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5. 安徽省芜湖市、马鞍山市2016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46

一、单选题

1.

秦末至宋初,大量原籍中原的汉族人多次迁徙,与闽、粤、赣交界的山区土著相处,逐渐形成了一个风貌独特、人文特异的新族群——客家人,后又陆续迁往世界各地。客家人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经济结构调整B.对外政策改变C.中原政局剧变D.地域商帮推动

2.

汉代以禄秩标志官员等级,考古学家陈梦家指出: 所谓俸给或吏禄制度,其内容是秩别、俸禄数量、官职和俸禄性质;即哪一种官职属于哪一秩级,每年或每月应得多少俸禄,用什么物资作为俸禄。 材料反映了(  )

A.官员的品位与品级分离B.官员禄秩从属于其职位C.官僚政治由此开始D.禄秩制毫无品位色彩

3.

有学者认为: 辟佛的宋儒本质上往往不是佛学的批判者,而是批判的佛学者。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宋儒不再批判佛教B.宋朝儒佛地位相当C.佛学渗入儒家义理D.三教合一局面形成

4.

19世纪初期,超过六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必须通过市场来获得口粮,这些人口包括了1000多万户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户;同时,中国一半以上的农户不织布,必须从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棉布。反映了当时(  )

A.全国性市场已经形成B.自然经济已经解体C.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农村商业化趋势加强

5.

1904年,晚清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会试,考试题目:笫一场为藩镇、平戎、举贤等史论5道,第二场为各国政治、艺学策5道,第三场为《四书》《五经》经义3道。这表明(  )

A.晚清教育几无改变B.选人标准新旧混杂C.清廷旨在笼络人心D.科举制度走向末路

6.

日本某份外交文件中强调: 这应是将来掌握东洋霸权的必要开端 日本之兵力以及陆海军在各国之行动中均应保持至少与其中最强国平等之地位。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甲午战争C.义和团运动D.九一八事变

7.

在1953年统购统销之初,国家规定: 农民在缴纳公粮和计划收购粮以外的余粮,可以自由存储和自由使用,……并可在农村间进行少量的互通有无的交易。 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农民拥有对余粮的部分处置权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C.统购统销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D.国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8.

古希腊先哲设想:有一批囚徒,自小待在一个地穴中,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如果有人拉他走出洞穴,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这一设想旨在强调(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性高于感觉C.理念 世界才是真实的D.美德即知识

9.

当欧洲宗教机构和封建割据势力肆虐之际,他们已经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司法陪审制和地方管理体制;当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普遍加强时,他们又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主义根基,并在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片汪洋中独辟蹊径,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 根据材料判断 全新的政治体制 是(  )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B.美国的民主共和制C.法国的议会共和制D.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10.

1934年1月的《华盛顿星报》发表了《新政疗法》的漫画,画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 山姆大叔 ,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医生告诉护士, 当然,如果我们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可能要改变治疗方法。 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A.政府力图推行医疗改革B.作者对新政保持乐观的态度C.立法权从属于行政权D.政府在新政中扮演重要角色

11.

1949年斯大林说: 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 这个情况决定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对斯大林言论分析最准确的是(  )

A.为巩固 经济互助委员会 制造理论根据B.有助于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经济自由发展
C.指出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总危机加深的现实D.认识到世界市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

12.

学者文军在《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转变》中说: 社会发展不单单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一个经济、科技、社会和人的全面、综合及协调发展过程。 旨在说明(  )

A.全球化应符合世界现代化发展潮流B.全球化的重点应是全球性发展C.现代化不能游离于全球化进程之外D.现代化发展的核心是社会全面发展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在世界文明史上开始居于不容置疑的领先地位。其间在思想史上的一大关键,便是由神本主义转入人文主义,即由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转入近代 人与自然 的世界观,天主教方面反改革运动的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担当了西学东渐的唯一传播者……就中国方面而言,明清之际也正值一个历史上 天崩地析 的时代。这个时期不仅在经济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而且在文化领域萌发着近代思想的新因素,个人的觉醒、个性的解放、对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和扬弃、近代科学与科学思想方法,都已崭露头角。

——摘编自何兆武《明末清初西学之再评价》

材料二 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之后,已日益密切地联为一体,已没有一个民族可以保持闭关孤立而与外部世界绝缘,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正如其他许多较为落后的民族一样,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也大抵自然分化为两种倾向,一派主张维护国粹以抵御外侮,一派主张学习西方以求变革图强。然而仅凭旧文化传统显然是无能为力的,如欲图强就必须改变中国旧传统,转而学习西方的先进的事物。

——摘编自何兆武《明末清初西学之再评价》

材料三 我们今天需要谈论如何 东学西渐 或者说 中学西传 的问题了。这并不是说中国人从此不要再看西方人写的东西了,而是说 西学东渐 这个概念是指的中西文化相对关系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即不是一种双向交流,而是一种单向传播,这作为历史的一页,应该翻过去了。

——摘编自黄玉顺《从西学东渐中学西进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的相似之处,并分析西方在世界文明史上居于领先地位的原因。(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末清初相比,近代 西学东渐 有哪些特点?(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文化交流的认识。(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

中国封建社会结构 西欧中世纪社会结构 中任选一则,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探讨社会结构对近代化转型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为了进一步改变严重的赋役不均,减轻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的浮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张居正在清丈土地的基础上,实行了赋役制度改革。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通令在全国推行 一条鞭法 。这是自唐朝行 两税法 以来,我国赋税史上的又一次大改革。
在张居正眼里,财政问题只是表象,改革还面临着更多的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被他总结为宗室骄恣、庶官瘰(guan)旷、吏治因循、边备未修、财用大匮等 五大积弊 ……后世谈论张居正改革往往说 一条鞭法 的重要性,但清查土地、追缴欠款这种需要极大工作力度和组织纪律才能完成的事,如果没有一支相对过硬的官员队伍去执行,恐怕也只是一纸空文而已,或者像北宋熙宁变法的 青苗法 那样被底下一念就走样,再好的政策也出不了朝堂。

——摘编自陈忠海等《张居正改革与吏治重整》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改革的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改革的成效和特点。(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武昌举义后,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制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它规定, 临时大总统有统治全国之权 ,国务员及外交专使的去留完全决定于临时大总统的信任与否。并且 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不以为然。 得于呈报后十日内,交令复议。参议院对于复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同意仍执前议时,应仍照前条办理 。参议院 议决临时大总统交议事件 ,也就是说,临时大总统可循此向参议院提出法律议案。
材料二 《临时约法》从草案到全案通过,实际只用了20天。公布之后,有人指出:“《临时约法》与《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其内容相去千里,千百年国家之根本法而竟以对人问题遂移易其内容,使长此以往,则祸国将无纪极矣。 顾敦鍒著的《中国议会史》指出 民党冀以《约法》柬之,故使立法部之权大,行政部之权小。……盖有不得已之苦衷在也

——摘编自李秀原《民国宪政体制的选择与变迁——以民国制宪过程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所确定临时大总统的权限。(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的特点,并指出革命党人 不得已之苦衷 。(9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的演说中指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表明, 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必然会引发制度的 总危机 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 ,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斯大林的演说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为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言书
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了题为 和平砥柱 的演讲。他说: 美国和大英帝国的公民到处都可以享受的自由,在许多的国家里是不存在的,其中一些是十分强大的国家 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它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 。对此,斯大林谴责丘吉尔 站在战争挑拨者立场上号召同苏联进行战争

——摘编自叶江《斯大林的战后世界体系观与冷战起源的关系》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演说内容的相似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两次演说。(9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1840—1914年),曾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海军事务委员会主席、总统军事顾问。他在1890年《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中首次提出 海权 的概念,并发展为一套完整的理论。他认为海权是一个整体: 生产,是交换产品所必须的;海运是用来进行不断交换的;殖民地是促进和扩大海运活动,并通过不断增加安全据点来保护海运 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海权不仅能够决定海上和陆上战争的胜负,而且可以决定历史的进程。
这一观点促使美国在西奥多·罗斯福当政时期,建造大量战舰,并将这些战舰派往世界各地,接下来便开凿和控制了巴拿马运河,使美国跻身海军大国行列。英国政府提出海军扩充计划,马汉的理论成为最强力的理由。德皇威廉二世也说自己爱啃马汉上校的书,德国每艘舰艇上都有这本书……

——摘编自熊显华编译《大国海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汉海权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根本目的。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汉海权思想的历史影响。(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