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79. 浙江省温州市2016年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4 浏览数:127

一、单选题

1.

理性化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下列中外思想家的观点能促进人类理性化的有(  )

①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②康德—人非他人的工具 ③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董仲舒—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

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B.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C.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并发明了转轮排字盘D.清代使用铜活字印制了《古今图书集成》

3.

下图是中国古代一城市在某一时期的行政及商业功能分布图(局部),这一时期是(  )

A.西汉B.南宋C.唐朝D.元朝

4.

比较汉、宋关于商人做官的相关规定,从其变化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汉代

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宋代

身是工、商杂类及曾为僧、道者并不得取。

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A.科举制度比察举制封闭B.宋代抑商政策事实上已放弃C.社会阶层身份日益固化D.商人受歧视的情形发生转变

5.

下图所示是文物市场上出现的明代监察御史王忬的象牙虎纹腰牌。但文物鉴定者认定此物纯属伪造。理由是:虎纹是武官所用,而监察御史是文官,与制度不符。据此,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当今文物市场上真品已难找到B.古代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C.文物作伪者必须提高史学素养D.制度史是文物鉴定的重要依据

6.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传统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这些现象不包括(  )
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已经出现 ②自行车成为人们主要的代步工具 ③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 ④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7.

有学者指出:某事变无洋不反,凡外皆仇,以中国(实际上是以华北、东北甚至是以京津一隅)对抗各国,致成了一个小型的 世界大战 。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该 事变 是(  )

A.义和团运动B.九一八事变C.一二·九运动D.卢沟桥事变

8.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各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上述文字出自(  )

A.光绪帝变法诏书B.孙中山《民报》发刊词C.宣统帝退位诏书D.陈独秀《敬告青年》

9.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把科教事业摆在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位置。下列正确反映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历程的是(  )
科教兴国 战略的实施 ② 863计划 的制订 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提出 ④ 向科学进军 热潮掀起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

10.

这个大战的结果,在海外方面,是英国的成为北美和印度的主人翁,为英国他日雄飞于世界立下一个基础。 材料中的 大战 指(  )

A.英国打败西班牙 无敌舰队 B.三次英荷战争C.英法七年战争D.第一次世界大战

11.

某文学家被称为 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他创作了 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该作品是(  )

A.《红与黑》B.《战争与和平》C.《约翰·克利斯朵夫》D.《丧钟为谁而鸣》

12.

有学者认为某一事件 不仅证实了希特勒对中欧东部所怀有的野心,而且更令人不安的是,它还表明了西方不准备反对这样的野心,并且确实愿意把德国的力量转移到东面更远的地方去。 这一事件是(  )

A.签署《慕尼黑协议》B.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C.建立 东方战线 D.实施 巴巴罗萨计划

二、材料阅读

13.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民族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结束了战国以来封建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这个国家的疆域,东至海,西至陇西,南至岭南,北至河套、阴山、辽东。有效统治范围大大超出周代。

——据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等

材料二 在统治大一统国家的民族地区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其重要的是采取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史简编》

材料三 尽管在旧的社会制度下各民族之间不可能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但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不断增进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和认同感。
(1840年以来)在国家四分五裂、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御外侮,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各民族进一步联合起来,同仇敌忾,抗击侵略,保家卫国。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2005年)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是如何扩大有效统治范围的。(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1840年前)统治少数民族地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上述经验。(6分)
(3)写出两支著名的少数民族抗日武装队伍名称。参考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2分)

14.

21世纪以来,美国提出 重返亚太 战略。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美国与东亚关系的理解。(26分)
材料一 这时,美国对自己的经济发展能力已有充分的估计和信心,希望通过竞争的方法在世界市场上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孤立主义政策招致舆论的责骂和大公司的反对。已离任的驻华公使田贝在当时说: 在我们面前有着灿烂的前景,这将使太平洋比起大西洋来对我们更显得重要。 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德、俄等六国提出了 门户开放 政策。

——摘编自项立岭《中美关系史全编》

材料二 美国 区域遏制 的集大成之作是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它实现了以国际条约体系从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遏制日本在远东太平洋扩张的战略目标, 重新确立了远东的 门户开放

——据金卫星《门户开放:20 世纪上半叶美国扩张战略的历史轨迹》改编

材料三 东亚的经济增长率名列世界前茅。克林顿总统上台后,积极推行 国家出口战略 。90年代以来,美国与以东亚为主的亚洲国家之间每年的双向贸易额超过3600亿美元,是15年前的4倍多,比美、欧之间的双向贸易额高出近40%。

——刘克《美国的亚洲经济新战略——利用亚太经合组织,促使亚太市场开放》

(1)写出美国开始提出 门户开放 政策的时间。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提出该政策的背景。(10分)
(2)任选材料二中的一方面,简述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是如何遏制日本的。(只选方面,不简述不得分)(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与以东亚为主的亚洲国家贸易的特点。结合材料三和时代背景,简析形成以上特点的原因。(10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