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省荆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3 浏览数:869

一、选择题

1.

汉武帝、唐太宗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们采取的相似治国措施是(  )

A.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B.加强对吐蕃的管理C.兴建佛寺D.传播佛教

2.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军长征表现出了崇高的长征精神。下面有关长征精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战无不胜,百折不挠B.信仰坚定,意志坚强C.敢打敢拼,不受拘束D.视死如归,百战百胜

3.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分别发生在(  )

A.1921年,1949年B.1927年,1956年C.1936年,1949年D.1921年,1956年

4.

1955年,万隆会议隆重召开。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重返联合国B.帝国主义放弃了挑拨C.求同存异 方针的提出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

某学校在进行探究式学习活动中,要求学生撰写《文艺复兴简史》。为此,同学们收集了很多历史人物资料。其中,对文艺复兴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

A.伏尔泰 达·芬奇 哥白尼B.莎士比亚 达·芬奇 但丁C.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D.托尔斯泰 贝多芬 莎士比亚

6.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同之处是都伴随着(  )

A.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纳米新材料技术的应用C.能源的改进和更替D.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

7.

列宁说: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为纠正这一 错误 ,苏俄采取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模式C.农业集体化政策D.新经济政策

8.

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疑问: 他们(指英国、法国)扔出了两个 小孩 (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 小孩 (指波兰)给 狼群 以求躲避灾难还能有收益吗? 对材料中 躲避灾难的政策 评论正确的是(  )

A.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B.加速了法西斯国家进攻苏联的步伐C.彻底满足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D.促使英法与法西斯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9.

科索沃战争(  )

A.是北约为维护主权而发动的战争B.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授权发动的战争C.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D.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二、材料题

10.

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年》

材料二 明太祖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军机处位于乾清门西,军机大臣入宫商议军国大事,只是跪着 听旨 ,然后照皇帝的心意拟成条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下发。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15日)

(1)材料一所说的 制度 是由谁创立的?(1分)据材料一指出该 制度 的特点。(1分)
(2)材料二中明太祖推行的诸多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军机大臣的职责。(1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2分)
(5)材料一到材料四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1分)

11.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 分洋商之利 ,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企业的特点。(2分)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1分)后来变法的结果如何?(1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辛亥革命 将树砍断了 的含义。(1分)在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三中所说的 树墩 ,进行了哪些努力?(2分)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持续发展成为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后,棉纺业、面粉、造纸、印刷、航运等各类民族工业,在上海、宁波、广州、天津等近代城市逐步发展起来。

——摘编自马春晖《中国城市问题论纲》

材料二 1949—2006年我国城市人口增长率变化图

 

材料三 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人口快速增长,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承受能力,出现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城市无序扩张等现象,严重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何成刚《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原因与分布特点。(2分)
(2)材料二反映了1978年后城市人口怎样的变化趋势?(1分)其形成原因是什么?(1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推进城市化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分)

13.

华盛顿、林肯、罗斯福是美国三位著名的总统,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志。

——摘自华盛顿纪念塔内的碑文

材料二 1862年9月,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摘编自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1)材料一种的 提三尺剑,开疆万里 推举之法 分别指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的意义及其局限性。(2分)
(3)材料三中罗斯福总统所说的 八年前 恐惧 指什么?(1分)面对 恐惧 ,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林肯、罗斯福三位总统相同的历史作用。(1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