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1.2016届 江西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43

一、单选题

1.

《春秋·左传》中谈到九鼎的铸造:夏朝初年,夏王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从此,九鼎象征着九州,夏王亦顺应 天命 ,成为天下共主,九州也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这表明(  )

A.九鼎象征王权高度集中B.夏王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C.夏朝王权威渐趋强化D.夏朝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2.

《汉书·元帝纪》载:宣帝的太子刘爽 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 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宣帝作色曰: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乃叹曰: 乱我家者,太子也! ”下列思想符合太子追求的是(  )

A.儒法并行B.以法治国C.无为而治D.仁政治国

3.

西晋占田制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唐朝规定只有成年男子授田,妇女一般情况下不授田。西晋的占田、隋唐的均田只授田丁男,不授或少授田丁女的主要原因是(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C.重农抑商的政策D.国有土地有限

4.

唐朝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材料表明(  )

A.皇帝权力受到削弱B.政事堂地位日益突出C.中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D.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批

5.

《农政全书》载: 所繇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非独淞也,苏、杭、常、镇之币帛,嘉、湖之丝纩,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 材料表明(  )

A.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突出B.商品经济发展迅速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6.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 中体西用后来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从中得出的认识有(  )

A.中体西用是近代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成功选择B.中体西用的提倡者并不反封建
C.中体西用的提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D.中体西用遭到近代士人的反对

7.

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都发生很大变化,我们乐于接受外来事物和新观念。可鸦片战争时期的国人对外并非如此,试从心理接受角度判断人们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以下条款最痛心的是(  )

A.开放五口通商B.割香港岛给英国C.赔款2100万银元D.中英协定关税

8.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说: 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放弃了 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B.中苏关系恶化,造成新中国的三年经济困难
C.新中国迎来了外交新局面D.中美两国结束对抗,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9.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一点点发生变化,把脸转向欧洲,而背却开始对着帝国。这时英国对自身国际地位的重新界定,标志着在大约500年中一个历史性的大转变。这里的大转变指(  )

A.16世纪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B.19世纪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一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大国D.二战后英国失去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10.

下图漫画出现的背景可能是(  )

A.一战前德国与奥匈帝国联合勾结B.一战后英国维护德国来限制法国C.二战前美国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D.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包庇政策

11.

1962年10月30至31日,联合国秘书长吴丹亲自访问了古巴,劝卡斯特罗同意撤走苏联的导弹和轰炸机。卡斯特罗接受了吴丹的劝说,但断然拒绝联合国观察员进入古巴,并向美国提出了 停止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古巴进行的经济制裁 等条件。这表明(  )

A.美国拥有遏制苏联的绝对实力B.古巴不愿屈服于美等势力的压力C.美国与苏、古由对峙走向和平共处D.联合国不支持苏联的行为

12.

郑彪在《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究竟谁 战胜 谁,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一个 伪问题 。而且,究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谁 演变 了谁,从历史上看……两者是互相演变,既相互对抗、斗争,又相互依存、合作。从经济角度看,不能佐证以上观点的是(  )

A.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C.东欧剧变D.中国的改革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下图为晋察冀边区银行发行的抗日票。这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唯一一家经当时国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银行,1938年正式成立。

材料二 下图为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中储券。该银行1941年在南京成立,作为国家银行发行的本位币,可与法币(官方统一货币)相互兑换,在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曾大量流通。

材料三 下图为日本伪造的法币。近年来有日本学者向世人展示日本陆军登户研究所制造的中国法币半成品。明治大学还把研究所遗址改成资料馆陈列史料,并有当年工作人员出来作证,静冈市还发现研究所当年印有孙中山水印的印钞纸。中国学术界也有大量文献表明,侵华日军曾用假币在华大肆采购物资。

(1)材料一中的抗日票虽然大多纸质粗劣但学术界并不认为是假币,你认为依据何在?它能印证哪些抗战史实?试分析抗日币的发行所产生的作用。(9分)
(2)材料二中储券常被学术界称为伪币,这是从史料角度还是从政治角度作出的评判?请说明理由。(4分)
(3)依据材料三论证侵华日军发动伪钞战的罪行。日本大肆发行伪钞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日本学者这么做说明了什么?(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抵制洋货运动并不仅仅存在于近代中国,即使是当下我们生活的社会中,也是屡有耳闻,最为典型的是近年来的中日纠葛,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抵制日货的言论在人们的日常言谈和网络媒体中屡见不鲜。不少中国人呼吁 抵制日货 爱用国货 ,政府、青年学生、学者、商人对此纷纷表达各自的观点与态度。这似乎就是近代中国抵制洋货运动的重演,在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协奏下,抵制洋货运动在百年中国历史中绵延不绝。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抵制洋货运动,是从1904年开始的为反对美国虐待华工、华侨而开展的抵制美货运动。此后,中国抵制洋货的斗争时有发生。1915年反对北洋政府承认日本提出的 二十一条 引发了抵制日货运动。五四期间,北京学生示威游行,打出了 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的口号,得到了工商界的积极响应,迅速扩及全国31个城市和地区。1925年 五卅 运动期间,全国进行了抵制日货、英货的斗争。1931年 九一八 事变以后中国又进行了抵制日货的斗争。1932年 一·二八 淞沪战争以后也进行了抵制日货的斗争等。
依据材料,概括抵制洋货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抵制洋货运动的认识。(12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耶律隆绪,辽景宗长子。乾亨四年(982),景宗死,嗣位为皇帝,改元统和。时年十二岁,母承天皇太后奉遗诏摄政,任室昉、韩德让及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以为辅佐,和辑契丹贵族,任用汉人士大夫,积极整治弊蠹,改革法度。统和元年(983),首诏三京左右相及诸道节度使以下官吏,秉公执政,严禁非理征求,扰害于民。时枢密院请诏北府司徒颇德译南京所进律文。三年,以契丹诸役户贫乏,量加优免;六年,从乌古等部之请,把本非土产,而是靠贸易得来的贡品貂鼠皮、青鼠皮,改为只进牛马。以减轻属部的负担。八年,诏括民田,翌年通括户口,十二年均定税法。又以南京道新定税法太重而明令减少。此外,还创设义仓,豁免逋赋,安辑流亡;停止民输官俸,改由内帑支付,十三年,诏诸道民户,应历以来胁从为部曲者,仍籍州县。诏诸道水灾饥民,质男女者,自来年正月起,日计佣钱十文,价满则尽遣还其家。史称统和之政, 务在息民薄赋,以故法度修明
(1)根据材料,概括耶律隆绪改革的措施及影响。(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耶律隆绪改革成功的原因。 (6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美国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把洛克和盂德斯鸠的分权理论纳入了联邦宪法中,但在具体内容上却又和洛克、孟德斯鸠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差异。洛克的三权分立是指立法权和行政权、外交权的分立,他的所谓三权分立实际上是二权分立,因为他认为行政权、外交权应属于君主,只有立法权属于议会。孟德斯鸠对共和制是不信任的,他不赞成把行政权给民众或他们选出的人,而赞成把行政权保留给开明的君主,孟德斯鸠对司法权是不重视的,他认为司法权应同时委托给贵族组成的上院和人民选出的下院。因此,洛克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实际上都带有一些和君主制妥协的特色。从根本上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完全是从美国的实际出发制定的。正如埃尔布里奇·格里所说: 联邦政府好比是杂交新品种,世界上尚无先例可寻。

——摘编自余怀彦《深层美国》

(1)根据材料指出洛克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共同点。孟德斯鸠较之洛克其思想有哪些新发展?(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1787年宪法说明美国 联邦政府好比是杂交新品种 。(9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8月9日—12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岛普拉森舍湾的美国军舰上举行会晤,双方就苏德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形势、两国关系和对德、对苏政策,以及战时和战后世界重要问题等进行了磋商,最后签署了《大西洋宪章》。8月14日,《大西洋宪章》正式公布。9月24日在伦敦举行的同盟国会议上,苏联、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希腊、波兰、荷兰、挪威、南斯拉夫、卢森堡和自由法国的代表同意宪章的基本原则并加入宪章。大西洋宪章提出的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目的和进步民主的重建战后和平的目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对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打败德、日侵略者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 机会均等 海上自由 等内容有利于美国战后与英国争夺势力范围,取得世界 领导地位
材料二 租借法案( Lend—Lease Act)是美国国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通过的一项法案,目的是在美国不卷入战争的同时,为盟国提供战争物资,但前提条件是盟国必须使用它们自己的货船来运输这些战争物资,以避免可能的对美国商船的攻击。接受租借法援助的国家包括英国、苏联、中华民国等共38个国家,总值达五百亿美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西洋宪章》的发表对当时世界局势的影响。(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愿卷入战争的美国支援反法西斯国家的原因。(6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卢作孚(1893—1952年),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出身于贫民家庭,小学毕业即因家贫辍学,但他从少年时代起就胸怀报国大志,发奋自学,先后做过教师、记者,后投身于 实业救国 的事业,白手起家创办了著名的民生实业公司。在他领导下民生公司由弱到强,1935年挤垮了美国捷江公司和英国轮船公司,将列强势力逐出了川江。1938年秋,武汉失守,大量后撤重庆的人员和迁川工厂物资近10万吨,屯集宜昌无法运走,不断遭到日机轰炸。卢作孚亲自指挥,经过40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将全部屯集的人员和物资抢运到了四川。这次抢运行动被誉为中国的 敦克尔克 撤退。1945年卢作孚赴美参加国际通商会议,提出维护我国航运利益的三条议案,获得大会的一致通过……
材料二 卢作孚先生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实业家。他以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为已任,追随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实现其 实业救国 的主张。……卢作孚先生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历经艰险,呕心沥血,经营有道……卢作孚先生还是一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家。他重视人的因素,重视员工在企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张用人唯贤。 民生公司 民生精神 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企业文化建设卓有成效的典范
(1)依据材料一,概括卢作孚的主要贡献。(9分)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卢作孚的哪些精神?(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