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4525.2016届 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7
浏览数:164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指出:
“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若论汉、唐、宋诸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其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
”
其意在说明( )
A.中国古代并非是政治专制、由皇帝一人独裁
B.
“
中国传统政治一贯专制
”
的说法是片面的
C.明、清两个朝代都是一切由皇帝专制、独裁
D.汉唐宋皇权与相权是划分的,并非皇帝专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宋代时
“
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
”
;到明代,仅盐商子弟考取进士者就有180余人,成为举人者有340余人。这一现象说明( )
A.四民等级观念在宋代以后趋于消失
B.抑商政策在宋明时期出现一定松动
C.
“
贱商令
”
抑制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D.古代在科举领域不存在抑商的现象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在朱熹等人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理学思想世俗化的趋势
B.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D.读书重学风尚的形成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曾国藩、李鸿章以及直接受太平军威胁的地方官吏何桂清、薛焕等人感知,在军事上,太平天国借用了西洋技法,因而需
“
借洋兵助剿
”
,在中央的奕訢䜣、桂良等人也力主改变国策,向西方学习长技。材料主要说明( )
A.清政府已认识到
“
借师助剿
”
的重要性
B.洋务派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壮大了势力
C.太平天国间接地影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
D.太平天国运动给予列强侵华以可乘之机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在1985年拍摄的电影《血战台儿庄》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国民党师长王铭章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后,蒋介石亲自主持了追悼会。这时,天空上有日本侵略者的战机飞来扫射轰炸。面对危险,蒋介石临危不乱,发表讲话,镇定自若。这说明( )
A.中共彻底推翻了原来对蒋介石的历史评价
B.
“
一国两制
”
已经得到两岸人民的共同认可
C.肯定蒋介石在抗战中的贡献
D.国民党放开台胞探亲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规定:如果于夜间行窃,(就地)被杀,则杀死(他)应认为是合法的。这一规定说明( )
A.《十二铜表法》维护雅典公民利益
B.古罗马帝国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C.同态复仇法在法律中仍有具体体现
D.公民法以维护公民个人利益为目的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解决土地问题,而法国大革命时期是将土地分成小块,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后世的史学家们,有些人肯定了英国的做法,而有些人则肯定了法国的做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 )
A.运用现代化史观者肯定了英国,而运用革命史观者肯定了法国
B.采用道德标准者肯定了英国,采用生产力标准者则肯定了法国
C.虽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生产力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D.前者站在新贵族立场上看问题,后者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看问题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以支持路德教的诸侯和信徒为一方,以罗马教廷及其追随者为另一方,德意志发生宗教内战。1555年内战双方签订和约,路德教成为合法宗教。由此可见,马丁·路德改革成功原因之一是( )
A.宣扬
“
因信称义
”
,信徒众多
B.符合了资产阶级的时代需求
C.罗马教廷军事实力并不强大
D.与封建王权实现了暂时结盟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哈佛大学于1636年创办,在美国一直有
“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
”
之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的建国者大多毕业于哈佛大学
B.美国建国后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发展
C.殖民地教育发展促进启蒙思想传播
D.没有哈佛大学创办就没有美国建立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图7是某一时期的世界主要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图示。该时期是( )
A.苏联
“
二五计划
”
完成之时
B.两极格局形成之时
C.欧美国家进入
“
滞胀
”
时期
D.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相互协调生产与流通。这就不仅解决了西欧的燃眉之急,而且( )
A.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遏制了苏联向西欧地区的扩张
C.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D.为美国商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
1859年埃德温·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用蒸汽机钻机钻出油流。这是世界公认的石油工业的开端。
1870年1月,洛克非勒兄弟创建标准石油公司。洛克菲勒一贯坚持要保证质量,这正是标准石油公司名字的由来。
1882年1月,洛克菲勒与其合伙人签署
“
标准石油公司托拉斯协定
”
,成为世界上首个大
“
托拉斯
”
,使不断成长的标准石油公司更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利润和促进管理,并很快垄断了全美95%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
19世纪80年代,标准石油公司进一步向西欧扩大海外市场,标准石油公司的产品工艺优于欧洲工艺,从而使标准石油公司赢得了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石油市场。
20世纪初美国风起云涌的进步主义运动,使标准石油成为美国政府反托拉斯的头号打击对象,被作为
“
进行欺诈、高压、行使特权
”
的代表。1909年,美国联邦法院依据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判决标准石油公司是一个垄断机构,应予拆散。1911年7月,标准石油公司被分拆成34个独立公司。其中,
“
路易斯安娜标准石油公司
”
1966年更名为
“
美孚石油公司
”
,
“
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
”
则于1972年更名为
“
埃克森石油公司
”
。
1920年,石油化工业兴起。大到飞船、飞机、轮船、火车、汽车.小到电脑、办公桌、牙刷、毛巾、食品包装、容器、服饰、建材、装潢用具,都跟石油化工有密切关系。
二战后,世界石油出口中心由墨西哥湾转移到波斯湾。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伊拉克巴格达成立,逐步取得了世界石油生产和价格控制权。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美元提高到10.65美元,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1999年,百年来历缝合并分割的埃克森和美孚再度合并,成为
“
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
”
,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更荣登2001年《财富》杂志公司500强之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标准石油公司的发展反映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标准石油公司被拆解和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合并的原因。(10分)
(3)结合材料,指出石油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7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从以上三幅漫画中任选两幅,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全面解读。(要求:史实准确,解读完整。)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改革开放大事记
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
1978年,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分田承包。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厦门、汕头、深圳和珠海四个经济特区设立。
1984年3月,国务院作出开放沿海14个城市的决定。
1984年10月,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
“
南方谈话
”
。
1992年底,党的十四大召开。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党在1978年以来破除了哪三种崇拜。(9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在
“
光荣革命
”
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
“
伟大的人
”
的名字及其所发现
“
钥匙
”
的重大意义。(6分)
(2)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9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某一历史事件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6)
材料二
作为冷战期间苏美两强作为激烈的对抗,50年来,这一事件不断地被人提起,也被人反复研究。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事件的解决,避免了美苏两强走向最终的核摊牌,也保证了冷战的和平结柬。今天,虽然核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但是这一事件对于外交政策制定者们来说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背景。(6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可以得出哪些重要启示。(9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游欧前梁启超的文化取向与新文化运动是一致的。游欧回来粱增加了反省现代性的支点,其与新文化运动原主持者间的关系是求同存异。所谓求同,就是认同新文化运动所彰显的几大原则:关注新青年,支持青年运动:民主与科学:精神解放,思想自由。所谓存异,即在于对
“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
,这与
“
新文化的精神
”
的理解与把握,不尽相同。他主张对西方学说不应盲从,坚持反时
“
科学万能
”
论,将西方反省现代性的视角有力地引八中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则反对全盘否定,主张借助西方科学的精神与方法,重新估价和整理国故,以发展新文化。
材料二
梁启超几乎将自己的名字与中国近代史上每一件大事都联系在一起,也被称为在政治上是
“
善变
”
的。梁启超虽然多变,但他坚持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主宪政的斗争原则没变,既反对守旧不变,又反对急进飞跃。梁启超善于弃旧迎新,他的思想紧随时代发展变化,与时俱进。他的善变更是他的可敬之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游欧后梁启超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是如何在政治上
“
善变
”
的。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梁启超的
“
善变
”
的(9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