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7. 山西省临汾市2016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7 浏览数:295

一、单选题

1.

晋国上卿赵简子曾说: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 材料反映了当时(  )

A.自然经济开始形成B.士农工商等级森严C.出现以郡统县的制度D.血缘政治受到冲击

2.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 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 执行死刑时由刑事事务官监场,对一切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诉 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这些规定(  )

A.维护了奴隶主利益B.是习惯法的汇编C.体现了奴隶制民主D.保护了私有财产

3.

儒家一向讲究仪表端庄,儒冠儒服,循规蹈矩。而魏晋名士却一反常态,他们放浪不羁,以丑为美,说丑话做丑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接待宾客时故意穿破衣烂衫, 望客而唤狗 ;参加宴会时,故意不拘礼节, 狐蹲牛饮 ;更有甚者,客人来访时,赤身裸体,一丝不挂,美其名日 通达 。魏晋时期出现的以上行为体现出的艺术风格是(  )

A.现代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古典主义

4.

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 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 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  )

A.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C.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5.

《元史·百官志》有云: 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 据此可知宣慰司(  )

A.是掌管军政大权的行省分设机构B.为宣政院辖属的地方宗教机构C.是中书省派驻边疆的地方机构D.被少数民族地区的僧俗首领掌管

6.

据《上海县志》记载,嘉靖时上海县 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 ;《浙江通志》亦云,万历时嘉善县 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 。材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B.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C.纺织业是主要的手工业部门D.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7.

1689年 民会国会 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权利宣言一起呈现给威廉和玛丽。……新誓词要求威廉和玛丽宣誓: 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 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 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 。材料主要反映了英国(  )

A.下院是国家权力中心B.代议制民主政治形成C.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D.国王权力地位的变化

8.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 光荣革命 ,是一场失败了的 光荣革命 。该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  )

A.以温和的方式推翻了旧政权B.使中国开始走上民主共和之路C.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D.没有从根本上使中国社会转型

9.

1913年张謇说:“……为捍卫图存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又惟有开发极大之富源,以驰逐于世界之市场。若开放铁矿、扩张制铁厂是 …… 谓我国铁业发达之日,即日本人降伏于我国旗之下之日 。材料反映出(  )

A.一战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实业救国成为民国时期的思想潮流C.抵抗日本侵略成为实业家门的共识D.民族资本主义的工业体系日益完备

10.

1931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20世纪30年代,苏联三大钢铁基地之一的马格尼托格尔斯克,是由450名美国工程师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美国格里钢铁厂为蓝本设计的,电力系统由通用电气公司设计和装备。由此可见(  )

A.苏联在工业化初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苏联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大大提升C.社会主义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融洽D.美国为转嫁危机向苏联进行资本输出

11.

下表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增长率(依据龚关主《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该表反映出(  )

区域

收入

消费水平

农村

176%(家庭收入

89%

城市

80%(职工货币工资

45%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B.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城市C.废除农业税增加了农民收入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展缓慢

12.

下图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

A.西方发挥主导作用B.世界市场不断扩大C.从自由无序到有序D.全球化不断加强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所谓人的现代化即是要实现传统的臣民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其作用就是 诘奸除暴,惩贪黜邪 ,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 禁止做 必须做 的义务性要求,而不是 可以做 的权利性规定。法律成了压制性的力量,是记载义务的文本,而不是权利的宣言书。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 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三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他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相信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他更强调人的思想自由,并且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四 现代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公民对于自身人格尊严、自由平等、权利义务以及自身在政治和法律上的地位、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自我感知和体认。……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而要实现中国梦就离不开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

——熊晓梅《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培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罗马公民与中国古代臣民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康德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对近代中国 人的现代化 产生的影响。(8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的认识。(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图1为晋察冀边区银行发行的抗日票。这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唯一一家当时国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银行,1938年正式成立,起到了稳定边区物价和支持敌后抗战的作用。
图2为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中储券。该银行于1941年在南京成立,作为自家银行发行本位币,可与法币(官方统一货币)互相兑换,在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曾经大量流通。

图1抗日票纸张粗略却不被学术界认为是假币,图2中储券印制精美却常被学术界称为伪币。请根据所学知识评述以上观点。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895年,户部奏请 各省挑精壮三成,其余老弱一概裁撤 。之后,户部又奏请裁减勇营三成。甲午战后到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编练的新式陆军有四支: 定武军 (后改称 新建陆军 )、 自强军 武毅军 湖北护军营 。新军仿照德国陆军编制,按照德国的训练方法训练军队。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困难,大力发展工商实业,以增加税源。1896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1897年创立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一中国通商银行。1896年,总理衙门议奏: 兴学诚自强本计,请由各省督抚酌拟办法,或既就原有书院量加课程,或另建书院肄习专门。 此后,各省创办了不少新式学堂。1897年,经总理衙门议奏后开设经济特科和岁举专科,以满足国家对变法人才的需求。1898年初,荣禄、高燮曾、胡燏棻分别奏请设立武备特科,所有武场一律改试枪炮。

——摘编自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改革的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知识,指出这次改革与洋务运动的主要区别,并分析导致改革困难的原因。(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既有共同点,因为各国所依据的思想理论和文化渊源是共同的;又有多样性,因为各国所建立的是要适应本国政治、经济、社会需要的制度。

——林娟《美国的大选和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度》

材料二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解放区的政权建设。在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苏皖等老区,继续 实施普选的彻底民主制度 ,在乡、区、县、边区四级政权建设中,除汉奸、恶霸地主、反革命分子及精神病患者外,不分阶级、党派、民族、职业、财产、性别、宗教信仰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实行平等、普遍、自由和直接选举原则,采用直接投票、投豆豆到碗、送票箱到家门等形式,选举时,选民穿上节日盛装,妇女头戴鲜花,有的骑毛驴翻过几座大山选出自己拥护的人。

——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1840—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共同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民主政治与解放区政权建设的区别以及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9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事万邦共荣之乐……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日本战败的原因。(6分)
(2)指出诏书中为战争辩解的内容并对这一内容进行评价。(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