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8. 山西省太原市2016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二)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75

一、单选题

1.

据《全唐文》记载: 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使常加存问,除收舶脚进奉外,任其往来通航。 皇帝诏令允许蕃客 自为贸易,不得重加率税 。这反映了唐朝(  )

A.海上丝绸之路繁盛B.经济重心南移刺激外贸C.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设立机构加强外贸管理

2.

有学者研究指出,宋代官僚士大夫是当时书画消费的主体,部分平民也趋之若鹜。这反映了宋代(  )

A.市民阶层成为城市消费的主力军B.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刺激了文化繁荣C.书画艺术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D.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构建的手段

3.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 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 。这表明黄宗羲(  )

A.主张建立权力制衡机制B.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D.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

4.

1866年郭嵩焘奏称: 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 这一认识(  )

A.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C.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5.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这反映出(  )

A.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B.福州开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场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

6.

1929年国民党通过某决议案,主要内容如下:确定国家、省、县行政经费及地方行政经费之分配;整理税制,杜绝收税机关之一切积弊;整理币制,巩固金融;分别整理外债,筹备偿还外债之方法等。据此可知该决议案(  )

A.促成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B.力图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C.为全面抗战提前做经济准备D.增强国家实力以镇压工农运动

7.

第一个 五年计划 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这反映了(  )

A.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B.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C.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D.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

8.

狄奥尼索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他可以用葡萄酒的神奇魅力融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公元前7世纪在雅典出现了大量民众种植、采摘葡萄和酿制葡萄酒以及酒神狄奥尼索斯形象的瓶画和神话故事。据此可以推知当时雅典(  )

A.葡萄产业为希腊神话奠定基础B.已经建立起和谐的社会秩序C.人们渴望解决尖锐的社会矛盾D.注重协调社会与神灵的关系

9.

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 先定论 ,主张信徒不仅要信仰上帝,还要做荣耀上帝的 善功 (对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热爱)这一思想的提出(  )

A.巩固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B.扩大了路德教的社会影响C.强化了天主教的禁欲思想D.拉近了宗教与世俗的距离

10.

1873年德意志帝国为对付日益发展的工人运动,俾斯麦提出新闻出版法草案,帝国议会没有通过。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议会(  )

A.成为民主力量的阵地B.实现了对行政权的制约C.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D.反对实行新闻出版自由

11.

1933~1934年苏联粮食产区的小麦交售价格是每公斤3.2~9.4戈比,而每公斤面粉的零售价格是35~60戈比。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

A.抵制欧美国家农产品倾销B.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C.实施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D.城乡间经济交流频繁

12.

劳斯莱斯公司CEO约翰·罗斯于90年代曾说: 10年前公司98%的技术研究工作是在英国完成的,而现在这个比例不足40%,很多工作是在德国、印度、新加坡等完成的。 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B.跨国公司成为全球化的动力C.企业的产业链逐渐分化D.信息技术加强区域经济联系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明朝政府后,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重新确立了以明朝为宗主国的地区安全合作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凡是与明朝建立宗藩关系的国家,都须经过明朝的认可与册封,发生王位更替时,也要经过明王朝的许可,新王也须得到明朝的册封,这也被藩属国视作其政权合法性的标志。在这种宗藩关系下,明朝与藩属国之间,虽然名义上是君臣关系,但实际上对藩属国的内政并不干预,即使藩属国之间发生王位争夺的政变,明朝也很少出兵,而仅仅是对篡夺王位者予以道义上的谴责,或者积极从中斡旋。一般情况下。新的国王也会主动与明朝缓和关系,尽量争取明朝的册封和认可,这也是其寻求合法性与巩固权力所必需的。由此可见,明朝与藩属国的关系不同于西方的殖民侵略,对于这一点,即使是西方学者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如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就指出,明朝与藩属国的关系, 不是一种侵略性的帝国主义 。而是 表现出传统的 文化主义 ’。

——摘编自张献忠《略论中华文明没有侵略和称霸的基因》

材料二 美国无疑将变成一个帝国,但并不是历史上罗马帝国、中华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那种单纯幅员扩张所形成的帝国,也不是英法等欧洲国家那种建立在直接控制基础上的殖民帝国,而是一种新型的帝国。它以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贸易能力为基础,要求其商品和影响力能够自由进入世界各地,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海外领土的直接控制以便节约政治和财政成本。用一句话归纳,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正是无孔不入的资本的逻辑。
不论是否有意,美国的海军扩建一开始就不是针对英国海上霸权的,甚至可以说美国从未认真考虑过和英国进行一场海上较量。一些国会议员虽然叫嚷 美国舰队应该主宰大西洋西部和太平洋东部 ,但在实际部署上,美国海军在大西洋方向完全处于防御态势,其战略构想以默认英国皇家海军对大西洋的控制为前提。这一点是与德国1897年以后海军扩建最大的区别,后者的矛头恰恰明确指向英国。

——摘编自徐弃郁《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宗藩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弊端。(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崛起方式不同于传统大国的地方,并分析其影响。(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大国之路不同走向的主要因素。(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见图9)。

——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可以针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出现了一些改革,其目的在于消除工业化的负面后果,特别是工厂作坊里的童工所遭受到的剥削。除了俄国与巴尔干国家之外,所有欧洲国家都制定法律规定劳动时间、劳动条件与保护工人的安全条例。然而。童工并未完全消失。许多工人仍然工作在不卫生而且往往很危险的条件下,工作日往往超过10小时。在大不列颠、法国和德国,改革者们奋力斗争,争取地产国有化,争取国家对住房实行监督,争取起草城市建设条例等。1880年后,德国首先通过社会法案,实行老年与疾病的义务保险制。在大部分西欧国家,越来越多的欧洲人认为政府有责任关心公民的社会福利,然而,退休金与健康保险只能提供极为有限的保护。到了19世纪末期,妇女的平均寿命增长了,而生育及抚养孩子的时间缩短了。妇女的地位在法律上有所改善。在英国,已婚妇女从此享有财产权。新的办公室职业(秘书、电话接线员)、发展起来的大商店(售货员)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妇女取得了各种职业所必须的才能。

——摘编自阿尔德伯特【法】、德尼兹·加亚尔【英】等著《欧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19世纪后期社会改革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19世纪后期社会改革的背景。(8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条目

内容

生效年份

1

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卑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

1791

13

在合众国境内或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迫劳役都不得存在,唯作为对依法判罪者犯罪之惩罚,不在此限。

1865

14

凡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其管辖的人,均为合众国的和他们居往州的公民。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对干在其管辖下的任何人,亦不得拒绝给予平等法律保护。

1868

15

合众国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曾被强迫服劳役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1870

16

国会有权对任何来源的收入规定和征收所得税,不必在各州按比例分配.也无须考虑任何人口普查或人口统计。

1913

19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1920

26

年满18岁或18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197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宪法修正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修正宪法的影响。(7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筹建联合国的会议总览  

会议名称

主要概况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19448月~10

美苏中英参加会议并通过议案,决定建立联合国,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会员国的资格与联合国的主要机构等,以及促进国际法的编纂和战后经济教育文化合作。但在创始会员国的资格问题和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的否决权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

雅尔塔会议

19452

会议关于联合国问题主要集中讨论和解决了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悬而未决的两个问题。形成了大国一致原则的雅尔塔公式。

旧金山会议

19454月~6

各种矛盾贯穿会议始终。一是会议首席主席问题,苏联反对由美国人担任,最后各方决定由美苏中英四国轮流担任;二是雅尔塔公式问题,中小国家认为安理会权力过大,不符合联合国民主平等原则,最终该公式仍得到通过;三是托管制度问题,中苏要求让托管地区注:二战结束时尚未独立的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和战后割离自敌国的地区实现独立,英法仍想维护旧的殖民统治,最终采取折中方案,让托管领土上的居民沿着自治或独

的趋向逐渐发展。会议最后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并于626日举行签字仪式。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筹建联合国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联合国的建立对国际社会的影响。(9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徐继畲(1795—1873)是晚清向西方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鸦片战争中在福建漳州前线奋勇抗英。1842年擢广东按察使,向英国传教士了解外情。1843年迁福建布政使,办理开放厦门、福州两口通商通行事宜。1848年徐继畲著成介绍西方史地名著《瀛寰志略》,关于华盛顿和美国,曾说: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骚骚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1867年任同文馆事务大臣,他从英国朋友处获悉日本勇猛学习西方,遂推出激进的同文馆改革计划,企图培养学兼中西的高级官员,对内外大臣大换班,以自强图存,因倭仁等守旧派的阻挠,变法失败。

——摘编自任复兴著《徐继畲及其<瀛寰志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徐继畲超越同时代清朝官员之处。(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徐继畲学习西方的作用。(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