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6.2016届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24 浏览数:196

一、单选题

1.

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下列主张与上述言论观点相近的是(  )

A.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B.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C.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D.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2.

贞观四年,唐太宗问政于张玄素。玄素曰: 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於此……如其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谁敢犯之。 材料表明,张玄素(  )

A.痛陈隋室苛法之弊B.反对君主独断专行C.主张实行分权制衡D.建议扩大取士范围

3.

南宋陆游曾作诗云: 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上述诗文主要反映出中国古代农民(  )

A.重视历法指导B.关注生态环境C.讲求精耕细作D.注重农事时令

4.

《清髙宗实录》记载乾隆上谕: 市井之事,当听民间自为流通,一经官办,本求有益于民,而奉行未协,转多扞格(抵触之意)”该上谕表明乾隆皇帝(  )

A.推行以商养官B.摒弃抑商政策C.放宽集市管理D.主张藏富于民

5.

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外国公使常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18项修约条款。清朝君臣认为《南京条约》是 万年和约 ,不应另立新章,对英国的要求未予理睬。此后(  )

A.英国借镇压太平军为名入京施压B.英法两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C.列强乘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英国私自在京设使馆区驻兵保护

6.

美国企业家百森(1875—1967年)就中国近况谈到: 西方普遍认为这场起义取得的胜利是暂时的,我认为这不正确。革命从一开始便进展顺利,起义军展现出了良好的战略判断力。这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很好保护……事实上,各国一直在等待借口进行干涉,以此造成中国人最惧怕的事情,即瓜分中国。 文中的 起义 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

7.

张謇在1905年时曾说过: 革命有圣贤,权奸,盜贼之异。圣贤旷世不可得,权奸今亦无其人,盗贼为之,则六朝五代可鉴。而今世犹有外交之关系,与昔不同。不若立宪,可以安上全下,国犹可国。 材料表明张謇(  )

A.主张借鉴历史闹革命B.从革命开始转向立宪C.认为立宪潜伏着危险D.对清朝仍然抱有幻想

8.

1920年,陈独秀曾著文写道: 我向来有两种信念:一是相信进化无穷期,古往今来只有在一时代是补偏救弊的贤哲,时间上没有 万世师表 的圣人,也没有 推诸万世而皆准 的制度;一是相信在复杂的人类社会,只有一方面的真理,对于社会各有一种救济的学说,空间上没有包医百病的良方。 这突出反映出了作者的(  )

A.民主精神B.自由精神C.批判精神D.平等精神

9.

北京大学在1923年时进行了一次选举世界第一伟人的民意测验,497票中,列宁独得227票位居第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得51票列第二。这一结果,折射出当时中国知识界榜样转移的思想状态。 榜样转移 是因为(  )

A.探索西方政体失败B.西方文明渐趋衰落C.民主共和渐入人心D.国共合作初见成效

10.

下图为《字林西报》曾经发表过的一则声明,与该声明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B.五四运动C.淞沪会战D.渡江战役

11.

毛泽东在全国工商联某届代表大会的座谈会上曾说道: 有人认为可以采取中间立场, 站在美苏之间,做个桥梁。我们认为,站在中间的办法并不好……大工厂我们还不会设计,例如化学、钢铁、坦克、汽车、飞机等工厂,谁替我们设计的呢……如果站在美苏之间,看起来很好,独立了,其实是不会独立的。 这一讲话旨在强调(  )

A.中美建交的可能性B.独立自主的必要性C.三大改造的迫切性D.一边倒 的重要性

12.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 ……尽快地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农业和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以上材料最有可能出自于(  )

A.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B.1956年中共八大上的政治报告C.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D.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路线

13.

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刊登了本省55名厂长、经理联名写给省委、省政府的一封公开信(见下图)这封公开信很快轰动全国。厂长、经理们的 呼吁 源于(  )

A.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B.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阻碍农业发展C.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深入人心

14.

古代雅典的陪审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这种做法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A.人人平等B.民主监督C.法律至上D.轮番而治

15.

1783年,英国政坛不稳,一年内更换了三届内阁。英国议会下院又对刚上台执政的小威廉·皮特内阁提出了 不信任案 。但小威廉·皮特未向下院称臣和接受辞职,而是要求英王乔治三世下令提前解散并重新选举下院。为保持内阁的相对稳定,英王批准了小威廉·皮特首相的要求,下令将未满任期的议会下院解散。材料表明(  )

A.英国国王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B.英国内阁与议会可以相互监督制衡C.解散下院不利于英国政坛的稳定D.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的机制被破坏

16.

1924年12月,在俄共 十四大 上斯大林首次给新经济政策下了一个定义: 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它预计到在经济命脉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条件下容许资本主义存在,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同资本主义成分的斗争,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的作用日益增长而资本主义成分的作用日益削弱。 斯大林的这一定义(  )

A.认识到利用资本主义的重要性B.强调了同资本主义成分作斗争C.促进了新经济政策的发展完善D.直接导致苏联社会主义的建成

17.

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西方现代社会 ……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 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这反映出的是战后西方发达国家(  )

A.调整经济政策,发展 混合经济 B.削弱私人资本,避免盲目生产C.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推行国有化D.完善福利制度,保障公民权利

18.

这些作家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他们的作品对下层劳动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尽管用人道主义道德感化去改变世界的愿望流于空幻,但却极富感召力,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下列作品与材料所指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

二、材料阅读

19.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御史为君主耳目之臣,职司风宪……明朝的监察御史只有七品,但可以弹劾宰相、六部,可以超摧(越级提升之意)为 按察使 (三品),故彼等多乐行其职权,不避权贵。虽常有被贬抑、下狱、赐死之事,而其地位仍然甚高,其清严威重为他官所不及……明代监察御史可以个别行使弹劾权与单独提出弹劾案,不以都察院的名义为之,也可以直接向皇帝提出弹劾案。

——郑钦仁《中国古代制度略论》

材料二 (古代雅典)政府官员上任前,必须接受资格审查。一般官员由公众法庭审查,执行官除由法庭审查外,还要接受议事会的审查。官员任职期满,由公民大会进行 政绩审查 ,发现有危害国家、受贿和其他违法行为者,都要受到惩罚。卸任官员必须接受帐目审查,公众法庭查出有贪污者,即勒令其偿还10倍于所侵吞的金额。此外,凡议事会或公民大会决议与宪法抵触者,任何公民有权向议事会主席团提出申诉,主席团若认为申诉合理,原法案动议者将负其咎。

——许良英 王来棣《民主的历史》

材料三 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监察御史的特点。并指出明代设立监察御史的根本目的。(5分)
(2)据材料二,概括古代雅典监察制度的特点。并指出设置这一制度的目的。(5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 政府第四部门 的原因。(2分)
(4)依据上述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2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著名货币专家弗兰兹·皮克曾经说过: 货币的命运最终也将成为国家的命运。 同样,世界货币的命运,最终也决定着世界的命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要彻底拔除黄金在货币中的地位并不是一件简单而轻松的事,这个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步就是废除金币在美国国内的流通与兑换,第二步则是在世界范围内废除黄金的货币功能,……后来尼克松在1971年才最终完成了第三步。1971年8月15日,最后的真相终于来到了,美国已经无力履行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国际承诺了。这是美国继1933年罗斯福对美国国内人民赖账以来,再次对国际社会赖账。……以美联储为首的西方工业国在挣脱了黄金这一紧箍咒之后,果然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信贷扩张时代,货币发行已达到毫无节制随心所欲的程度。到2006年为止,美国的政府、公司和私人欠债总额已经高达44万亿美元,……在私人债务中,最令人注目的就是数目庞大的住房按揭贷款和信用卡欠款,……这样的债务已经到了无法偿还的程度,而债务又必须被偿还,如果不是欠钱的人还,就是借钱的人还,更糟的是,最后会由辛勤劳动的世界各国纳税人来偿还。

——宋鸿兵《货币战争》

材料二 今日,美国犹他州参议院将就一项认可金银币成为法定货币的提案进行投 票,……美国还有12个州也在讨论类似的议案。……近年来,由于滥发货币、通货膨胀、 汇价剧烈波动等弊端逐渐显现,恢复金本位的声音再现。去年年底,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呼吁,各国可以考虑使用黄金作为判断经济是否出现通胀和通缩以及未来货币币值的一个参考基准。……可是,对于 金本位 的最终实施,业内人士却并不看好。欧洲央行原经济学家沈建光强调,美元本位的本质在于,危机时期央行能够控制政府发债。若回归到金本位时代,货币的增长将直接受制于黄金的供给。……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也认为,……恢复金本位不具有可行性。她表示,现在整个世界经济规模达61万亿元,金融类衍生产品市场市值达百万亿元,没有相应规模的黄金与之对应。

——广州日报2011年3月11曰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金本位制被逐步废除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实现的?(3分)
(2)材料二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10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四、材料阅读

21.

【选做题】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近代各国的教育改革,是世界现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 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 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曰,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二 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除学堂学生每人给一份外,仍请旨颁行各省学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

——1898年5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

(1)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3分)
(2)据材料二,概括康、梁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的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的特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看法。(3分)

22.

【选做题】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李时珍和牛顿是世界公认的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都留下了影响深远的经典巨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李时珍在艰巨的研究工作中, 无书不读 ,涉猎诸家……1552年(明嘉靖三十一年)李时珍35岁时,开始了《本草纲目》的写作。在编写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篓,带着学生和儿子建元,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遍及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以及牛首山、摄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万里路,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各种书籍八百多种,历时二十七年,终于在他六十一岁那年(1578年)写成。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的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花费18个月时间,出版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书中全部的论述都以命题形式给出,每一个命题都给出证明或求解,所有的求证求解都是完全数学化的,必要时附加推论,而每一个推论又都有证明或求解。只是在牛顿认为某个问题在哲学上有特殊意义时,他才加上一个附注,对问题加以解释或进一步推广。
(1)据材料一,指出李时珍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编写《本草纲目》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指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最大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从这两位科学家身上学到的高贵品质(2分)

23.

【选做题】C【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铟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河,黄金为鬼雁,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

——班固《汉书·楚元王传》

材料二

图一 秦始皇陵园平面布局示意图 图二 从容自然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对秦始皇陵进行研究的?两者的结合被称为什么方法?(5分)
(2)据研究,图一中陵园的建筑是模仿秦都城的建筑布局的,这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
(3)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你对秦兵马俑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认识。(3分)

24.

【选做题】D【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对于现代人的起源存在两种假说,目前很多科学家支持 非洲起源说 ,即非洲是现代 人的故乡;少数科学家则支持 多地区进化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87年,美国科学家通过检测细胞线粒体内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发现,现代人的祖先是大约15万年前住在非洲的一个女人。之后,一部分现代人类开始由非洲大陆向世界其他各洲迁移。2005年,剑桥大学三位研究人员发表文章称,他们发现现代人类由非洲大陆向世界其他各洲迁移的路线上,没有出现大量的基因中断,这就进一步证明了现代人 非洲起源说
材料二 中国学者黄万波、吴新智等人认为人类在非洲起源,在200万年以前来到大三峡地区,然后慢慢演化成了中国、东亚的现代人。清江流域发现的 建始人 化石距今200 万年以前,这为亚洲起源说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据现有的证据,说 元谋人 是中国人的祖先仍是很有说服力的。在清江流域长阳地区发现了13万年、12万年前的旧石器和人类用火的遗迹,证明中国现代人是由自身本土连续发展起来,否定了近10万年来中国人的直系祖先源自非洲这一说法。5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了大三峡地区现在山高峡窄、地势险峻的地貌特征,外来古人类是不容易侵入到这个地区的,而且这里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环境,没有受到恶劣气候的影响。正是从这里走出了巫山人、建始人、元谋人、蓝田人等。
材料三 目前关于美洲起源的理论普遍认为,第一批移民在一万五千年到一万年前从亚洲北部来到美洲。但是通过对原住人口的基因分析则显示,第一批移民四万年前就到达了美洲。澳大利亚蒙戈湖附近出土了距今6万年的人类化石,在对从中提取的DNA进行分析后发现,它与所有被认为是源自非洲的早期现代人的DNA在遗传上没有联系。专家据此认为,澳大利亚出现的早期现代人是独立于非洲古人类之外的。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非洲起源说 的实质。(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学者的论点和论据。(6分)
(3)据上述材料分析,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对于现代人的起源的研究在侧重点上有何不同?(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