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0. 福建省漳州市2016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7 浏览数:252

一、单选题

1.

商鞅在变法中,注重从树立法律权威、规范国家制度和制定刑罚体系三个维度塑造秦国体制。这表明秦国(  )

A.确立依法治国理念B.建立统一政治实体C.树立天下一统观念D.致力完善法律体系

2.

汉代以下,就集体而言,士大夫代表了社会力量,与君权之间有既合作又相互制衡的辩证关系。 此间,士大夫借以制衡君权的是(  )

A.以三纲五常为基础的伦理道德观念B.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行政管理模式C.以选贤任能为支撑的官员选拔体制D.以屈君伸天为内容的天人感应思想

3.

元代纸币的流通数量,中统元年(1260年)发钞73352锭,平均每人为62文;到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时,发行数额猛增至5098285锭,每人合13134文;再过20年左右,纸币流通数量又增长数十倍。元代纸币政策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B.扩大社会贫富差距C.削弱政权统治的基础D.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4.

中国历史不乏分裂的时期,但政治上的分裂往往经由文化上的一致以及经济上的互通,还会修补成为一体。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

A.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社会演变规律B.功能互补、紧密凝聚的多重复合特征C.厌恶离乱、人心思定的民族文化诉求D.分则两害、合则两利的历史发展认知

5.

读表2,苏州与松江两地市镇数量迅速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2  苏州、松江市镇数量统计表

时间

苏州府

松江府

15511722

128

113

17231861

157

167

18621911

264

369

——摘编自范毅军《明中叶以来江南市镇的成长趋势与扩张性质》

A.地缘经济因素的强大助力B.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C.经济重心南移的深远影响D.政府经济职能的强化

6.

在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初,满、蒙、汉等许多民族代表和社会团体先后发出通电和呈文,表示共同努力 造五大族之幸福,建中华民国之新猷 。这表明当时社会(  )

A.要求践行三民主义B.抵制外来经济侵略C.认同新生民族国家D.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7.

七七抗战 爆发后,美国亚洲舰队司令亚内尔上将在给国内的报告中认为, 只是由于中国抗战挡住了日本军团 ,日军 才没有向加利福尼亚州进军 。因此,美国务必要援助中国。在美国影响下,英国也宣布提供援华贷款。这说明 七七抗战 (  )

A.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改变美英国家东亚政策的走向C.刺激日本扩大侵略战争的野心D.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8.

1992年中国进行了放开粮食价格的试验;至1992年末,政府定价的农产品只有6种,工业消费品基本放开(涉及国计民生的食盐、药品等除外),政府定价的重工业产品也不足100种,社会消费品总额中的市场调节部分高达90%。这表明中国(  )

A.市场开始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B.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日益凸显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D.大力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9.

罗马共和国后期,巴尔巴蒂,菲利浦被选为裁判官(负责司法的高级官员),不久他的奴隶身份被发现,被判扔下塔配伊山。为了维护法律威严,行刑前他被给予自由人的身份。这反映出古代罗马(  )

A.法律适用对象狭窄B.法律程序繁杂琐碎C.司法实践务实灵活D.司法审判主观随意

10.

法国宪政之路由大革命肇始,以《人权宣言》为基准,1875年之后,宪政制度逐步得到广泛认同。法国式宪政道路的基本特征是(  )

A.无成文宪法却有稳定的宪政制度B.宪法行二百年而基本体制不变C.启蒙思想影响下宪政坚决彻底D.在各种政治力量角逐中曲折前进

11.

1958年,苏共中央通过决议,取消粮食及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扩大集体农庄的经营自主权,推行小组包工奖励办法。这些举措(  )

A.改变了苏联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状态B.成为苏联经济体制变革的开端C.一定程度上提升苏联农业生产能力D.借助市场关系推动农业的发展

12.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抛出 新经济政策 ,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这是(  )

A.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的体现B.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C.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强的结果D.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弊端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基督教强调人有精神上的积极追求能力和人的情感、欲望的合理性文化因子。宗教学者要证明上帝和天堂的存在,对天文、天体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得天文学愈来愈变成了一门独立科学。现代意义上城市的出现,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城市新文化氛围,而文艺复兴的出现,说到底,是在城市里发生的。学校教育在中世纪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13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出现和黑死病(鼠疫)的发生,导致了上帝万能论的动摇和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索。到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里一直潜在着的人学文化因子,终于获得了适宜其生长的文化气候。

——摘编自刘建军《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新文化的多重起源》

材料二 由今日观之(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 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王夫之 感于明学之极敝而生反动,欲挽明以返诸宋,而於张载之《正蒙》,特推尚焉。其治学方法,已渐开科学研究的精神 其言 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无人欲则天理亦无以发现 ,可谓发宋元以来所未发。 由此可见,清代思潮 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

——摘编自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材料三 马克思认为 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历史条件。(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思潮与 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 的依据。(6分)
(3)尽管清代思潮与 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 ,但其历史影响却截然不同。结合材料三的观点加以说明。(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自秦统一中国开始,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的建立与灭亡,即 。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去读历史,就会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朝代,不仅有 ,还有一个时段被定义为 ,这三个时段即晚唐、晚明和晚清,都尚有数十年时间的延续。
一般被称为 的时代,虽然出现颓势,但是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却十分繁荣,一般都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

——摘编自商传《晚明社会转型的历史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朝代晚期的观点。(说明:可对该学者观点表示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齐桓公向管仲征询治理乡村的方法。管仲提出按土地肥瘠征收赋税,则百姓不会随意迁移;山泽依时令开放,则百姓不会随意侵用;土地均平,则百姓不会怨怼;不侵农时,则百姓富足;祭祀不夺牲畜,则牛羊增多。

——摘译自《国语·齐语》

材料二 桓公问管仲说: 我想要征收房屋税,你看如何? 管仲回答说: 这等于叫人们拆毁房子。 我要征收树木税呢? 管仲回答说: 这等于叫人们砍伐幼树。 我要征收牲畜税呢? 管仲回答说: 这等于叫人们杀死幼畜。 桓公说: 那么,我依靠什么来管理国家呢? 管仲回答说: 只有专营山海资源才是可行的。

——摘译自《管子·海王》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春秋时期管仲的经济主张。(8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改革的历史意义。(7分)

16.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838年5月8日,英国工人组织公布了 人民宪章 的六点要求:(1)凡年满21岁,精神健全的男子都有选举权。(2)实行无记名秘密投票。(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限制。(4)议员应支付薪金,以便能离开原来的职务,用全部精力为国家利益服务。(5)平均分配选举区。(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
1848年4月10日,英国工人群众向议会送交第三次请愿书,其基本内容包括下列一些原则: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人民是一切政权的基础,工人应享有对劳动产品的权利。在议会中没有代表而必须向政府交纳赋税,这是暴政。只有实行工人和劳动阶级代表参与制订的法律,才能使国家的富源和经济资料,获得最完美的发展和最合理的管理。

——摘编自昊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近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英国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核心诉求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宪章运动的意义。(7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徐继畲(1795—1873),道光六年进士,历任广西巡抚、福建巡抚、闽浙总督、总理衙门大臣、首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1841年,徐继畲所辖之海澄县受英军进攻。徐继畲准备充分,指挥得当,加上潮退水浅,英军撤退。英军的船坚利炮给徐继畲留下深刻印象,使其朦胧中感到此非一般 夷狄 。此后,徐继畲向传教士雅裨理等外国人学习大量各国史地知识。1848年,徐继畲所撰《瀛寰志略》付梓刊行。书中介绍世界各地风土人情,附以欧洲人所制地图,介绍英美民主制度,盛赞美国总统华盛顿。此书引发朝野震动,痛遭诋毁后,即被遗忘。1866年,《瀛寰志略》由总理衙门重新刊印,成为近代国人了解世界的 标准本

——摘编自雷颐《徐继畲的命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瀛寰志略》一书先诋后扬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继畲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