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2.2016届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230

一、单选题

1.

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 予以田宅 。于是 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官学兴盛人才辈出B.贵族政治受到冲击C.土地兼并井田瓦解D.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2.

董仲舒在评论一件寡妇改嫁的案例时指出,依《春秋》大义, 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 ,故寡妇改嫁 皆无罪名,不当坐 。这折射出汉代(  )

A.司法判案 重情轻法 B.妇女的整体社会地位较高C.婚姻受礼教束缚相对较小D.妇女拥有婚姻自主的权利

3.

隐士是古代远离权力中心的特殊群体,或洁身自好,守道不仕,或逍遥山林,与世无争。钱锺书在评价历代统治者对待隐士的态度时认为, 为政者亦识隐士装点山林,其作用每胜于趋跄廊庙 。下列观点与之相似的是(  )

A.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B.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C.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D.重贞退之节,息贪竞之风

4.

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5.

1895年,李鸿章评价李提摩太译作《泰西新史揽要》一书时说: 我邦自炎农唐虞以前,以天下为公;赢秦而降,以天下为私。以天下为公则民主之,以天下为私则君主之……至我大清,海禁大开……殆将复中国为天下大公之局。 这表明李鸿章(  )

A.对世界大势了然于胸B.对西方近代民主有所认识C.试图以古制治理当世D.认为民主实践已刻不容缓

6.

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制定奖励章程,凡发明军用船械者颁特赏,专利50年;发明日用新器者,给工部郎中实职,专利30年;仿造西器之制法未传入中土(内陆)者,给工部主事职,专利10年。据此推断,该章程(  )

A.完善了专利保护制度B.消除了官本位思想的影响C.顺应了实业救国的呼声D.反映了技术立国的趋向

7.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 ,如今 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中国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上的这种转变,直接促成了(  )

A.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兴起B.五四运动的爆发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北伐战争的发动

8.

据统计,1949年至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五倍多。这一现象(  )

A.反映了土改进程的曲折性B.促使中共加快农业合作化C.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D.说明农村城镇化效果显著

9.

在雅典城邦,任何公民都要在一年内为自己的提案负责,即使提案经过了公民大会的批准。如果实施成功,荣誉归于公民大会;反之,公民大会将追究提案人或执行人的责任。这反映出古代雅典城邦政治(  )

A.纵容政治领袖操纵民意B.公民大会徒具形式C.缺乏对公民大会的约束D.各个环节权责分明

10.

从哥白尼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欧美科学家信仰基督教的案例为数不少。这表明(  )

A.基督教教义蕴含着理性精神B.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彻底性C.基督教会推行宗教宽容政策D.科学伦理离不开上帝指引

11.

肯尼迪在处理古巴导弹危机的一周里,充满着焦虑与犹疑: 我根本没有细想过第一步会是什么样子,我只知道,第四步和第五步将是升级双方的冲突,而第六步永远不会到来,因为那时将不会有人存在。 据此推断,古巴导弹危机(  )

A.促使美苏在核心利益上避免直接对抗B.迫使美国放弃了对古巴的孤立与封锁C.缓和了美苏间的大规模军备竞赛D.强化了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12.

图5为1980—2004年美国进出口商品贸易差额示意图(单位:亿美元)出现图5所示状况的重要原因是(  )

A.美国经济陷入持续滞胀B.经济全球化改变贸易结构C.工业化开始向世界扩展D.美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开窗见河,出门过桥 的江南水乡双林镇,元明以来,史载 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阂、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五月载银而至,委积如瓦砾。 吾镇之乡村无不栽桑 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绞线,常出市买丝卖绢 。外来商人形成规模,出现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等。随着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的缙绅,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都较前大为减淡。士绅并不像某种 经纪 或者 代理人 ,他们似乎在这个官府不在场的地方扮演着官府的角色。崇善堂等地方慈善组织逐渐向地方自治组织转化,基于共同利害的社区认同开始形成。

——据赵世瑜《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等

材料二 中世纪晚期以来,几乎所有成尼斯人都是商人,他们的活动使得地中海的商业网络扩大,甚至进入中亚、印度和中国去寻找商业机遇。威尼斯货币是当时欧洲普遍流通的货币。银行家们向从事远距离贸易的商人发放信贷凭证,商人们发明了分散商业投资的新方法,有限责任促进了商业合伙关系的形成。关于债务、破产等的商业习惯法得到推广。威尼斯还成立了城市共和国,他们自己管理城市事务。每一种公共设施都可在威尼斯找到典范:退休公务人员的年金制,对孤寡的照顾,医院的医疗福利制度等等。威尼斯作为 自由的长女,闪烁着自由之光的童贞城市 ,堪称世界上早期第一个近代化(城市)国家。

——据【美】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双林镇和威尼斯城市发展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双林镇为代表的江南市镇和以威尼斯为代表的意大利城市对中国和意大利社会转型的不同影响。(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某高三学生绘制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 思维导图

——据鲁东海、李真直《做两个逻辑统一的历史教学》

运用所学知识,对图8所示内容提出两项修改意见(包括增加、删除、替换、完善等),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严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唐代国子监隶属尚书省礼部,管辖六学,即国子学、大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据《新唐书·选举志》: 凡生,限年十四以上、十九以下,律学十八以上、二十五以下。 依据《唐六典·国子监》,四门学生500名,取 文武官七品以上及侯伯子男子 庶人子为俊士 者。
开元七年(719年)的敕令: 通一经及未通经而聪悟有文辞史学者,入四门学为俊士。 结果,四门学生总数增加至1300人,其中500人选录标准大抵同《唐六典》,余下的800人皆 庶人之俊异者为之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五月,唐玄宗又下了一道敕令: 诸州县学生年二十五以下八品九品予。弱庶人生年二十一,通一经以上及未通经精神超悟有文辞史学者,每年铨量举选,所司简试,听入四门学充俊士。即诸色人省试不第情愿入学者,听。

——据王勇主编《东亚坐标中的遣隋唐使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唐玄宗时期改革 四门学 招生制度的举措。(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时期改革 四门学 招生制度的影响。(6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解放战争进行到1948年,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国理论和经验,对中共不可能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为了在中国创立一个和苏联一样的革命国家,毛泽东这时期明显一直在努力学习、摸索和模仿中。而最让毛泽东难以适应的就是,无论是在列宁的著作中,还是苏联的建国实践中,都没有出现过与资产阶级合作建国的问题。而按照自抗战以来成功地帮助了中共的统一战线政策的经验,这个新的国家需要以共产党和其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中间党派组成 民主联合政府 的形式来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现实的策略需要不难理解,但具体到未来政权组织和政治运作上,给中共出了一道难题。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按照阶级分析的观点,资产阶级在本质上只能是共产党的敌人。

——据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8年中共在 创立一个和苏联一样的革命国家 问题上遇到 难题 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是如何破解这道 难题 的。(9分)

17.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在20世纪20年代,同英国一道,日美是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倡导者,而在30年代前半期,太平洋两岸几乎没有真正的冲突,因为日本能做到在中国粗暴行事而不招致他国的联合反对。但从30年代中期开始,大国关系逐渐重组,中国得以不再孤军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接二连三地获得外部大国的帮助。到30年代末,美国、英国、荷兰、法国和苏联之间形成了松散的同盟,各国都想遏制日本的推进。可以说,这是一个改造过的华盛顿体系,剔除了日本,加入了苏联。为此,日本试图将苏联从 协作国 中分离,并与德、意结成牢固的同盟。

——据【美】入江昭《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华盛顿体系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体系变化带来的影响。(6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纳粹体制尽管没有废除私有制,但是对经济实施了强有力的国家干预,使得价值规律遭到扭曲。大战结束后,德国经济如同其他领域一样,处于战胜国的严格监控之下。随着凯恩斯主义的流行,其他国家纷纷加强国家干预。德国社会民主党也主张加强国有化。但艾哈德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竞争尤其重要。从1948年6月起,艾哈德连续发布三个法令,宣布取消价格管制,废除工资冻结,取缔垄断。他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把由政府管制的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此后,艾哈德一直为此努力。 1957年,联邦德国终于通过了《反对限制竞争法》,该法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的 基本法 。在坚持自由经济的基础上,联邦德国政府通过实施货币政策、贸易政策和投资政策等,对经济生活给予一定程度的干预,保证市场的有序竞争。同时,国家又通过干预收入分配和劳资关系,通过 阶级调和 公平分配 ,以确保 经济人道主义 的实现。

——据郑寅达《德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艾哈德推动联邦德国建立社会市场经济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艾哈德推行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模式对联邦德国产生的影响。(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