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7.2016届 四川省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7 浏览数:256

一、单选题

1.

中国古代在选任官吏时规定,叔伯、兄弟不得在同一部门任职,其目的是(  )

A.防止官员结党营私B.打击官吏贪污腐败C.削弱地方政府权力D.破坏宗法血缘关系

2.

李贽在被捕后接受讯问时说: 罪人著书甚多具在,于圣教有益无损。 与此思想精神类似的是(  )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B.打倒孔家店!
C.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 D.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3.

明中后期出现了 缙绅给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

A.抑商政策逐渐松动B.择偶标准开始转变C.奢靡之风甚为流行D.传统观念遭受冲击

4.

在古代中国,统治者从男尊女卑的观念出发,制定了一整套法律,用以规范和限制女性的行为。这反映了(  )

A.专制理念与平等理念的冲突B.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融合C.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的更替D.法律体系与道德体系的背离

5.

吕思勉在1923出版的《白话中国史》中,将岳飞塑造成一个 军阀 形象。但在1935年却遵国民党党部训令,还原了岳飞 抗击外敌 的形象。这主要是基于(  )

A.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B.政府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C.结束军阀混战局面的需要D.还原历史本来面貌的需要

6.

毛泽东在1960年的一次讲话中说 和平共处是没用的 ,至少,我们 和帝国主义没有和平共处,只有冷战共处。 这表明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A.在 冷战 的环境下无法推行B.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交往C.为适应阶级斗争需要而被抛弃D.受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重干扰

7.

  表1: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名录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委员

中共

1

3

29

1

2

6

非中共

0

3

27

0

2

9

表1反映了(  )

A.中共与各党派团结合作的开始B.中共领导的多党制民主形成C.中共对建国前民主构想的实践D.中共对苏联政治体制的照搬

8.

在古代雅典,官员一般实行一至两年的短任期,其意图是(  )

A.增加全民担任公职机会B.防范个人权利滥用C.保证政府政策的延续性D.促进民主政治完善

9.

马克思认为: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厉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 现金交易 ,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揭示了(  )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取代C.西方社会宗法观念的缺失D.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原因

10.

下图是英国农民、工人和资产阶级人口结构变化示意图,这反映了(  )

A.议会改革的必要性B.农村经济的衰败C.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D.无产阶级革命条件成熟

11.

有学者指出,在货币体制发展历史上,国际汇兑金本位代替了古典金本位,可以带来利息的美元把金子彻底挤出了流通领域。这种变化(  )

A.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B.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缩小了不同国家间的差距D.确立了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

二、材料阅读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乡绅阶层主要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人物构成。这种身份特点,使他们成为了儒家文化最可靠的信徒。尽管他们中有些人曾经掌柄过有限的权印,极少数人可能升迁官衙,但从整体而言,他们始终处在封建社会的清议派和统治集团的在野派位置。他们出资办地方治安队或团练,大多还自任头领,对乡村社会治安进行控制、操纵。他们通过出租土地,控制租地农民的经济利益,通过领头集资修建水渠、道路,把持乡村经济生产要素,通过捐款救灾,稳定当地民心,减轻官府的压力,维系着与乡民、官府的经济关系。

——摘编自沈葵《近代中国乡绅阶层及其社会地位》

材料二 英国乡绅不是一个阶级,它是若干社会等级的混合体和总称。15世纪后,地方实权落到大多由乡绅出生的治安法官手里,治安法官除维持乡里治安外,还执行司法事务,监督价格标准,规定工资限度,惩罚盗贼和流浪者,管理公共事务和福利等。每20 个乡绅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是新加入者,有一半的乡绅家庭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家族历史。乡绅们认识到接受教育是上升到上层社会的阶梯,所以,发财致富之后,越来越热衷于把子女送到大学去接受教育。大量出身于乡绅家庭的知识分子,逐步分享了贵族的政治权利。由于乡绅所具有的新的经济特点,一定程度上执行了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成长的政策。

——据徐华娟《社会转型时期英国乡绅简论》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英两国乡绅的共同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社会转型角度分析中英两国乡绅的不同作用及原因。(15分)

13.

仔细观察漫画,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漫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予以说明。(说明:可对漫画进行整体解读,也可对漫画的某一部分进行解读;可对漫画的寓意进行肯定,也可否定。)

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齐桓公与管仲多次切磋富国之策,齐桓公建议对人口、房屋楼台、树木、六畜征税,管仲一一否定,在他看来,税收是有形的,直接向人民收取财物,自然会招致人民的不满。最好、最理想的办法是 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 。据此,管仲提出了 寓税于价 的办法:把税收隐藏在商品里,实行间接征收,使纳税者看不见、摸不着,在不知不觉中就纳了税,而且不至于造成心理上的抵抗。
在具体办法上,管仲给出了简单的七个字: 唯官山海为可耳。 ——只要把山、海的资源垄断起来就可以了,山上出铁矿,海里产海盐,是为盐铁专卖制度。管仲提倡盐铁专营,但不是主张政府亲自下场,创办国营盐场或国营铁厂,而是由政府控制资源所有权,然后把经营权下放给民间商人,以一定比例分配利润。这种制度一旦形成,民营企业集群就被间夹其中,进退失措,成为被博弈的对象。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管仲富国之策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管仲的富国之策。(9分)

1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国会的主要任务是起草永久性宪法。在1913年至1917 年的会期中,为准备宪法草案花费了大量时间。1917 年,同时成立了两个政府,一个在北京,另一个在广东,都声称要执行临时约法,并且都制定宪法草案。原国会于1922 年再度召开,产生了1923 年的 曹锟宪法 。1924 年的北京政变将曹锟赶下台后,一个临时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条例》代替了宪法,同时宪法起草委员会召开会议,再次尝试制定宪法。1927—1928 年张作霖政权为自己制定了一份替代宪法的文件,即《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令》。直至行将垮台时,北京政府宣称其为正统;即使在越来越受到混战军阀的控制,正统性也使其占有重要的地位。直到1923 年,如果不是更晚的话,许多舆论界的代表人物,在感叹军阀混战和政治腐败的同时,依旧希望能最终实现宪政制度。

——摘编自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 上卷》

(1)根据材料,概括民国初年宪政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初年的宪政运动。(6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据统计,从1949年10月到1961年8月,民主德国约有260万人流入联邦德国,其中大多是专业人员和熟练工人。有一种说法指出,西德政府特别是美国肯尼迪政府担心,东德公民的 逃亡潮 会促发东德境内发生骚乱,打破东西方之间的平衡格局,苏联集团有可能把冷战变成热战。柏林墙符合美苏双方战略需要,却堵塞了德意志民族统一之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1989年出现的大量民主德国居民出走联邦德国,从而动摇了民主德国的根基。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 赫鲁晓夫写道:“(东德领导人)乌布里希请求我们支援劳动力。当然,我们应当给予帮助,但只能是一些辅助工,我们自己也很缺少熟练工人。 美国总统肯尼迪对柏林墙的立场可以解释为:如果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离开来,东德的制度在 两种制度的竞赛 中将遭到失败。

——摘编自【德】博韦奇、【俄】菲利托夫《建造柏林墙的决定是如何通过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林墙出现的历史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柏林墙事件的影响。(6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国大将,戎马一生,忠勇过人,但也刚愎自用,后败走麦城,被擒身亡。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以英雄义士而非神人、圣人形象出现。唐中期,荆州民众开始自发兴建庙宇奉祀关羽,但诗人们咏三国故事还是以诸葛亮和刘备为主,很少有诗涉及关羽。北宋时期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受到重视,统治者一路加封,关羽由 ,成为护佑国家的最高武神。而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又成了道教的财神。元代时关羽又成为皇帝参加的 镇伏邪魔护安国 法事的 监坛者 ,人们相信关羽的驱邪镇魔的作用。明中叶以后,其庙与 孔庙 并称,关羽成为知名度超过孔圣人的 武圣 。每年五月十三,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加上宋元以来戏曲小说的影响,关羽信仰日盛,明末清初 关帝庙 遍及全国大小城市和村落,成为全民各个阶层特别是游民和行商所接受和崇拜的 关帝 ,而且随着华侨走向世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发展的原因。(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