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4.2016届 天津市河北区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二)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9 浏览数:159

一、单选题

1.

下面《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描绘的是唐朝敦煌地区最高统治者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下列与图片历史信息相关的是(  )

A.节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B.节度使镇守边关,享受超官秩的仪仗C.节度使接受敕封,加强了君主专制D.藩镇势力强大,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2.

花楼机是我国古代织造技术最高成就的代表。下列关于花楼机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用于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②《齐民要术》有相关记述 ③明中叶后结构更加精密 ④主要用于家庭手工业生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

关于西方崛起有理论认为,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人而言,欧洲人更擅长于贸易活动。与中东和亚洲的商人相比,欧洲人更乐于到远离家乡的地方去冒险,更勇于冲破阻碍贸易活动的政治或经济限制,聚集更多的利润。该理论认为欧洲人更加具有(  )

A.智慧、学识以及美德B.冒险和追求自由、享受的精神C.否定外在权威的勇气D.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4.

1934年天津直接对外贸易额为177721.1万元,相当于1931年贸易额的58%,1932年的68%,1933年的85%,贸易额总值持续下降。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共内战导致经济的下滑B.中国商品价格失去竞争优势C.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D.日本侵华破坏中国经济发展

5.

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 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 这直接说明了(  )

A.大众传媒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民主政治的进步B.信息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C.知识经济时代的人们政治自觉性大大提高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

6.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日本感到蒙受了极大的屈辱,日本代表曾私下讽刺英国代表说: 无论如何,你们给同盟举行了盛大的葬礼。 但日本也以美国等承认它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而聊以自慰。与材料内容相关的是(  )

A.《四国条约》B.《五国条约》C.《九国公约》D.《大西洋宪章》

二、材料阅读

7.

思想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 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上帝已经赐给我们一位品质高贵、方在青年的君主(指查理五世)作我们的领袖。这便引起了许多人的新希望。……所谓教士们,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至于用来保护弱者,惩治坏人的宝剑和鞭子,那是掌握在世俗权力的手中的。……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1840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时期,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它近代化的历程。在西方各种思潮传入影响下,出现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现象,……近代思潮勃然兴起,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既包括有形的物质制度性因素,也包括精神性因素 ……同时 中国社会的特定的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

——孟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变迁的社会原因初探》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人文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意义。(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1840年后中国思想界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8分)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朝代

人口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 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据统计,到2008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已累计达139.15万人,广泛分布世界各地,以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主;国际劳务人员输出以对外劳务合作派遣为主,截至2007年底,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478亿元,派遣各类劳务人员419万人。

——中国人大网《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60年的足迹》

(1)材料一表明西汉至北宋,南北户口数目出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对南方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并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原因。(6分)
(4)综上,就人口迁移与流动现象谈谈你的认识。(2分)

9.

历史一再证明一个简单的事实:大自然并不会携带护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今日学者已不再以(研究历史与气候变迁之间的关系)为笑谈。晚近历史学家与气象学家之研究,明示气温、气压与雨量曾不断变化,一遇变化辄影响及于树木、河流、冰川、海拔,以及稻米、玉米、橄榄、葡萄,以及人畜之生长。

——布罗代尔《文明与资本主义》

(1)材料一表明了布罗代尔怎样的史学观点?(2分)
材料二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通过研究中国五千年来气候之变化,指出中国16世纪后半叶趋于寒冷,至17世纪最冷。自天启六年(1626年)至崇祯十三年(1640年),气候益转严厉,自然灾害频繁。
下面是汇编自《明史》等资料的明末各地灾情选登:

崇祯元年1628

自四月至七月不雨,八月恒雨,霜杀稼,冬大雨雪、木冰,岁大饥。陕西饥,延巩民相聚为盗。

崇祯五至七年16321634

京师饥,御史龚廷献绘饥民图以进。

崇祯十三年1640

两京、山东、河南、山西、陕、浙旱蝗。河南北数千里,白骨纵横,民父子相食。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明朝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说明自然灾害与明朝灭亡之间的关系。(6分)
材料三 ……内城陷。帝(崇祯)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

——《明史》

(3)崇祯皇帝认为明朝灭亡与 天咎 相关,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政治观?(2分)
材料四 拿破仑在1812年将目光投向俄国时,他成为 欧洲所有首都主人 的雄心无可阻挡。……法兰西人前进,俄罗斯人就后退。炎热、泥沼、严寒……挺进俄国的60万大军,最后只剩下3万回到法兰西。大多数人因为恶劣天气送命,而不是在战场上阵亡。……这次战争的结局本应对任何企图入侵俄国的人起到警示作用,但有人偏偏不吸取教训。

——劳拉·李《天气改变了历史》

(4)材料四表明拿破仑入侵俄国的目的是什么?1941年6月, 不吸取教训 的对苏联进行侵略的是谁?该行径影响如何?(6分)

Baidu
map