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5.2016届 湖南省长沙市高三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85

一、单选题

1.

周武王伐商,是利用了商朝士卒的临战前倒戈而取得胜利的。周公将之总结为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周朝贵族对周之所以取代商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一思考带来的结果是(  )

A.提出了中央集权思想B.形成了官僚政治理论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D.出现了天人感应学说

2.

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据毛汉光统计,当时以科举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13%为小姓,寒门占18%。这说明(  )

A.隋唐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特点B.隋唐选举不再看重出身门第C.隋唐科举实现了社会的平等D.隋唐教育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3.

著名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老夫人同意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的流行说明了(  )

A.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B.人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不满C.元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达D.人们对摆脱理学束缚的渴望

4.

宋代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谚云 苏湖熟,天下足 ,但到了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地,民间俗称 湖广熟,天下足 ,而太湖平原则出现了粮食不能自给的情况。太湖平原的这一变化是由于(  )

A.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B.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C.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变D.农业生产人口的增加

5.

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曾说过: 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 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B.列强与农民运动的冲击C.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D.儒学受外来思想的冲击

6.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传播洋教,民间随之出现了大量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当时上海等城市所流传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远远多于乡村社会,但是乡村社会的教案却远远多于上海等城市。乡村社会教案更加频繁是因为(  )

A.乡村社会出现洋教与传教士B.当时乡村自治体系根深蒂固C.城市的洋教传教士比较集中D.城市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慢

7.

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宣布接受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到了1924年,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则宣布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B.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D.列强侵略中国的加深

8.

1946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到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1947年,政法科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大大提高B.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C.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成果D.展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准备

9.

希波战争时代的希罗多德在记述几场重大战斗时始终未提神的干预和帮助,同荷马笔下的特洛伊战争恰成鲜明对比。这一历史变化体现了(  )

A.人文精神的兴起B.工商贸易的繁荣C.民主政治的形成D.历史叙述的科学

10.

1500年,欧洲出现了1000多家印刷厂,出版了大约4万册书。其中一半是宗教类书籍,其他的主要是拉丁语和希腊语的经典作品、法律手册、哲学著作以及大众读物等。这一现象说明(  )

A.大众对于获取知识的渴望B.罗马法在欧洲开始其复兴C.只有一半欧洲人关心宗教D.意大利文艺复兴走向高潮

11.

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民主政治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B.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D.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强烈关注

12.

下表是关于捷克斯洛伐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的数据表。造成1952年各国数据与1948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经互会的成立D.柏林危机的爆发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13世纪末,蒙古人建立了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 欧亚大贸易圈 。蒙古帝国的中央财政并不依赖从农业生产中得到的税收,其岁入的八成到九成都是由专卖和通商产生的商业利益所构成的。由于商税的缴纳通过白银或是与白银相联动的纸币来进行,由此建立了以白银为媒介的经济运行模式。由于蒙古大汗拥有履行职务的绝对权力,他们说的话会当作圣旨以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中央行政部门因此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文件库。但是由于大汗是由皇室成员推选而决定的,这就造成事实上大汗可以发挥的私人权力极少。而且这种权力只局限于这一任大汗身上,一旦其他大汗继任,那么以中央政府为首的一切机构都会进行人员调整,前任大汗的法令就会失效。

——摘编自【日】彬山正明《蒙古帝国的兴亡》

材料二 经过激烈的争吵,制宪会议终于通过了这部《联邦宪法》。宪法规定行政权归美国总统、立法权归国会、司法权归最高法院。总统由选举人团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总统权力很大,在权任命官员,有权缔结条约,同时还是武装部队总司令。这样一个类似英国国王的角色不能不引起与会代表的警惕,所以为了避免行政权过大,宪法加强了国会和法院对总统权力的制约,如国会有权否决总统的提案甚至有权弹劾总统,而最高法院也可以宣布总统的法案违宪。又经过两年的时间,在得到多数州的批准之后,根据宪法举行了选举,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摘编自【美】美尔奇斯和尼尔森《美国总统制:起源与发展(1776—2007)》

(1)根据材料一归纳13世纪蒙古帝国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美国总统和蒙古大汗的类似之处,并分析美国总统之所以具有这些类似之处的原因。(15分)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主要进口商品占进口总值%

鸦片

棉布

棉纱

棉花

煤油

钢铁

机器工具

其他

1871—1873

377

302

26

38

09

09

09

228

1881—1883

370

228

58

21

05

03

11

304

1891—1893

205

205

146

09

37

207

59

18

05

289

主要出口商品占出口总值%

棉花

其他

1871—1873

527

345

01

02

125

1881—1883

462

262

02

04

270

1891—1893

269

246

12

48

425

——资料来源: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上面的表格能够反映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某些特点,请指出其中一种特点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明代中期,土地高度集中,大地主隐匿赋税,这就严重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而统治阶级贪污腐化以及巨额的宗藩禄米和军饷开支,使政府支出急剧增加,入不敷出,财政危机逐渐加深。为了维持巨额的开支,明政府不得不加重赋税剥削,大肆对农民进行掠夺。农民无法忍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纷纷起来反抗,尽管这些反抗最终都被镇压下去,但社会矛盾并没有得到缓和。
万历初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不久,他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一条鞭法 改革。 一条鞭法 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在一起,以田为主征收银两。从而取消了官宦豪强利用特权偷漏税粮,达到 贫民之困以纾,而豪民之兼并不得逞 的目的,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一条鞭法的执行随即开始松弛并逐渐遭到破坏,明朝的社会危机也随之愈来愈严重。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归纳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改革最终遭到失败的原因。(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霍布斯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年轻时曾多次访问欧洲大陆,结识了伽利略等许多科学家。还曾经担任过培根的秘书并深得培根赏识。
1637年底,霍布斯从欧洲游历回国后,面对即将爆发的英国内战,他将主要精力放到面对社会政治问题的研究上。由于他的部分观点激起国会中资产阶级的不满,他于1640年逃往巴黎,并担任在巴黎的英国威尔士亲王(即后来复辟的英王查理二世)的数学老师。1651年他在流亡期间写成并出版了名著《利维坦》。由于在该书中有对君权神授和教会大加批判的内容,流亡巴黎的王党分子对他相当不满,他因而被迫悄悄逃回英国并受到克伦威尔的欢迎。
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几年后的1668年,霍布斯在荷兰出版了拉丁文版的《利维坦》。在拉丁文版中,霍布斯对全书作了较大修改,特别是对涉及宗教和政治中的敏感问题的文字作了处理,并以附录的形式专门声称他的学说与基督教之间并不抵触。

——摘编自崔玉娈著《中西政治思想家评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霍布斯在《利维坦》一书中观点的前后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霍布斯前后出现不同观点的原因。(9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从英法殖民主义者手中收归国有。同年11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侵入埃及西奈半岛。31日,英法以 保卫运河通航自由和安全 为借口,向埃及运河区的塞得港发动进攻。在世界人民的声援和支持下,埃及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埃及总统纳塞尔为集中兵力保卫运河,命令驻西奈半岛埃及军回运河区,奋力抗击入侵者。塞得港武装起来的人民群众勇敢战斗,配合正规军抗击英军和法军的进攻。对于这场战争,美国同英国、法国之间存在着矛盾,不愿意支持英法,而另一方面苏联在解决匈牙利问题之后采取一系列行动要求英法和以色列撤出埃及。
在战争中处于不利态势的纳塞尔本来已决定放弃塞得港而退守首都开罗,但看到国际形势的发展于已有利,遂转而下令坚守塞得港,同时呼吁有关亚非国家提供军事援助。国际形势最终迫使英国内阁同意停火和撤军。法国由于势力单薄,无法独自支撑局面,也只好同意。英法军队于12月22日撤出埃及,以色列军队也于1957年3月全部撤离埃及。

——摘编自李哲编著《外国战争的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埃及最终得以收回运河的历史经验。(8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里根上台不久,美国经济就陷入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里根随即推行了一系列被称为 里根经济学 的举措。里根坚定地支持美联储以控制供给货币增长量为主要目标的方针,即使因利率过高触发了经济危机也没有手软,从而抑制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83年10月,美国经济开始复苏。这次复苏比战后历次复苏都更强劲有力。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里根奉行供给学派观点而对企业实行的加速折旧政策和原来的投资课税扣除等优惠,从而刺激了非住宅固定投资异常迅猛的增长。
里根在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其任期前六年所造成的预算赤字也超过了1981年以前历届总统欠债的总和。造成如此庞大的预算赤字的根本原因是,减税与增加军费同时并举,为美国财力所不堪负担,而里根经济班子的计算失误也加剧了这一事实。从1985年起,里根政府着手从干预美元汇率、对外贸易和缩减赤字三个方面调整政策,这使得美国企业界再次沉浸于乐观的情缘之中,美国经济增速随之提高。
(1)根据材料归纳里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里根经济学的意义。(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