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20世纪50—60年代
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
20世纪60—70年代
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
20世纪70—80年代
中美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
20世纪80—90年代
中美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
表1
二、材料阅读
——摘编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等
——摘编康有为《大同书》等
三、开放性试题
序号
时间
历史资料
①
明万历年间
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②
清初
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
③
康熙六年
(1667)
苏州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④
中世纪晚期
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⑤
16世纪初
英国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
⑥
1700年
英国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四、材料阅读
——摘编自《贞观政要》
——引自《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1931 年)
——引自《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19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