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6.2016年5月 山东省临沂市普通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21

一、单选题

1.

下列各项为古代中国 学在官府 现象的演变,次序正确的是(  )

2.

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 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这反映了(  )

A.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B.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C.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D.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

3.

顾炎武认为: 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 这表明顾炎武(  )

A.挑战传统儒家思想B.主张知耻和洁身自好C.要求发展民间经济D.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

4.

经恭亲王奕 提议,1862年在北京开办同文馆。它的创设是为了回应英、法《天津条约》中关于规定英语和法语文本为条约唯一正本的条款,中国需要训练精干的语言专家。这反映了(  )

A.政府外交观念的变化B.清政府真正开始了觉醒C.洋务派占据主导地位D.西学东渐之风达到高潮

5.

维新派号召全国人民 合一群,同道德,同法律,同风俗,同文学美术,而组织一完全无缺之国家 ,断言 世界由是而文明,欧美由是而进者也 。该言论意在强调(  )

A.自由思想的重要性B.民族意识的重要性C.民主权利的重要性D.集体观念的重要性

6.

从1936年起,中共开始提倡与各方党派、团体和军队结成一个反日大同盟。在中共的倡导下, 全国抗日解放联盟 人民抗日同盟 全国救亡社 等民间组织应运而生。一些颇具说服力的口号如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立即对日开战;停止剿共 等广为流传。这表明(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生态B.蒋介石被迫放弃了 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
C.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得到各个阶层的支持D.国共两党开始酝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

在1993年3月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 国营企业 的提法被 国有企业 取代。这一修改表明(  )

A.大锅饭的分配体制被打破B.企业的法人实体地位提高C.公有制经济地位大幅降低D.企业产权拥有者发生转变

8.

199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材料表明(  )

A.这是科教兴国战略的体现B.国家首次提出了职业教育理论C.传统的教育观念开始改变D.劳动力缺乏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9.

公元前4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社会发生严重分化,大土地所有者大量兼并土地,小土地所有者大批破产,公民无法自备武装,雅典走向衰落,后来为君主制的马其顿所控制。这表明(  )

A.战争是导致雅典衰败的主要原因B.希腊民主制度具有局限性C.小生产者是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D.民主政治使雅典走向衰败

10.

1791年至1870年,法国宪法更替频繁,共颁布过13部成文宪法,1875年宪法颁布以后,尽管多党制下的内阁变换不断,但宪法频繁变更的现象已经改变。这是由于(  )

A.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B.1875年宪法保障了人权C.国际工人运动暂时处于低潮D.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发展

11.

尼克松在就任总统之前指出: 美国是自由世界的领导者,而自由世界在共产主义面前不容退却。 他上台之后却认为: 动听而又和解的言辞对强硬而又实用主义的苏联领导者不能产生持久的影响,而是谋求在军备控制、贸易、处理危机和科学技术等不同问题领域中达成协议 。这一认识的变化(  )

A.阻碍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B.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C.基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成功D.使冷战局面暂时得到缓和

12.

图7是西方部分国家公共社会开支和GDP增长的情况图。此图表明(  )

A.西欧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好于美国B.公共社会开支和经济增长率呈现负相关C.这些国家的公共社会开支持续稳定D.经济总量与公共社会开支呈现正相关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法典,是唐律的典型代表。据《旧唐书·刑法志》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有同州人房强,弟弟在岷州任统军,因为谋反伏诛;按照当时的法律,房强应当因为连坐处死。太宗得知此案,怜悯其将死,于是对大臣们说: 因为风俗教化未能博施,所以如今仍然需要刑典。这不是庶人的过错,怎么能因此滥施重刑呢?这更显得君主不德。……怎么能不察其原本而一概加以诛罚呢,这违反了恤刑而重人命的原则。 这对《唐律疏议》的修订产生了影响,如将原《贞观律·名例篇》中的 言理切害 ,更为 情理切害 。后来以其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亦被宋元明清所继承,在东亚被其他国家所接受。

——摘编自陶舒亚《中国法制史》等

材料二 《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公元527—公元565年)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书名取自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大法学家盖尤斯(Gaius)、保罗(Pau1us),乌尔比安(U1pianus)以及其他法学家弗洛伦丁(F1orentinus)和马其安(Marcienus)的同名著作。简要阐明了法学原理,如 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 奴役是违背自然法的(因为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但《法学阶梯》随着罗马帝国的分治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逐渐湮没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中,直到人类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时,其命运又发生了变化。

——摘编自徐国栋译《法学阶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罗马法的立法思想,并指出它们产生的背景。(1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前两部法律命运不同的原因。(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历史图表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面是两本著名科技著作的目录(部分):

《天工开物》上篇

乃粒: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

乃服:衣服原料的来源和加工方法

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

粹精:谷物的加工过程

作成:介绍盐的生产方法

甘嗜:种植甘蔗及制糖、养蜂的方法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1 初量与终量的比值方法,由此可以证

明下述命题

2 向心力的确定

3 物体在偏心的圆锥曲线上的运动

4 由已知焦点求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

的轨道

5 焦点未知时怎样求轨道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有关中西方科技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隋文帝即位后推行乡里制度,其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春到开皇二年秋是过渡阶段,因隋朝新的行政管理制度正在修订之中,没有临时做出调整,主要沿用北周的基层管理制度。第二阶段从开皇二年秋颁布《开皇令》到开皇九年春,规定基层社会组织以家为单位,并按京畿之内和京畿之外划分为两类基层组织编制。在京畿之内实施族、闾、保三级制及在京畿之外实施党、里二级制双轨并行。第三阶段开皇九年隋朝实现大统一,隋文帝命令朝臣修改旧法颁布新制,推行不分京畿内外统一编制的乡、里二级制。对于乡里长官的任用,特别注重被选者具有德才兼备、有益风化、强毅正直的品格。据史书记载并州祁人张道源因孝行见称,受到县令的嘉奖。乡里长官主要的职责就是登记户口、征收赋税和维护治安。

——摘编自宋文龙《隋朝乡里制度浅探》

(1)根据材料,概括隋朝乡里制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乡里制度的作用。(7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至于 民权主义 ,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去,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由政体不好的缘故,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研究政治革命的功夫,煞费经营,至于着手的时候,却是同民族革命并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关于民权的思想主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的体现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9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73年5月,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年会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应付美元颓势,夺回失控的金融战场主导权。国际银行家们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让国际油价上涨400%!这个计划的关键是挑动埃及和叙利亚进攻以色列,美国对以色列的公开支持会激怒阿拉伯人,使其对西方实行石油禁运,最终导致石油价格暴涨。
1973年10月6日,叙利亚、埃及向以色列发动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华盛顿在战争期间的表现和战后基辛格(时任美国国务卿)著名的 穿梭外交 都精确地执行了彼尔德伯格5月会议的路线。1975年,欧佩克的部长们同意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
石油价格暴涨导致了石油贸易结算对美元需求的暴涨,使美元在国际上重新获得有力支撑。随后而来的高油价时代,造成了西方各国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人民储蓄被大幅洗劫,更为不幸的是毫无防范意识的发展中国家。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74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赤字达到了350亿美元,相当于1973年的4倍,与石油价格上涨成比例。

——摘编自宋鸿兵《货币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经济、政治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分析,第四次中东战争后石油价格暴涨的影响。(8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司马昭是西晋王朝的开创者之一,是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公元260年,魏帝曹髦率宫人三百余人讨伐司马昭,司马昭马上派兵镇压,其手下将领成济将曹髦刺死,后来司马昭以 大逆不道 罪诛杀成济一族。后人多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带有贬义色彩的评语来评价他。公元264年司马昭平定蜀国,采取措施进行治理。他下令 特赦益州士民,复除租赋之半五年 ,缓解百姓的困境,如果迁到中原地区的,官府供给二年的粮食。为了防范蜀汉政府的残余势力在益州东山再起,司马昭把蜀汉政权中非益州籍的文武官吏,全部召回到中原地区,赐以官职,有的还赐以爵位。为了争取益州地主集团的归附,司马昭对蜀主刘禅采取了安抚笼络政策,使其在政治和经济上得到了较好的待遇。司马昭死后,280年西晋完成统一。

——摘编自朱子彦《论司马昭》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后人多以贬义色彩的评语评价司马昭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司马昭治理蜀地的措施及作用。(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