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8.2016届 山东省济宁市高三5月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4 浏览数:74

一、单选题

1.

夏、商王位的传承多实行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而周代强调 嫡长子继承制 。这一变化从本质上说明了(  )

A.宗法观念开始形成B.贵族政治走向衰落C.宗法体系逐步完备D.家国体制正式确立

2.

汉代桑弘羊认为: 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利以施刑。 其观点(  )

A.体现了汉初无为而治的理念B.表达了对独尊儒术的强烈不满C.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经济观念D.反映了汉代法律儒家化的特点

3.

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  )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B.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C.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

4.

银两是明清以来我国通行的货币单位,近代,银元广泛流通,形成银两银元并行流通的局面。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 废两改元 ,废除了银两,确立了银元本位制,将铸币权改归中央;随后,又于1935年实行了 法币政策 ,规定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定为法币。这在当时(  )

A.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B.造成严重通货膨胀C.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5.

雅典名将阿里斯泰德是马拉松战役的指挥官,战功显赫,曾担任首席执政官,素以 公正者 著称,公元前483年经公民大会投票遭放逐。这反映出(  )

A.雅典的民主政治重视公民意志B.阿里斯泰德企图独裁C.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D.直接民主制弊大于利

6.

据载,英国辉格党人赢得选举后颁布了《改革法案》, 降低了选举权的财产限制……重新划分了选区,把权力从 腐朽选区 拿走,给那些以前没有足够代表名额的城市,这些地区商业和工业精英占统治地位。 该《法案》的颁布(  )

A.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进一步冲击了传统土地贵族的统治C.使英国公民获得了普选权D.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政治保障

7.

法国元老院为表彰拿破仑的功绩,宣布用法国军队在历次战役中缴获的1250门大炮为原料,熔化后铸成凯旋柱,耸立在旺多姆广场上。1871年,巴黎公社作出决议拆毁凯旋柱。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向往和平反对争霸战争B.与资产阶级政权针锋相对C.反对政府宣扬个人崇拜D.受马克思主义的直接影响

8.

1949年4月4日,12个国家正式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此后,该组织不断吸纳新的成员国,下表反映出(  )

时间

新加入国家

1952

土耳其、希腊

1955

联邦德国

1982

西班牙

1999

波兰、匈牙利、捷克

2004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A.西方冷战意识的加深B.全欧洲实现了军事一体化C.北约军事战略的调整D.两极格局实质上依然存在

二、材料阅读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康熙(1654—1722)时 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摩肩联袂 。这些商人从江南地区收买棉布、丝绸、食盐、粮食、竹木、茶叶、颜料、棉花以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等,贩往各地,加强了全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他们一般自称某省某府人,讲着家乡的方言……这些人背井离乡,常年奔波于道途之中,需要成群结队,以相互照应;尤其是因为商业的竞争,而必须形成团队的力量,所以一般以家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又以同乡关系为背景,结成团体,俗称 客帮 。这种客帮商人在全国范围内长途贩运货物,形成了各自的商业网络。为保护和扩大自己的商业利益,他们在经商的城镇建立会馆,他们还与当地官场、民间密切往来,以取得当地政治、社会力量的支持。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贸易规模和市场的扩大打破了中古社会自给自足、封闭的自然经济。贸易的发展最重要的结果是造就了一支新的社会力量——商人阶层,并逐渐在西欧社会发挥着主导作用。为提高商业效率和收益,商人在贸易实践中还创造了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如合伙制、特权和特许公司,股份公司等。……15至18世纪是商业居主导地位的时代,贸易尤其是对外贸易不仅对商人至关重要,它尤其与民族国家的繁荣联系起来。……贸易发展的结果是商人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阶级的兴起,依靠经济实力,商人阶级逐渐成为一支最具影响力的新兴政治力量,开始参与甚至主导国家政治生活。……商人还热心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通过资助公益事业表达他们对社会的关爱,借此赢得良好的声誉,进而提高其社会地位。

——摘编自马世力 滕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中国 客帮 与西欧 商人阶级 的特点。(1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在社会转型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什么是社会结构?人们常用它来表示社会组织方式。我们则将社会结构规定为某一社会中由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或称意识形态结构)互相耦合而成的形态稳定的组织系统。经济结构是指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组织方式,政治结构是指国家和政治组织形态,而文化结构则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来代表……当一个系统不稳定时,系统由于其不稳定性会自动调整其内部参数,以使整个耦合系统达到新的稳态。

——金观涛 刘青峰《兴盛与危机: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据材料提取作者关于社会结构诸要素关系的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分析论证。(12分。要求:①观点明确,史论结合②也可提出与作者不同的观点)

四、材料阅读

1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自明代中叶以后,卫所兵制逐渐崩溃。在东南沿海,虽然卫所尚存,但卫所军士素质极差,往往不能抵御倭寇的骚扰。戚继光清醒地认识到,倘若再不从改革兵制上寻找出路,编练新军,抗倭斗争就难以取得胜利。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继光被允许招练民兵。戚继光招募的对象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活动在义乌县南、仙霞岭山区的 矿夫 , 二是以陈大成为首的义乌县地主武装。新军设置了一整套训练内容,训练注重根除以往明军只练武艺、不 正心术 的弊端,使军队懂得 卫国保民 的义务和责任。训练中坚持把纪律训练与战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训练达到严格纪律、严格节制、统一号令的目的。训练内容既有各种兵器的技术训练,又有各种战术训练内容;既有士卒的训练,又有将军的训练;既有体能训练,又有胆气等心理训练。这只招募形成的戚家军成为东南沿海抗倭的骨干力量。

——摘编自李鹏青《论戚继光的军事改革》

(1)据材料概括指出戚继光军事改革的特点。(7分)
(2)据材料指出戚继光军事改革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作用。(8分)

1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长期以来,(法国)贵族和资产阶级精英已习惯于基于财富和经济成就之上的新的社会经济现实,但他们却屡屡被建立在特权和依赖于等级观念的旧的、刻板的社会秩序至上的王权体系所挫败。这些精英对于旧秩序的共同怨恨最终使他们决定采取激烈行动来反对王权体制,但他们很快分裂了,导致分裂的问题在于,究竟应该在取消传统这一问题上走多远?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贵族和资产阶级 决定采取激烈行动 的直接原因和社会根源。(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在 取消传统 上的分歧及其影响。(8分)

1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发人深省的教训是,即使没有人愿意或想要战争,战争仍有可能爆发。英国、法国以及后来参战的美国都坚信, 普鲁士军国主义 是橄榄枝上的肿瘤。而德国人相信,他们嫉妒的邻居们阴谋包围并摧毁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唯一的罪责是经济上获得成功。然后,也出现这样的理论:资本主义制度远非和平的力量,正是它策动了战争。因为战争有利可图或者是因为存在着对市场和原材料的战争。……在保卫国家方面,人们越来越有更大的利害关系。这是民主化和财富增加的必然结果。尽管结果往往是不完美和不平等的,但是大多数市民都有意愿保卫自己参加其中的政治团体。1914年证明,当他们想到自己的国家正遭到攻击时,整个欧洲所有国家的群众和阶层都非常激进爱国……欧洲的人们用狂喜而不是悲伤来迎接战争,这一事实在最后的分析中要比所有的外交细节都能更深入地解释战争的到来。

——摘编自丹尼斯·舍尔曼著《西方文明史读本》

(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提出的导致 战争 爆发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 战争 给予我们的历史启示。(6分)

1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蔡先生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的表现。陈独秀悼念蔡元培写道: 一般地说来,蔡先生乃是一位无可无不可的老好人;然而有时有关大节的事或是他已下决心的事,都很倔强地坚持着,不肯通融,虽然态度还很温和;这是他老先生可令人佩服的第一点。
材料二 蒋梦麟在《苦难与风流》中写道,蔡元培主持北大时, 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谈。

——以上摘编自《角色·十性: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1)材料一、二对蔡元培先生的评价有何不同?(6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蔡元培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社会实践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影响。(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