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9. 广东省中山市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3 浏览数:310

一、单选题

1.

春秋时期齐桓公等纷纷以 尊王攘夷 为口号、以诸侯会盟为形式成为 霸主 ,有学者评论说 自有霸政,而封建残喘再得以苟延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诸侯争霸巩固了分封制B.霸主 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C.新的国家组织方式产生D.霸政 维系了贵族间的秩序

2.

均田制下授田并承担赋役的起始年龄逐渐从15岁调整到18岁,还田除役的年龄逐渐从71岁调整到56岁,与此同时女性逐渐不负担赋役也不授予土地。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

A.儒家思想的民本理念受到重视B.垦荒使私有土地的范围缩小C.土地占有不均衡的现象加重D.农业的生产方式出现重大调整

3.

宋代很多名儒乡士纷纷建立书院,其教育宗旨是指导学生做人治事,教学内容上则兼有五经与史学诗文。造成书院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A.公立教育系统朽坏B.新的思想体系兴起C.经世致用成为潮流D.科举内容发生变化

4.

1908年《天津商会开办大事记》曾列举天津商会开办以来 解商纷,苏商困,救商急,恤商难 ,此外还办报纸、兴学堂、救灾、戒烟、劝工、参与地方治理等。材料反映出商会(  )

A.主导了中国的近代化B.解决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C.践行了 实业救国 D.成为了基层的政经一体化组织

5.

有学者说: 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而五四运动领导者本身,主张打倒宗教,其实是要回归中国的人文精神。由于要打倒中国的传统,并没有把中国的人文精神转移作为五四运动的精神资源。 该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 偏离了方向 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具有现代性的思想资源B.挽救民族危亡是当务之急C.多数国人守旧落后,缺乏反省D.中国民众民主与科学意识淡漠

6.

近代以来,历届中国政府均重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其中,集中组织修建叙(宜宾)昆、滇缅、湘黔、黔桂等铁路;兴建川湘、湘黔、川黔、汉渝、兰(兰州)新、川滇等公路的中国政府是(  )

A.晚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D.重庆国民政府

7.

1933年8月,中国《东方杂志》发表的《风靡世界的经济统制论》写道: 苏俄的五年计划上的新生活,不单是该国的一大经济的试验,实在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 此言论(  )

A.表明学习苏联成为了世界潮流B.肯定 五年计划 试验的价值C.揭示了计划经济适合人类全体D.说明了自由主义经济已被摒弃

二、材料阅读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英国是典型的 先污染,后治理 的国家……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支配企业的法则。如何解决生产越多环境污染越严重的难题,英国人在立法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规定,使企业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议会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干预。……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在英国环境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力,最终所有的努力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来)美国主要工业城市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运行机制的完善,加强了对垃圾、水和大气污染的治理,使城市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与此同时,联邦政府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土地、森林、矿产和流域等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保护,并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罗斯福新政时期,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政府通过推动议会在土地、森林、江河流域和野生生物资源等方面的立法,设立一系列保护机构,如民间资源保护队、田纳西流域管理局、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初步构建了美国自然资源保护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了联邦政府在自然资源管理和开发领域的组织、协调和监督作用。……同时,罗斯福政府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恢复和促进就业等社会经济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为战后美国环保实践提供了思想基础。

——摘编自徐再荣等《20世纪美国环保运动与环境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两国出现环境问题的共同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与美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相同之处。(10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环保措施对其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6分)

9.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中国的时间制度与观念悄然变化。

现象1

20世纪30年代有报纸报道:上海人白天的时候,各人有各人应办的事,忙碌的工作着;午后五点钟后,上海人又是一番享乐的闹忙。同期有作家描写:内地小城虽有邮政局和电报局,但这里的人们永远是很迟缓,很懒散。晚上10点一过,小城就成了的城市

现象2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当天即发布《改用阳历令》,废帝王纪年 而为国家纪年,又推举阳历为国历,然阴历仍占据民国初年社会主流。 1928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强力推行国历运动,但与阴历有关的民俗文化仍然支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政府只好在国历与阴历之间进行调适。

现象3

新式工厂对于钟点时间有明确而硬性的要求。有作家这样描写上海工人上班情形:大家都急忙的出了门,在临着臭沟的乱泥路上奔着。在工人们的回忆里,准点上班就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每个人的神经处于极度焦虑紧张的状态。


对上述三种现象,任选一种现象作简要评述。
只选现象不作评述不给分。10综合上述,请用一句话概括其所贯穿的主题。(2

10.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宋代沿袭唐的监察体制,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之一,与谏院构成中央行政监察机构,合称为台谏系统……宋以前,御史台和谏院的职责范围有严格的区别,到了宋代,谏官的谏诤对象扩大至包括皇帝、宰相、文武百官等,二者事权逐渐呈现出相互渗透的倾向,御史兼有言谏之任,允许谏官弹劾百官,使得宋代监察权独立而强大……宋代君王主张不罪言者,优叙轻责,使谏官能够保持正义,防范权臣,规正过失,促进了宋代皇帝纳谏、士大夫敢谏的良好政治风气的形成。
在选用标准方面,司马光对选择台谏官提出三条标准: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宋代通过三个层级来对台谏官实施监控,第一层级为君主亲自通过诏令、月课等方式的监控,第二层级为中枢行政部门等中央行政机构的监督,如尚书省可以弹奏御史的失职,主持考绩台谏官,第三层级则主要通过台谏官之间的互劾互监实现对台谏系统的全面控制,形成完善的双向互察机制,实现奖惩分明。

——王洁《宋代台谏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监察制度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监察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

11.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民主体制和随之而来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根据近代早期的英国法律,表达对政府的批评言论,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会受到惩罚。英国殖民者将上述法律带到了大西洋彼岸。1735年,纽约报纸发行人彼得·曾格,因发表批评纽约总督威廉·科斯比的言论,而受到指控,罪名是煽动诽谤。但是,曾格的律师成功地说服陪审团判曾格无罪,理由是曾格所发表的情况属实。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
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 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 的法律。 言论和出版自由 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 人民知情的权利 ,即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 如果把民主体制理解为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那么,政府的事务实际就是人民的事务,而这也是自由的新闻机构的角色与公民的民主关注的汇合点

——摘编自梅尔文·乌罗夫斯基《人民的权利——个人自由与权利法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新闻出版自由权利得以确立的历史条件。(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言论和出版自由 是美国民主社会的一个基石的原因和影响。(6分)

1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在20世纪20年代,同英国一道,日美是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倡导者,而在30年代前半期,太平洋两岸几乎没有真正的冲突,因为日本能做到在中国粗暴行事而不招致他国的联合反对。但从30年代中期开始,大国关系逐渐重组,中国得以不再孤军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接二连三地获得外部大国的帮助。到30年代末,美国、英国、荷兰、法国和苏联之间形成了松散的同盟,各国都想遏制日本的推进。可以说,这是一个改造过的华盛顿体系,剔除了日本,加入了苏联。为此,日本试图将苏联从 协作国 中分离,并与德、意结成牢固的同盟。

——据【美】入江昭《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华盛顿体系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体系变化带来的影响。(6分)

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近代以来,由于中国农村屡遭天灾人祸,已破败不堪。乡村破坏的严重现实引起了梁漱溟等人的高度关注,对其破坏原因的认识又使他采取改良的建设办法,来拯救乡村,并希望通过乡村建设来拯救整个中国。梁漱溟认为中国较一般的社会,其特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伦理本位,职业分立。所谓 伦理本位 ,照梁漱溟的看法:中国自秦以来,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关系是人伦、情谊和义务关系。在经济上,中国社会 隐然有一种共产 ,并以 伦理关系之亲疏、厚薄为准 。在政治上, 不但整个的政治组织放在一个伦理的关系中,抑且其政治目的也全在维持大家伦理的相安。 由是,可以通过改良的办法,而非暴力革命之途,就可以实现拯救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理想。

——摘编自祝彦《梁漱溟与邹平乡村建设》

(1)根据材料,分析梁漱溟致力于乡村建设运动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特点及影响。(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