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4.2016届 安徽省蚌埠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10

一、单选题

1.

西周时,由负责宗庙祭祀、记事和文书管理的祝、宗、卜、史掌管全国的教育,没有私学。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

A.政府注重提高国民素质B.以神学为主要教学内容C.诸侯国内教育难以发展D.教育维护贵族特权地位

2.

孔子讲 ,孟子重 ,荀子也说: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先秦儒家讲求 的主要目的是(  )

A.规范社会秩序B.强化中央集权C.构建平等社会D.缓和诸侯纷争

3.

唐代名臣范祖禹说: 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 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  )

A.易形成冗官现象B.降低了行政效率C.减少了决策失误D.加强了君主专制

4.

一些西方人认为,在中国古代,道德、宗教、习俗以及法律往往难以分清,行政与司法也是同样。这一认识反映了中国古代(  )

A.人治社会的一般特征B.统治者忽视思想建设C.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D.坚持 以德治国 理念

5.

学者陈旭麓曾说过: 在中国,很多事情老百姓是仿效为官者的。作之君,作之师,官员不仅是政治的权威,而且是教化的楷模。因此,没有权威与楷模的倡率,新的东西总是难以为人接受和仿效的。 这段话可以用来评价(  )

A.林则徐、魏源等对西方科技的引进作用B.洋务运动对近代民族工商业的促进作用C.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推动作用D.新文化运动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倡导作用

6.

1913年的一篇新闻短评《袁总统之徒弟》中写道: 一日记者之车夫与一车夫相哄,站岗巡警过而叱两车夫曰: 得了得了,知道吗,现在是共和时代,大家对付着罢了 ”由此可知,作者真实的看法是(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民众生活坚持共和原则C.政府消极对待共和政治D.共和制为当时唯一选择

7.

1855年2月,《遐迩贯珍》杂志刊出消息: 今于本月起《遐迩贯珍》各号,将有数帙附之卷尾,以载招贴(广告)……至所取之银,非以求利,实为助每月印《遐迩贯珍》叁千本之费用而己。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该杂志性质发生了改变B.早期的广告属于纯公益性质C.该杂志发行量不断增加D.商业信息交流渠道有所拓宽

8.

某一时期我国出现了下列现象:国家预算赤字日益升高;贸易逆差居高不下;经济犯罪和腐败日益增多;耐用消费品发展太快;乡村工业发展迅速;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B.二五计划期间,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工业C.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过速发展D.市场经济体系确立,经济得以全面发展

9.

演说曾经是雅典人最引以为荣的一项技能。但是,公元前5世纪末期以后,演说家们在演说开始前,往往都要先表白自己不会演说,反过来说对手很会演说。这是因为古雅典(  )

A.公民的民主自觉性增强B.民主制度日益走向没落C.公民参政范围有所扩大D.演说家们大都谦虚谨慎

10.

学者钱乘旦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直接后果并不是社会生活的世俗化。恰恰相反,16、17世纪的欧洲正是由于新教的出现才使得宗教情绪变得更为强烈。 其依据在于新教(  )

A.排斥世俗生活B.对人的束缚更严苛C.主张信仰自由D.加剧宗教信仰狂热

11.

在古希腊语中, 人民 主要指公民;美国宪法起草时所用的 人民 一词原义极为狭窄;光荣革命后,有些英国作者所说的 人民 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于希特勒而言,则只有纯雅利安人才是真正的 人民 。由此可知 人民 一词(  )

A.范围随时代发展而扩大B.内涵具有较强不确定性C.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D.是民主制度发展的产物

12.

下面是一部专著的部分章节标题:
第四章 价格垄断损害了美国的商业
第五章 阻碍农业发展
第六章 失业者并未真正受益
第七章 更多失败的公共计划
第八章 干预金融
第九章 以保护工人的名义损害劳工利益
第十章 奇高的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认为(  )

A.垄断组织产生不利于经济发展B.胡佛的经济政策加剧经济危机C.罗斯福新政并未挽救美国经济D.福利国家制度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1901年9月14日,清政府颁布 兴学诏书 ,鼓励各地兴办学堂。
1902年5月,管学大臣张百熙仿照日本学制拟就《壬寅学制》。
1902年底,张之洞与湖北巡抚端方制定了湖北学制体系。
1903年6月,张之洞会同张百熙、荣庆,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在《壬寅学制》的基础上,又加上制订湖北学制的经验,修成《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1904年1月13日,光绪皇帝批准推行。
《癸卯学制》纵向主要分作三段六级,各级学堂的宗旨如下:
初等小学堂: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强调爱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
高等小学堂: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为宗旨。
普通中学堂: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稗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抵为宗旨。
高等学堂:以教大学预备科为宗旨。
大学堂、通儒院:以谨遵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
实业学堂: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
初级师范学堂:以习普通学外,并讲明教授管理之法为宗旨。
优级师范学堂:以造就初级师范学堂及中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
1905年成立学部;同年,张之洞与袁世凯等联名奏请立停科举,获准。
1907~1908年,全国学堂由37888所增至47895所,学生人数大幅增加。
1905年以来,一大批新式学堂先后创建,如:复旦大学、保定陆军行营军官学堂、保定军官学堂、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清华学校等。

——整理自刘虹:《<癸卯学制>百年简论》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癸卯学制》的指导思想及特点。(10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癸卯学制》制定的背景和影响。(1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文艺复兴 是欧洲14至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明和人文精神的形式出现的、反封建反神学的一场人文主义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学术史上,曾出现过不同类型的 中国文艺复兴 说,其中,影响较大的当属梁启超 清代文艺复兴说 的和胡适的 五四文艺复兴说
20世纪初,梁启超率先拿 以复古为解放 的清代学术比附欧洲的文艺复兴,他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指出:“ 清代思潮 果何物耶?简单言之:则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而以 复古 为其职志者也。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 文艺复兴 绝相类。
1958年,胡适发表的题为 中国文艺复兴运动 的演讲中,胡适这样描述新文化运动: 北京大学的一班教授们,在四十多年前,提倡一种所谓中国文艺复兴的运动。那个时候,有许多的名辞,有人叫做 文学革命 ,也叫做 新文化思想运动 ,也叫做 新思潮运动 。不过我个人倒希望,……叫它作 中国文艺复兴运动 。多年来在国外有人请我讲演,提起这个四十年前所发生的运动,我总是用ChineseRenaissance这个名词。Renaissance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再生,等于一个人害病死了再重新更生。

——整理自董德福《中国文艺复兴的历史考辨》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的某一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殷商、西周时期,国家并无成文法典。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往往是从以前的判例、故事中去寻找法律依据的,如果找不到,就从神明的启示,或礼仪风俗或公认的观念中去找寻答案。这些具体判例,或形诸文字藏之于王宫,或铸之于礼器,一般士民不得知晓。
子产是春秋晚期郑国的执政。公元前536年,子产将刑书铸刻于青铜鼎上,把它作为国家的常用法典。
铸刑鼎后, 郑人游于乡校(是建立于乡里的基层学校,现在成了士民议政的场所),以议执政。
继郑国铸刑鼎之后,各国纷纷仿行,其中尤其以晋国的 铸刑鼎 反响最大。

——据刘晓丽:《赵简子铸刑鼎与三晋法家的形成》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子产 铸刑鼎 的历史背景。(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子产 铸刑鼎 的历史意义。(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辛亥革命后,在新生政权采用何种政体这一问题上,同盟会内部出现意见分歧:孙中山主张总统制反对内阁制,他认为: 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吾人不能对惟一置信推举之人,而复设防制之法度。余亦不肯徇诸人之意见,自居于神圣赘疣,以误革命之大计 。宋教仁则热衷于责任内阁制,他说 盖内阁不善而可以更迭之,总统不善则无术变易之,如必欲变易之,必致摇动国本 ,并且强调, 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能就范 。最终,孙中山的意见获得大多数支持,宋教仁的主张被否定。
两个月后,临时政府制定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之前相比,关于政体模式的规定有了较大的变化。如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 ,并且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附署之。 此举引起袁世凯极大不满。

——摘编自杨逢银《论孙中山与宋教仁的政体分歧》等

(1)依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和宋教仁各自主张的理由。(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临时政府早期政体模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背景。(9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1938年,从纳粹德国传来一条惊人的消息:核裂变会产生巨大能量,足以毁灭一座城市。为逃避德国法西斯迫害而移居美国的一些科学家,推举爱因斯坦上书罗斯福,建议制造原子弹。罗斯福采纳了建议。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加速了研制原子弹的进程。1942年开始实施以 曼哈顿工程 命名的庞大计划。1945年7月16日凌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摘编自何青青《美国原子弹研制内幕》

材料二 罗斯福时期的远东战略最突出的表现在雅尔塔协定上,由于太平洋战场日益增长的美军伤亡人数,苏联出兵远东便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美国的利益……7月17日波茨坦会议上,杜鲁门明确表示: 因为现在已发现了一种力量与性质都是全新的武器,以致我们不需要俄国人了,也不需要其他任何国家 。他还在18日的日记中写道: 我相信在俄国人参战前日本人就将彻底失败;我相信当曼哈顿(原子弹)出现在它们本土上时肯定会如此。

——戴超武《美国结束太平洋战争的战略与原子弹的使用》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进行原子弹研制的背景。(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原子弹研制成功对美国远东战略的影响。(9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爱新觉罗·善耆,清廷第十代肃亲王。
1907年,善耆担任民部尚书。他延用革命党人程家柽等为幕僚。
1908年夏,善耆派程家柽给东京同盟会总部送去三万元,转达愿与 同盟会修好之意 。此事在同盟会内部引起了争论,造成了革命党内的意见分歧;程家柽到东京会见刘揆一时说: 肃亲王善耆存心与革命党人修好,且一心推行宪政,故望党人支持。 善耆把程家柽作为幕僚时,听从了他的很多建议,但程家柽却利用自己的合法身分和善耆的关系,多次掩护和营救革命党人。程家柽在留学东京时,他发展善耆的门下刘道仁等也先后由程家柽介绍加入同盟会。
1910年,汪精卫暗杀未遂被捕入狱,善耆力主不杀,汪精卫得以保全性命;
1912年2月,清帝宣布下诏退位,善耆拒绝签字。他致力于各种复辟活动,还约束子女 不履民国寸土

——孙燕京周福振《善耆与革命党》

(1)依据材料,简述善耆与革命党之间的关系。(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善耆未能实现初衷的原因。(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