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4. 福建省三明市2016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7 浏览数:187

一、单选题

1.

原始社会晚期的墓葬,有的随葬品量多且贵重,有的随葬品相当少甚至一无所有,但都葬在共同的公共墓地里。这主要反映(  )

A.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B.仍处于母系统治时期C.氏族血缘关系依然牢固D.文明的出现指日可待

2.

公元前538年,子产在郑国进行了 整理田制,按土地征收赋税 的改革。这一改革实质上(  )

A.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B.承认了私有土地的合法性C.提升了奴隶主贵族的地位D.壮大了新兴地主的力量

3.

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 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 ,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 船只货物入官 。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这种做法(  )

A.强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以法律和行政命令干预经济C.阻碍新经济因素的发展D.使专制统治开始受到了挑战

4.

《论语·卫灵公》中记载: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庄子·天地》也谈到: 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都主张将 与治世相结合B.都认为 是中国古代哲学最基本范畴
C.都表现出了对国事国运的关注D.都体现对士人独立人格意识的规范与追求

5.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文化辐射有各种成分,其中 非重要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决定性成分引起的阻力,因为非重要成分不会引起因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冲击而造成的猛烈、痛苦的动乱……”。中国近代前期的西学, 非重要的成分 主要指(  )

A.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B.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C.倡民主、谈科学、写白话文D.提高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文化素质

6.

蒋梦麟在《现代世界中的中国》中写道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时光,有些则去念拜菩萨。……还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材料反映了(  )

A.中国农村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传统经济与近代经济并存C.新的生产方式已占主导地位D.传统的小农经济重获新生

7.

宇宙是一个完美的、以无数恒星为外壁、不动的大天球;太阳位于其中心起照明作用,其周围有一些透明的同心天球,行星和地球分别由这些同心天球运载着作匀速圆周运动。 这一理论最早应出自(  )

A.哥白尼B.牛顿C.达尔文D.爱因斯坦

8.

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被称为是18世纪的 双元革命 双元革命 最大的综合效果是(  )

A.启动了为现代社会勾画蓝图的思想运动B.完成了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革C.推动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现代化进程D.承认和尊重了公民个人自由权利

9.

自然使人在身心两方面的能力都十分相等,以致有时某人的体力虽然比另一人强,或是脑力比另一人敏捷;但这一切总和加在一起,也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到使这人能要求获得人家不能像他一样要求的任何利益,因为就体力而论,最弱的人运用密谋或者与其他处在同一危险下的人联合起来,就能具有足够的力量来杀死最强的人。 霍布斯这段话(  )

A.体现了人人平等B.凸显了社会契约C.诠释了人民主权D.强调了智力作用

10.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这种运行机制体现了(  )

A.各州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B.对联邦政府权力的分割C.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分权制衡D.对立法权的再度分割

11.

19世纪中期,美国西北部农民居住地离机械商店有几百里之遥,但能放心地使用复杂的机械,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告知机械的代码和所损害的机械上的部件代码,农民自己就能安装机械商店配送来的新的机械部件。下列为解决机械使用后顾之忧的是(  )

A.工业品的精密廉价B.电报、电话的普及C.汽车、飞机的出现D.标准化生产的运用

12.

亚太经合组织2010年11月联合发表 横滨宣言 ,提出 我们要求亚太经合组织采取具体措施,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 对此,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滨田宏一认为 通过合并这些协议,可以使双边协议这碗细面条变为(地区性的)宽面条。但是宽面条是无法由细面条制成的:它需要扁平的意大利面! 这反映了亚太自由贸易区(  )

A.面临地区多样性所带来的窘局B.需要欧洲国家的积极参与C.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之一D.终将迈向经济一体化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国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

——摘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 (1906年) 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1912年) 国家之本, 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1919年) 现在说五族共和,实在这五族的名词很不切当。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我的意见,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为一个中华民族,并要把中华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然后民族主义乃为完了 …… 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治之,……融合我们中国所有各族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摘自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摘自《毛泽东祭黄帝陵祭文》1937年4月5日清明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观的发展历程并概括其核心思想。(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影响方言形成的要素很多,如历史文化的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迁移与民族的事例、山川地理的阻隔等。从上个世纪至今,我国已经有1200余种方言消失,现在还有许多濒临消亡。
2016年3月,我国两会期间,有11名全国人大代表共同提出《关于及早着手保护方言的建议》。但同时也有人反驳道: 方言是人类沟通的隔离墙,保护方言没有必要。
选取材料中关于方言保护的其中一个观点进行评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18世纪以来,英国两党制逐渐形成。两党轮流执政使官员经常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着许多暗箱操作,以至卖官鬻爵之事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1870年,格拉期顿首相发布枢密院令,规定:一切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秀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选拔。规定标志着英国现代文官制度基本建立。

——摘自刘正涛《现代文官制度在英国的确立》

材料二 英国坚持传统的 通才 观念。文官的考选标准及科目,注重一般的教育程度和基础知识,而不看重特殊或专门的技术与经验,认为文官需要广泛的知识和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种选拔人才的标准,使 专才 在文官队伍中地位低下且日益减少。……19世纪60年代英国着手改革,力求 通专结合 通专结合 要求公务员知识面宽广,一专多能或者多专多能,体现了既要重视公务员的知识和学历,也不轻视公务员的专业性和技能。

——摘自宋世明《英国最早实行公务员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及确立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文官选拔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7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在民主政治制度下,人们通过正常的自由选举以多数票产生了政府。人们在竟选选民选票,参加 竞争的人不论是个人还是诸如政党或派别的组织,都可为此目的而组织起来,……。它们必然形成制度化并受到法律保护,而且,这种保护政治自由的法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当权政府的限制。另外,选举必须定期举行,不可按照掌权的政府的意旨随意更改时有时无,……。任何政府一旦在选举中失败,它就必须放弃权力让新当选的政府取而代之。

——摘自彼得·伯杰《资本主义革命》

材料二 现今中国,有人认为: 没有西方的竞争性选举就没有民主。 ……但竞争性选举不是民主发展的帷一模式,其本身固有的缺陷决定了它并非在所有国家、所有发展阶段都是医治社会百病的良方。竞争性选举模式不仅易导致权钱结合,而且容易把分歧公开化,不利于形成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稳定……不论是西方的两党制、多党制,还是直选,不过是西方国家立足自己国情对民主形式的一种探索。

——摘自梅宁华《民主究竟是什么》

(1)根据材料一概括选举制度的基本特点。它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8分)
(2)根据材料二评析 没有西方的竞争性选举就没有民主 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 选举制 的认识。(7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割据势力十分严重,各城邦国家间的彼此仇视使意大利丧失了中世纪时期在商业和贸易方面的领先地位,而且因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而备受西班牙、法国、德国和奥地利的蹂躏。……。1513年,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阐述到: 君主应以权力和保持权力为目的,因此所采取的手段,总会被人认为是光明的,而且会受到人们的称颂。……君主必须会那样随机应变,以便遵循时代潮流和变幻无常的命运所指示的方向。正如我以上所述,如有可能,不要离开善良的道路,但是如果必要,要善于走恶毒的道路。

——摘自《浅析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

材料二 罗马教廷掀起了抹黑马基雅维利的运动,《君主论》于1559年被列为禁书,耶稣教徒开始焚烧马基雅维利的画像,他从此成为 魔鬼的帮凶
马克思赞扬马基雅维利说: 他将政治从道德中拯救了出来,揭露了政治的原始本质,而不再是中世纪以来笼罩着神学面纱、背负着道德重枷、欲说还休的遮羞物。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基雅维利关于 君权 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观点产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者评价马基雅维利的不同角度,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准则。(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