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3.2016届 山东省日照市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6 浏览数:160

一、单选题

1.

孟子告齐宣王曰: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段言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

A.反对君主专制B.提倡君臣平等C.主张克己复礼D.批判无道君主

2.

隋唐初创时,以儒经作为考试内容, 儒学多门,章句繁杂 ,李世民令颜师古订五经文,撰成《五经定本》,又令孔颖达等作《五经正义》,作为儒学经典的正统解释。从此以后,经有定本,疏有正义。其主要目的在于(  )

A.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B.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C.提高儒家的社会地位D.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

3.

郑和下西洋,中国以金银钱财、陶瓷、绸缎等换得了西洋各国的珍珠、宝石、珊瑚、玛瑙,长颈鹿、狮子等各种珍禽异兽,槟榔、椰子等热带植物。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

A.无益于国家经济的发展B.对外交往不计经济利益C.促进中外经济交流互补D.以宣扬国威为主要目的

4.

美国学者G·罗兹曼认为: 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纽。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 这是因为科举制的实施(  )

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B.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C.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D.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5.

以下为近代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表(根据王玉茹等《制度变迁与中国近代工业化》绘制)统计数字表明(  )

产业部门占%

国民收入

就业人口

1887

1936

1887

1936

农业

6962

6450

8000

7552

工业和服务业

3038

3550

2000

2448

A.近代工业取得长足发展B.农业主导地位没有改变C.经济产业结构渐趋合理D.社会动荡损害农业发展

6.

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 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彼奴隶者苟抗颜而干预主人之家事,主人必艴然【艴(fú)然:生气的样子】而怒,非摈斥则谴责耳。故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 在梁看来,中国之大患在于(  )

A.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民权利B.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C.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D.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严重缺失

7.

下表摘自吴至信的《最近十六年之北平离婚案》。材料反映实质问题是(  )

年份

男方提起

女方提起

年份

男方提起

女方提起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19171918

24

444

30

555

19251926

41

360

72

632

19191920

27

409

39

591

19271928

42

333

84

667

19211922

25

342

46

630

19291930

49

240

150

760

19231924

39

382

55

539

19311932

58

155

304

810

A.民国时期家庭观念逐渐淡薄B.公民的法制观念显著提高C.男女平等平权意识逐渐增强D.妇女受虐待现象有所增加

8.

1986年中国开启复关(关贸总协定)谈判,前6年时间紧紧围绕4个字—— 市场经济 。中国宣布实行商品经济,美国代表说没听说过商品经济,欧盟代表说英文里没有商品经济这个词,请中国代表给予解释。谈判因此迟迟没有进展。对此的正确认识是(  )

A.美欧对中国的复关谈判设置人为障碍B.美欧的要求符合相关原则具有合理性C.国际政治因素制约着复关谈判的进程D.美欧没有正确认识中国经济改革成果

9.

以下为1794年法国大革命中的场景:在大街上被公民们包围的革命领导人罗伯斯庇尔看着人们因激情而泛红的脸说: 你们要遵守法律! 法律是什么? 人们问。罗回答: 法律就是公民的意志。 公民们继续嚷嚷: 我们就是公民,我们不要什么法律,我们的这种意志就是法律。 这突出反映了(  )

A.民主权利滥用损害了民主制度B.法律的确体现了公民的意志C.革命领导层力图限制革命发展D.主权在民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10.

1873年,为对付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工人运动,俾斯麦提出新闻出版法草案,帝国议会担心草案会损害言论自由,没有通过。1878年5月俾斯麦借德皇威廉一世遇刺事件提交 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 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这表明(  )

A.议会支持社会主义运动B.德国议会政治已趋成熟C.议会依法拥有立法权力D.俾斯麦与议会矛盾尖锐

11.

1947年,苏联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指出: 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当时世界银行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与政治目的无关B.随着马歇尔计划公开和冷战加剧,苏联对美国经济政策产生反感情绪
C.为了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D.美国为了建立美元的霸权地位,把苏联排斥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外

12.

弗洛伊德说: 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黜为动物的后裔。 就是说, 过去的时间里 科学技术的发展(  )

A.以理性为武器推动了思想解放B.对人类的自身价值观造成冲击C.导致人类沦为先进机器的奴隶D.开启了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孟子说: 君子行忠信,可以保一国 忠信以为甲胄 忠信以为城池 :荀子则主张 信立而霸 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
自西汉武帝以后, 成为 五常 之一,官学以儒家典籍作为必修课;纲常礼教主张首信信于君,是为忠;次信信于家父,是为孝;再信信于夫妻姊妹亲友,是为义。

——摘编自《中国传统政治诚信观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二 在基督教有关教义里, 诚信 是做人基本的品德,马丁·路德的 因信称义 更是强调了 的作用,只有内心的 才能达到整个社会的公义和正义。这种思想在经由基督教的传播进入罗马之后……强化了罗马法中的契约思想和欧洲人的契约意识,古罗马法规定: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 不名誉 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
西方政府诚信制度的核心是宪政,它最早起源于古代的雅典,古代雅典追求民众参与政治生活。近代以后,西方政府根据政府与人民的契约——宪法产生后,就必须对宪法和人民讲诚信。
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针对市场经济中有可能产生的各种欺骗行为,强调任何市场经济只有在共享的道德观(信守契约、履行支付承诺、尊重市场伙伴)的基础上,才能运行。近代德国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曾提出 信用就是金钱 。(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容易导致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马克思)”。

——摘编自《中外对比话诚信》等

(1)材料一中,儒家在两个历史时期都推崇 ,其目的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不同的历史背景。(8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诚信精神得到发展的历史原因。(8分)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历史上中外诚信观各自的局限性。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上的诚信观?(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国旗的出现和演变是近代中国社会巨变的缩影,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请从近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角度。提出一条结论或观点,运用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西晋末年,为躲避战乱,黄河流域 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民,相率过江淮 。据考证,(东晋时)总数约90余万,约占政府领民的1/6。东晋政府没有把南迁侨户编入正式户籍黄籍,而编入专为侨户设置的临时户籍白籍,白籍人不对国家负担租税赋役义务。由于战乱、灾害、暴政,又使不少人被迫成为无土可依、漂离就食的流民。大批流民的长期存在,不只意味着国家租税赋役的减少,更使统治者感到 流民散则转民为盗 的威胁。魏晋南北朝,世家豪族地主阶级对于人口的吞噬能力是非常惊人的。他们占有大量的依附人口,不在政府注册,不对国家负担义务,还千方百计扩大人口, 竞招游食 更是一个重要手段。为了逃避租税赋役, 流民多庇大姓以为客 ,成为豪强大族 私附 藏户
东晋南朝之世,几代统治者致力于把侨户、流民实行编户, 土断 入籍,使大批人口纳入国家版籍,由此与世家豪族展开了激烈的人口争夺,在个别时期、个别地区成效较显著。但由于世代豪族地主是历代小朝廷的社会支柱,这就决定了 土断 的实施是有限度的。

——摘编自曹文柱《关于东晋南朝时期的土断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东晋南朝时期 土断 改革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 土断 的影响。(7分)

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鸦片战争前后,外国列强的脚步日益逼近中国,国内学术界、思想界死气沉沉。龚自珍(1792~1841年)作为 三百年来第一流 的近代经世思潮的先驱、开创者,掀起了思想界的浪潮。龚自珍认为朝政之失误在于自开国以来统治者的专制集权统治,对人民思想的束缚,认为清王朝的上层统治机构是虚伪的,指出 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而已,外此非所知也 。他还注意到鸦片输入倍增,白银大量外流,通货膨胀,体味到人民的疾苦。认识到清王朝的统治不再是盛事,而是 日至将夕,悲风骤至,不久社会将会有大动荡。
龚自珍主张君臣要 坐而论道 ,改变现有臣子 朝见长跪、夕见长跪 的制度,提出 厉之以礼出乎上,报之以节出乎下 等调节君臣关系的方法,从而使臣子能人尽其才,而君王统治国家则也容易,更有利于国家发展。龚自珍提出很多关系到人才和思想变革的思想,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来冲破当时 万马齐喑 的大气候。除此,龚自珍关心国家的防务情况,他的《西域置行省议》以及《东南罢蕃舶议》两文中就强调了加强国家西北和东南防务自卫的重要性。

——摘编自周婷婷《龚自珍的变革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龚自珍 经世 思想产生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龚自珍 经世 思想的时代意义。(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