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3. 湖南省邵阳市2016年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11

一、单选题

1.

《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  )

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B.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C.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D.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

2.

周宣王晚年,干涉鲁国立太子之事,使得鲁国发生内乱,从而引起许多诸侯不满,结果是 诸侯多畔(叛)王命 。这说明当时(  )

A.出现了 礼崩乐坏 局面B.诸侯已不承认周王为共主C.王位世袭受到诸侯的威胁D.周朝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3.

贞观初年,太宗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这说明唐初(  )

A.通过制度形式约束皇权B.宰相与谏官可相互监督C.谏官负责监察朝廷百官D.谏官有权评议国家政事

4.

据《阳明年谱》中记载,王阳明临死之际开目视曰: 吾去矣! 积泣下,问 何遗言? 先生微哂(微笑)曰: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如此回答是因为他(  )

A.追求心灵的满足B.回归了道家的洒脱C.遵守佛教的因果D.认为真知出于内心

5.

下面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参战士兵体格调查表。据此可推知(  )

年龄

身高

cm

体重

kg

胸围

cm

呼吸伸缩差

cm

肺气容量

m1

握力

kg

日兵

214

1651

6088

8495

1036

3631

41

清兵

298

16665

5475

895

1024

3129

31

A.清军战斗力落后于日军B.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C.清朝不够重视军队建设D.清军战斗精神不及日军

6.

如果说中国从汉代起两千年的思想基本上是以儒学经典的弘扬为其主干的话,那么,民国以来思想的发展,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则是对传统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猛烈冲击。这反映出五四新文化运动(  )

A.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基础C.主要批判儒家封建伦理道德D.有助于近代思想格局的多元化

7.

下面是1979—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据材料信息可知(  )

A.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增速B.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波动增大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D.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经济稳定

8.

罗马法学家曾说: 根据自然法,所有人均是生来自由的;只有实在法才在他们之间造成差别。 这反映罗马法(  )

A.反对等级差别B.具有社会属性C.体现灵活特性D.符合人性特点

9.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宣称: 科学如果不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并以一种清新的实验结果来证明,便是毫无用处,充满荒谬的,因为实践乃是确定性之母。 这体现了达·芬奇(  )

A.肯定实践与实验的互证作用B.倡导个性解放C.认为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注重现世生活

10.

18世纪,按规定,英国申请圈地者若得到本区土地持有者五分之四的当事人同意,即可提交议会批准。所谓五分之四的当事人同意,是以同意者的土地占该区土地面积或地价的五分之四为准。材料反映出英国圈地运动(  )

A.直接导致工业革命开展B.并未伴有生产关系变革C.合法掠夺了少数人权益D.阻碍国内消费市场扩大

11.

1920年,苏俄1卢布的价值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 ,相当于1913年的1/ 13000。 这从侧面反映出(  )

A.物资奇缺,阶级矛盾尖锐B.苏俄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不足C.以物易物,市场贸易取消D.西方国家对苏俄经济进行封锁

12.

1944年7月,一些国家的抵抗运动代表在日内瓦发表声明,宣称只有一个联邦制的联盟才能保证欧洲大陆的自由与文明,使欧洲经济得以重建,使德国人民能和平地参加欧洲生活。各国在伦敦的流亡政府也都很关心战后欧洲的安全,认为欧洲有必要联合起来。材料说明(  )

A.走向联合成为欧洲各国共同目标B.实行联邦制符合欧洲发展的需要C.避免战争的途径是找到共同利益D.欧洲联合的目的是对抗德国侵略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自从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专制制度,到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一家之后,思想开始受到禁锢,难以出现在平等基础上的、充分自由的 百家争鸣 ,但文化学术也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中国农耕文明达到的高度和精致程度为世界之最,适应这一文明的专制皇朝制度也设计周到、高度成熟。所以凭武力征服中原的游牧民族都在文化和制度上被汉化。又由于地理的特点,可以长期封闭, 六合之外,姑存不论 。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所谓中国是唯一未中断的文明古国,原因在此。

——资中筠《士人风骨:中国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

材料二 14—16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比较表                                                                                       

人物

代表作

基本主张

李贽

(1527—1602)

《藏书》

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实多恶也;否定孔子权威,提出是非无定论;反对封建禁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薄伽丘

(1313—1375)

《十日谈》

批判天主教的黑暗和腐朽;认为僧侣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反对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扼杀,主张幸福在人间

                                                                                         —摘编自谭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和薄伽丘思想的共同之处,并分别说明当时东西方思想产生的原因。(1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发展的认识。(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面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示意图。

对上述示意图提出你的认识,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进行探讨。(12分)(说明:提出一种或多种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明代统治者对廷议是非常重视的。在宣德以前,每有大事,皇帝辄与群臣面议,面议结果传旨施行。廷议大臣此前对廷议内容不得而知,不能很好地建言献策,同时还规定 官民建言,六部尚书、都察院、六科给事中会议奏闻 ,在这种情况下,每遇大事各职能部门往往议而不决。基于此,明孝宗规定 府部会议,限半月报上。应急议者,限五日 。嘉靖八年(1529年),明世宗采纳兵部尚书李承勋的建议, 宜及未议前,备条所议,布告与议者,俾先谂其故.然后平心商质,各尽所怀,议苟不合,听其别奏,庶足尽诸臣之见,而所议者公 。此后, 凡事机重大,会官拟议,先备揭帖,送该议官,人各一本。如紧急,亦略先送传看毕,方才请会

——整理自《明代的廷议制度》

(1)根据材料,指出明代廷议制调整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明政府的对策。(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廷议制调整的积极意义。(6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革命中的法国群众经常性地处在一种怀贬一切、打倒一切的感情冲动之中…… 使政治斗争演变为被感情而非理智所左右,形成为一种各派之间无休止争斗的所谓内战式政治风波。
……更为重要的是,民众的这股巨大政治感情并没有随着革命的结束而销声匿迹……从大革命结束后到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共和制度,法国仍旧在不停地上演着革命、暴动、政变、起义等血腥的悲剧。

——陈晓律《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评民众在法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影响。(5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体系及其国际联盟,没有孕育一种以承诺和合作为基础的规范标准,没有通过正常的国家间的沟通来解决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关系,没有建立一种利益共享的国际安全机制,结果导致法西斯国家对 体系 的挑战。由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造成了空前浩劫。人们永远不会、也不应该忘记,在这场持续多年、涉及当时大部分国家的全球性大厮杀中,军民伤亡、军费消耗、物资损失和精神创伤难以用数字计算。但是,在诅咒这场令人发指的大灾难大破坏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以反法西斯力量的最后胜利而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打乱了旧的世界秩序,冲击了腐朽落后势力,开辟了国际性社会进步的新道路,对世界军事史和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而又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人类社会从战争走向和平、从动乱走向发展的历史转折点。

——摘编自曹胜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爆发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人类社会从战争走向和平、从动乱走向发展的历史转折点 的看法。(9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陈云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进程中,形成了比较丰富的法制思想。陈云认为,党政机关在制定法规时,调查研究是根本。只有尽可能丰富的掌握第一手资料信息、广泛倾听群众的真实想法,才能制定出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政策法规。为了避免决策的片面性,就要和他人交换意见,不仅要听正面意见,还要听 反对派 的意见。陈云认为,有了人民的监督和批评,有利于对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法规。
建国初期,针对党政机关内部存在的贪污、浪费现象,陈云强调必须健全各种管理制度。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部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未能抵制住金钱的诱惑,出现以权谋私现象,陈云主张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同时,必须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

——摘编自杨抗抗、赵超《陈云法制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关于社会主义法制的思想。(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云社会主义法制思想的重要意义。(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