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2.2016届 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31

一、单选题

1.

辽宁喀左、北京房山发现了一批西周初期的燕国铜器江苏丹徒也发现了西周初期宜国铜器。此材料有利于说明(  )

A.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B.分封制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C.西周燕国宜国冶铜业比较发达D.西周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2.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曾这样评析中国某一帝王: 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之间走出一条中间路线。 该帝王符合 中间路线 的举措是(  )

A.设置御史大夫与刺史B.推行中朝外朝制度C.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D.世袭与察举制共存

3.

汉末至唐代,婚姻受门阀制度影响极大,讲究门当户对,士庶不婚;宋代时,婚姻 不问阀阅 ,士庶婚姻成为风俗。这一婚姻观念的变化主要源于(  )

A.等级观念的淡化B.人口大量迁徙流动C.理学思想的影响D.社会阶层流动频繁

4.

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这说明(  )

A.军机处历经逐步演化得以成立B.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C.历史研究难以形成统一的结论D.军机处的设置具有机密性特点

5.

1840年后,中国信西教之徒在农村往往是舆论所鄙视的社会下层人物,缙绅之流几乎以异类观之,而城市教徒却常有社会上层分子,知识分子也常以平和之气作些记述。此现象说明(  )

A.西方宗教对农村影响超过城市B.宗教信仰与民众经济状况相关C.市民思想开放对西方宗教宽容D.传统观念受冲击程度存在差异

6.

袁世凯统治期间仅1912年至1914年就有唐绍仪、陆征祥、赵秉均、熊希龄四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史上一道奇观。此现象说明这一时期(  )

A.国会的权力不断被削弱B.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

7.

陈旭麓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901年以后的10年间,民族资本的投资范围比以前更加广泛。除棉纺织业和缫丝业外,面粉、肥皂、烟草、电灯、锅炉、铅笔、工矿等行业都陆续成为民族资本投资的对象。在这10年间,民族资本投资于轮船公司,资本在5万元以上的就有17家之多。这说明(  )

A.政府引导民间投资轻工业B.轻工业重工业均有所发展C.民间投资以交通业为重点D.轻重工业比例渐趋于合理

8.

2002年,中国大幅调低了53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低至12%;2010年,给予最不发达国家4762个税目商品零关税待遇。此税收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是(  )

A.大幅减少关税收入B.扩大出口增加外汇C.推动产业结构调整D.扩大就业发展民生

9.

十将军委员会是古代雅典的最高军事机构,将军之职按公民自费服役的传统,不仅没有薪饷而且还要自己出资装备一切,十将军始终不搞抽签而只有选举产生,并可连选连任。十将军委员会(  )

A.减轻了公民的经济负担B.便利社会上层掌握要职C.增加了奴隶主经济负担D.培养了公民的尚武精神

10.

有史家评价某部宪法: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仅限于分别阐释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许多人相信,这部宪法只是一部临时性宪法。然而,恰恰是这样一部临时性宪法竟通用了65年之久。形成这部宪法如此特点的原因是(  )

A.英国的历史、国情和民主趋势的结合B.美国克服邦联制下无政府状态的必然C.德国俾斯麦推行 铁血 政策的影响D.法国共和派和保皇派斗争妥协的产物

11.

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以9:0一致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其执法机构国家工业复兴总署也随之寿终正寝。这主要是因为该法(  )

A.不符合立法程序B.不符合分权原则C.与自由精神冲突D.已完成历史使命

12.

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欧洲国家通过建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来确保各成员国实施美国财政援助,发挥各成员国的经济力量,减弱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此种接受援助的方式有利于(  )

A.欧洲联合并逐步走向一体化B.促使欧洲成为美国经济附庸C.推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D.确保援助范围扩展至全欧洲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在大一统专制社会中表现为直接满足专制王朝各方面的需要。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而实用性科学眼光不够远大,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空问是极小的,除非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实用型科技就只有停滞不前。从盛唐(公元7世纪)到明末(17世纪)100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中国政治的相对稳定,其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和发展。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材料二 近代科学的诞生得益于许多条件,其中也包括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所起的作用,但它的思想根源来自希腊。希腊人不讲实用,为理论而理论,这就为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无限的空间。希腊人的数学和自然哲学时隔一千多年后仍然能推动欧洲科学的发展,充分显示出理论的力量,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解放了生产力,开阔了欧洲人的视野。在16世纪和17世纪,先进的欧洲学者们创造了改变整个人类历史进程和人类生活的近代科学。18世纪工业革命基本上是在与理论科学研究完全无关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应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趑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一一技术的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

(1)根捌材料概概括中国古代科技与欧洲近代科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科技落伍于西方的原因及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给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9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历代人口数量估计

时间

人口数

时间

人口数

西周、春秋中后期后期

2000

唐代安史之乱前

8000

战国中期

3200

五代十国时期

3000

西汉初年

1500

两宋时期

10000

西汉末年

6000

元朝

6000

东汉初年

3000

明朝中期

16000

东汉后期

6000

清朝初年

9000

魏晋南北朝后期

3000

清乾隆年间

20000

——摘编自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等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发展的特点,并选择其中一个人口增长时期,分析其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1901年,慈禧太后为大势所趋不得不颁布上谕:从第二年起,乡、会试头场,考中国政治、历史论5篇;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科技,艺术)策5道;第三场,考四书义二篇、五经一篇。四书、五经考试都不再用八股文程式,与康有为的方案如出一辙。1905年又宣布,从次年起,所有岁科考试、乡试、会试一律停止。

——成思《千年科举的崩塌》

材料二 没有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1911年很可能就不会发生辛亥革命。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是那些青年军官们,他们本来应该在科举的道路上攀爬,但因为科举制度被废除,他们只能进军事学校,并在后来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推动力。

——许纪霖《废科举引发20世纪中国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新政中科举制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改革的历史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材料二的观点。(6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五权宪法是兄弟所独创,古今中外各国从来没有讲过的.兄弟认为,把全国的宪法分作立法、司法、行政、弹劾、考试五个权,每个权都是独立的。五权宪法的立法人员就是国会议员,行政首领就是大总统,司法人员就是裁判官,其余行使弹劾权的有监察官,行使考试权的有考试官。美国各州之内,那些略有口才的人,便去巴结国民,运动选举;那些学问思想高尚的人,反都因讷于口才,没有人去物色他.当议员或官吏的人,我们怎样可以去断定他们是合格的呢?中国有个古法,就是考试。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是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由此可见中国从前的考试权和弹劾权都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

——摘编自孙申山1921年演讲词《五权宪法》

材料二 宪法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对联邦政府的权力进行分制,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部分,分别由国会(分参,众两院)、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又互相制约。

——岳麓出版社《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1921年宣传五权宪法思想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与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中分权思想的异同。(8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随着中国革命接近取得全国胜利,日本在美国亚洲防卫体系中的地位更突显出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甚至说:日本 这个曾经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 及至1949年12月,美国政府对由于中国革命成功引起的亚洲形势变化进行了通盘考虑,提出了NSC48/1、48/2两个丈件,确定要在东南亚和日本两个方面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的扩张,而日本由于人口和潜在的工业能力,则更显得重要。文件规定要确保日本不参加苏联集团,确保日本继续是与美国友好的国家,并在军事上构成美国战略防线中的重要一环。

——陶文钊《中美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对日本政策的转变,分析出现这一转变的原因。(7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二战后如何落实对日政策?(8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858年7月10日在芝加哥一一北方废奴主义的大本营,林肯发表演讲:让我们抛弃不同人种之说,不同种族之说,某种族迎为低级故而必须置于一种低级地位,诸如此类的无稽之谈。让我们抛弃所有这一类的东西,让我们在这块土地上,团结如一人,直到我们能够再一次站起来宣布,所有的人生而平等。……两个月后的9月18日,在南方查尔斯顿——蓄奴主义的大本营,林肯发表演说:我必须说,我不是,也从来没有,主张以任何方式实行白人和黑人种族的社会及政治平等:我不是,也从来没有,主张让黑人也有选举权,也能当陪审员,也能担任公职,也能和白人通婚。

——林达《扫起落叶好过冬》

(1)根据材料,概括林肯对种族问题的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观点不同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肯当选总统后做出的选择,并运用史实加以说明。(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