙的大奥秘。

——摘编自罗银胜编《新编顾准读希腊史笔记》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 德性文化 形成的原因,并说明这种文化对中国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智者思想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种特征对近代西方的影响。(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东西方文化?(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有学者认为,人类文明是按下列顺序,依次运行的:
(1)平静和满足:人们放松对非物质价值观的坚守,变得越来越满脑子都是物质享受。
(2)幻灭和痛苦:当物质主义不能满足人性需求时,生命已经变得毫无意义;旧的精神权威被证明是假的。
(3)挽救价值观:他们的注意力被重新引导到人类生活的性质和价值这一根本问题上,他们再次找到它。
(4)创造力时期: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生活有了新的含义,幻灭消失;生活再次变得可以忍受/宜人。他们是幸福的。
(5)平静和满足的状态:这一循环周而复始。

——整理自詹姆斯·克里斯蒂安《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论证。(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北宋末年,蔡京下令,仿 当五大钱 在全国范围内铸行 当十大钱 ,并在官铸小平钱中加入锡;同时,下令全国范围内禁止私铸货币,一年之内废黜此前所有非官方货币……靠铸大钱敛财的朝代并不鲜见,蔡京 当十大钱 的奇特之处在于,同样一种货币,在不同地区却规定了不同的标准。……两年后,蔡京非常郁闷,因为, 当十大钱 并没有带来多少收益,无论皇帝、官家豪强还是升斗小民,对蔡京的币值改革都极为不满。

——整理自陈雨露、杨忠恕<中国是部金融史》

材料二 银行体制的合理化与集中化,导致了1935年11月等于国有化的突然行动……在孔祥熙控制下的中央银行相对来说不那么活跃。但是……公私利益都错综复杂的纠缠在一起。例如,孔祥熙和宋子文都是一家私人企业中国建设银公司的主要股东……这些公司能得到财政津贴,享有垄断权和其他特权,常常挤垮与之竞争的私营企业。

——整理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指出孔祥熙的金融改革与蔡京的不同之处。(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蔡京、孔祥熙金融改革的时代背景。(8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英国伦敦。坐落在泰晤士河西岸的威斯敏斯特宫庄重典雅。时值深秋,雾气从河面升起,弥漫开去。更确切地说升腾、弥漫的不是雾气而是杀气,就在这里,议会下院议员皮姆、汉普顿、马尔腾等人为代表的共和派与国王查理一世的专制王权的斗争,从今天起进入白热化。这天是1640年11月3日。……这时,一位衣着朴素、衬衣领不那么挺括的议员,激昂地大声说道: 如果今天我们否决了《大抗议书》,明天我就卖掉一切财产,离开英国,我不想再看到英国。我知道还有许多诚实的人也将这样做……”
这位坚决支持《大抗议书》的议员,就是从二十八岁起,在1628年和1640年两度从汉丁顿地区入选议会的克伦威尔。直到午夜,议会才以十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大抗议书》。可是,国王拒绝接受《大抗议书》。1642年1月4日,查理一世亲率三百余名武装卫士,直闯议会所在地。途中,他们遭到成群结队的市民、水手、脚夫和伦敦郊区农民多次阻拦。按照英国当时法律,国王率兵冲进议会抓人是违法的,但查理一世气急败坏,他想抓住皮姆等五个共和派议员,杀一儆百,可是皮姆等五人已经不知去向。

——《长期议会和<大抗议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和派与查理一世斗争进入 白热化 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抗议书》的性质和国王拒绝接受它的理由。(9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32年2月2日,世界裁军会议在日本进攻上海声中于日内瓦开幕。法国首先提出的计划强调安全保障,主张各国军备维持现状,并要求建立一支由国联行政院指挥的常设国际警察部队,对破坏国联盟约的国家进行制裁。美国随后提出的限制军备的九点计划,却完全没有涉及欧陆的安全保障问题。这样,会议迅速陷入僵局:法国要求通过安全保障达到裁军目的,美国则要求通过裁军以达到安全的目的。4月中,(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前来日内瓦,他告诉法国代表,美国已限制海军,裁减陆军,空军到不了欧洲;关于保障法国安全问题,美国爱莫能助,法国应与英国协商。但英国对法国的计划也不支持。……于是,史汀生再次会见法国总理安德烈,塔迪厄。史汀生指出,海军强国已在10年前华盛顿会议上限制了他们的海军, 而且,鉴于目前远东的形势以及我们对这种形势的关联,这不是我们进一步限制海军的时候 。就这样,裁军会议一直没有进展。但是,当德国代表团提出军备平等的要求时,美国代表团却表示支持。德国在国际帝国主义的纵容下公开走上了军备竞赛的道路。

——摘编自刘绪贻等《美国通史》第5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拒绝法国裁军计划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拒绝法国裁军计划带来的影响。(9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谈允贤,女,明代南直隶无锡人。垂髫之时,祖父谈复因二子均入仕, 医用弗传 ,又见孙女允贤甚聪慧,决定让其弃女红习医学。这是她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允贤嫁后,开始医疗实践,并在 三女一子 身上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这是第二个转折点。祖母去世,允贤悲痛过度而缠绵病榻七个月,梦中得到祖母指示方药,并要求行医济人。允贤依方调治病愈后,开始职业女医之路。这是第三个转折点。允贤50岁时, 屈指太宜人所命之期七十有三,三去其二矣 ,决定写下自己和祖母的医学经验 以请益大方家 。故写下《女医杂言》并刊印。这是第四个转折点。
谈允贤在当时的江南地区获得广泛好评。如茹銮评价道: 夫医在丈夫,称良甚难,孺人精书审脉,投药辄应,女妇多赖保全,又能为书以图不朽,活人之心殆过男子。 朱恩评价谈允贤: 然则是编之作,较之班姬之赋,卫夫人之书,与朱淑贞之诗,其用心误失,岂不大有可议者耶! 侄孙谈修在跋语中所记载到: 余在龆龀,目睹其疗妇人病,应手如脱,不称女中卢扁哉?

——摘编自沙蕾等《谈允贤<女医杂言>》

(1)根据材料,概括谈允贤的主要成长经历。(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谈允贤的主要活动。(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