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1.2016届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6 浏览数:176

一、单选题

1.

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这反映了(  )

A.秦国经济较其它诸侯落后B.秦国政权的集权趋势加强C.秦国盛行残酷的人殉制度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至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广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手工业发展B.京杭大运河的开通C.大一统局面形成D.科举制度全面实施

3.

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哲学化、思辨化,并影响到艺术领域。苏轼在论画时说: 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 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  )

A.天人一理B.格物致知C.反省内心D.心外无物

4.

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一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这一成就(  )

A.奠定现代生物分类学基础B.借助西学东渐的科技成果C.体现承古萌新的文化特色D.反映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5.

魏源曾盛赞美国民主制度 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可不谓周乎! 据此可知魏源(  )

A.对美国民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B.深入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C.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D.看到了近代美国在制度上的长处

6.

近代某报刊曾报道: 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寮之中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 这一社会现象反映出(  )

A.近代社会转型曲折艰难B.晚清改制缺乏社会基础C.国人思想守旧不愿革新D.士大夫研习西学已成风尚

7.

部分学者认为,日军如果像古代游牧民族那样自北而南攻取武汉,可以把中国切为两半,但日军没能实施其既定战略,这是国民政府在战略指导方面的成功。学者肯定的战役是(  )

A.徐州会战B.太原会战C.淞沪会战D.武汉会战

8.

1956年中共 八大 报告指出, 二五 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这个报告(  )

A.纠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失误B.总结了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C.反思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D.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9.

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他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这一主张最有可能出现于(  )

A.文艺复兴时期B.宗教改革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D.法国革命时期

10.

表2为1820—1913年英美进口关税率统计表。据此可以推知(  )

表2   

国别           年份

1820

1875

1913

英国

45—55

0

0

美国

34—45

40—50

33

 

A.英美两国实行不同关税政策B.英国的工业化水平高于美国C.自由贸易推动英美工业革命D.关税战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11.

图6所示局面的出现(  )

A.标志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B.朝鲜半岛政治分裂的开始C.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D.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12.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实行以 缓和、均势与联盟 为基础的新东方政策。这反映了当时的德国(  )

A.经济发展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欧共体成立后推动北约东扩C.拉拢东欧国家以实现国家统一D.世界多极化趋势下政策调整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时代,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陆路为主的交通格局,背靠海洋,面向北方,以长城为,中心,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成为对抗、交流、融合的两大主要势力,……这一时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族群、集团、部落、宗教、文化等形成了嵌入式互动格局。……正是这种嵌入式互动才使得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 中国 得以形成,也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
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郑和又六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通过三角贸易,欧洲人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的白银和黄金,用来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再运回欧洲,……19世纪以后,西方列强倚恃坚船利炮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来,中国悠久的丝绸之路由此蒙上一层重重的雾霾。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材料二 表4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
                                                                                            表4 

年代

1978

1985

1986

2007

初级产品

535

505

364

51

工业制成品

465

495

636

949

——表、图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转化的原因,分析不同时代丝绸之路的影响。(15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10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5

时间

历史资料

1517世纪

原产美洲的烟草、西红柿、花生、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传入欧洲、亚洲、非洲,小麦、水稻、甘蔗等物种由欧洲传入美洲

1839

英国工厂工人总数为419560人,其中女工为242296

1919

从巴黎到布鲁塞尔的国际民舷客运航线开通

2015

中国双十一全球狂欢节总交易额为91217亿元

美国黑色星期五当天网购销售额为272亿美元

提取材料信息,以 世界市场与社会生活 为视角提炼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刘邦建汉,恢复调整秦朝上计制度,令张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县、道 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 ,郡、国 岁尽,遣吏上计 。各郡、国上计于朝廷的计簿中,有关于各郡、国的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的数量,也有关于各郡、国的盗贼多少以及边郡地区的戍卒、设施等不同簿籍。 丞相受计(有时皇帝亲自主持), 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器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 ,并 课其(指地方官)殿最,奏行赏罚 。由于上计制度同朝廷对郡、国地方官的考核制度密切相关,一些官员上计时虚报成绩以逃避考核的现象便时有发生,早在汉武帝时,就曾出现 流民愈多 计文不改 的弄虚作假的状况。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上计制度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上计制度的作用。(9分)

16.

历史人物的评说(15分)
梁启超论李鸿章
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只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
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

——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要以李鸿章为线索来勾勒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9分)
(2)概述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